壮族吧 关注:21,819贴子:729,383

壮服和汉服的区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服很美,很多美好形容都可用在汉服上。但华夏是农耕文明,仙气飘飘的汉服,怎么农耕劳作呢?汉文化圈给了各种解释,最合理的是襻膊。但真正的农耕劳作者知道这个说法很牵强。资料表明至少近万年前左右,华夏泛三江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就已全面进入农耕社会,但汉服一般只追溯到春秋战国,前面那几千年呢?春秋有个词“礼崩乐坏”,“崩”的哪个礼,哪个乐“坏”呢?周朝有个很重要的活动:开耕大典。这个活动在今天的壮、侗、苗等少数民族仍是个重节。周天子每年开耕大典,会带领百官到田间进行像征性劳作,所以周朝名义上应还属农耕社会,用于管理的应该是从农耕生活发展来的农耕文化。但在民智末开的时代,农耕文化不符当时的发展需求,所以就被更符时代的的汉文化取代,所以农耕礼仪就“崩”了,农耕生活发展的乐也因影响管理,自然就变“坏”了,孔子就因为别人给他演奏的不是“雅乐”而发脾气。从春秋到汉朝,最终确立汉文化主导地位,但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并没有就此消亡,王莽就是典型代表,但也因为不符时代,王莽也只能昙花一现。但世上没有哪个文化是完美的,汉也不例外,从春秋到民国历经几千年,事实证明汉文化并不能带领华夏持续发展。为什么只说春秋到民国,不说新中国呢?汉文化和世界其它主流文化一样,都有局限性,幸运的是华夏农耕文化从末断承,汉文化正是有农耕文化的加持修正,才不像古罗马古埃及等成为历史。汉文化从春秋发展到民国,历经两千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其缺点也暴露无遗,在科技信息时代,明显力不从心。到了新中国,农耕文化再次登上症治舞台(怕敏感用错别字),新中国我觉得很像汉和农耕文化的结合体。民国前管理者不管心里怎么想,如表现得亲民,是大忌。新中国管理者不管心里怎么想,如表现不亲民,是大忌。如今华夏邻导人,和周王那样进行像征性的农耕劳作已成必备活动。为何亲民是农耕文化呢?因为农耕社会没有阶级分化,这是农耕特殊环境下独有的人类社会关系,壮乡的农耕文化从华夏进入农耕至今从末断承。这里说的亲民是不分身份职务的一视同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壮族作为华夏传承最久的农耕族之一(详见前面的日记),壮族服饰也成了体现华夏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汉服,从来都不是为劳作而生,相反汉服的本意就是怎么和农耕划清界线。汉服和壮服,有点像一个印像派一个写实派,都是华夏的宝贵财富,能给我们提供不同体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感受一下哦[图片]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7 21:45回复
    早就已经西化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7 23:21
    收起回复
      汉族曾经影响东亚各民族,但所谓的y领“汉服”已消失几百年。至少清末至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汉族的服饰基本上就是这一款式。
      图一民国初汉族服饰
      图二现代汉族服饰
      图三现代大多数壮族服饰也是受汉族的影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08 07:48
      收起回复
        美好形容?把它具体化细化一下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5-08 09:12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8 10:22
          收起回复
            冷知识:封建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壮族是长期受汉族影响的,包括语言、文字、服饰、生活习惯、生产形式……特别是土司之类的人物,还有官服穿……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0 22:35
            收起回复
              冷知识:穿汉服、壮服、蒙古袍之类的民族服饰,不违法……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0 22:36
              收起回复
                南方少数民族,或多或少,在清朝时,受到某些力量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有东北满足服饰的影子……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0 22:40
                回复
                  还有一个热闹知识:网络上,除了一些老照片,大多“壮服”是演出用的服装。
                  各地的壮服都不一样,清朝的《皇清职贡图》里有清朝壮族的服饰画像,跟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壮族服饰也有一定差别……个人感觉(猜测),壮族服饰,经过清朝200多年的“潜移默化”,与清朝之前的朝代的壮族服饰,有较大差别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0 22:51
                  收起回复
                    壮族服要么中开,要么是y,不是反y,没有反y的,你怎么放这么错的图片。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18 06:36
                    收起回复
                      《徐霞客游记》记载到现在桂西南左江流域一带的壮族妇女:“妇人无不跣者。……裙用百軿细裥,间有紧束以便行走,则为大结以负于臀后。……”(粤西游日记三)。
                      这和现代云南文山的壮族侬人妇女穿着着尾的装束一样。

                      广西那坡“黑衣壮”的裙子,放下就是裙子,“裙用百軿细裥,间有紧束以便行走”就成了我们常见的样式。

                      另外很多人不明白“黑衣壮”的头巾为啥能撑起来形成菱角状,把头巾解除下来的就明白了。


                      IP属地:广东12楼2024-05-28 23:42
                      回复
                        广西民族博物馆收藏的壮族裙装。



                        IP属地:广东13楼2024-05-31 23:01
                        回复
                          壮族不常见的交领服饰。

                          上世纪30年代壮族服饰


                          和现代的壮族服饰,似乎大致还是一样的。


                          IP属地:广东14楼2024-05-31 23:07
                          回复
                            但从民国中期至今,壮族服饰与当地汉族基本一致。
                            广西汉族服饰

                            壮族服饰

                            广西汉族服饰与壮族服日常饰款式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在壮族妇女都戴头巾形成花样颇多为头饰。汉族都戴头巾则比较单纯。
                            另外,壮族喜欢在领口和袖口上镶边,大多是素色的。盛装则装饰壮锦花边或绣花。


                            IP属地:广东15楼2024-05-31 23:30
                            回复
                              壮族日常的服饰
                              1933年7月民国桂系颁布《广西风俗改良法》,1933年,广西省政府颁布了《广西服装办法》《取缔市民服装办法》及其实行细则中的“国服”(即“唐装”)。
                              与汉族最大的区别在壮族妇女都喜欢戴头巾。

                              广西那坡

                              广西那坡

                              广西大新


                              IP属地:广东16楼2024-06-05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