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40万前的石器时代,泰山就有人类活动。5千年前,泰山的南北麓,就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繁荣地区。
泰山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故历代帝王争相尊崇之。相传远古时有72位君主来泰山巡狩祭祀,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至明朝历代帝王,先后有12位皇帝,都亲临泰山封禅祭祀。
从先秦至明清,4000年中,有数以百计的帝王使臣朝拜祭祀泰山。
尤其自秦始皇东巡“登临泰山,周览东极”,大举封禅活动后,历代帝王更是或亲赴或派使臣纷纷登泰山祭祀封禅。泰山脚下的岱庙就是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历代文人名士也纷至沓来,孔子、司马迁、张衡、李白、杜甫,都为之留下了不朽之作。
遗址古迹
封建帝王封禅设祭、文人名士吟哦题咏,为泰山留下了大量历史文物和古迹,使得这座东方名山,巍峨中寓文秀,雄浑中透纤丽,愈发名声大振,“五岳之尊”誉冠至今,成世人向往胜地。
泰山现有旧遗址97处,主要为乌珠台智人化石、大汶口文化等遗址。古建筑尚有58处,其中较为完整的有25处,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其中岱庙、普照寺、王母池、红门宫、壶天阁、碧霞祠、玉皇顶等古代建筑群,是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
泰山,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是融自然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最佳旅游时间
5月,为登山观日出的黄金季节。泰山气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
夏季格外凉爽,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阴凉舒适。到山顶时,甚至还需要携带御寒衣物。
5月虽是泰山的多雨季节,但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登山,此刻山上常会遇到云海奇观。若清晨遇上日出云海则更幸运。待到5月的雨过天晴,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可在山顶上领略到红霞朵朵,脚下云海碧波的壮丽景色。当夜幕降临,岱顶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黄河。孔子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另外您不必担忧5月黄金周期间泰山人太多,泰山上的缆车和盘山公路的管理工作绝对是国内屈指可数的。
当地特色: 四大奇景
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
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雾凇和雨凇 雾凇和雨凇是泰山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似霜非霜,似冰非冰,迎风怒放,千姿百态。使松枝、树丛结满了毛绒绒的冰挂,象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殿阁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大地铺展开洁白的毡毯。
雨凇则使岩石、大地、房顶、林木都结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层,让万物骤然间凝聚成冰的世界。
泰山佛光 泰山佛光是岱顶奇观之一。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而视,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
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6-8月中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之时。
云海玉盘 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
天人合一 泰山被历代君王视为“天人合一”的圣地,泰山神和碧霞元君被先后奉为统摄泰山,上临天,下临地的神灵。
泰山神,又叫“东岳大帝”,山神原来并无封号,以山为名,至唐玄宗东封泰山时,始封泰山为“天齐王”后加封至“天齐大生仁圣帝”。于是泰山由山变神,由神变王,由王再升为与天相齐的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