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原创】音频硬件发展史,以及DSD是如何产生的 一起说一说音频【显卡吧】_百度贴吧 (baidu.com)
可以看看这篇帖子,摘录里面一些内容:
PCM有哪些限制:
可注意的是,在任何PCM系统中,本质上有两种损害的来源:
在量化时,取样必须迫于选择接近哪一个整数值(即量化误差)。
在样本与样本之间没有任何数据,根据取样原理,这代表任何频率大于或等于1/2fs(fs即采样率)的信号,会产生有损,或者完全消失(aliasing error)。(楼主之前提到的镜像噪声)这又称作奈奎斯特频率(Nyquist frequency)。
由于所有样本都依据时间取样,重制时至关重要的便是一个准确的晶振。如果编码或解码时,任何一方的晶振不稳定,频率漂移就会使输出设备的质量降低。如果两方的频率具有些微的差异,稳定的误差对于质量而言并非巨大的问题。但一旦晶振并非稳定的(即脉动的间距不相等),不论是音频或者视频上,都将造成巨大的有损。
可以总结一下,PCM系统主要受到镜像噪声以及晶振的影响
DSD:
脉冲宽度调制(英语:Pulse Width Modulation,缩写:PWM),简称脉宽调制,是将模拟信号 转换为脉波的一种技术,一般转换后脉波的周期固定,但脉波的占空比会依模拟信号的大小而改变。
DSD有效解决了镜像噪声的问题和晶振需求严格的双重问题
但不可避免带来音量上的缺乏
(主要因为早期音量竞赛引起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回归理性】对话Thorsten·Loesch(解读PCM vs DSD ) )
DSD 2.8M可以和24bit 384K的PCM做数据转化
但是
转化后的PCM会丢失掉DSD的时域信息
转化后的DSD会丢失掉PCM的振幅信息
PCM吃晶振,吃滤波
DSD吃音量,吃磁盘空间
任何频率大于或等于1/2fs(fs即采样率)的信号,会产生有损,或者完全消失(aliasing error)。(楼主之前提到的镜像噪声)这又称作奈奎斯特频率(Nyquist frequency)
如果CD的取样是44.1K,那么22.05K的部分及以上部分一定会出现噪声
人耳的听力恰好是20K
如何滤波,就是早期人们考虑最多的事情
22.05K及以上部分,人耳本是听不到的,但是模拟电路非线性等缘故
很有可能将这部分高能量的镜像噪声折回20K以内,影响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