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在解释平行线在远处的透视交点(所谓灭点)时说:消失点(vanishing point),又称灭点,在两个平行的线条中,两个线条会消失在远方的点.......专业的表达就是第一句"远方的点",显然,这个远方的点,不是指很远很远的点,更不是指无穷远处的点。(详见图)
也即是说,潼关认为,从表述专业性的角度看,远方的点>很远很远的点>无穷远处的点。这似乎和人类的思维恰恰相反。
我们人类都知道,高低远近大小轻重等,这些形容词,都是相对的,主观的。虽然日常生活中,大家根据经验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尺度也可以。但用于科学论证根本不够,科学论证必须要有客观的明确的定义,否则就会产生歧义,产生误差,所以通常会用数学工具进行表述。
而潼关眼里,“远方”是一个专业性的词(乐);“很远很远”虽然仍不精确,但至少对“远”进行了程度上的约束,是相对更准确的表述,却被潼关称为“文学性的表达”,屈居第二;至于“无穷远”,恰恰是对平行线透视交点最精准的表达(因为实际永远不相交),却被列为第三等,看来潼关完全无法理解高等数学中极限的概念。
也不知道潼关眼里的“远方”是10公里还是100公里,是10000公里还是240亿公里呢?
一个对基本概念都无法进行客观准确描述的近似人,天天大言不惭严格证伪这个,严格证明那个,也不知道他证明和证伪的对象究竟定义清楚了没有。
潼关另一个笑话:近似平行光。两条线差多少角度算是近似平行呢?潼关和人类有多近似呢?我们都不知道。。。
也即是说,潼关认为,从表述专业性的角度看,远方的点>很远很远的点>无穷远处的点。这似乎和人类的思维恰恰相反。
我们人类都知道,高低远近大小轻重等,这些形容词,都是相对的,主观的。虽然日常生活中,大家根据经验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尺度也可以。但用于科学论证根本不够,科学论证必须要有客观的明确的定义,否则就会产生歧义,产生误差,所以通常会用数学工具进行表述。
而潼关眼里,“远方”是一个专业性的词(乐);“很远很远”虽然仍不精确,但至少对“远”进行了程度上的约束,是相对更准确的表述,却被潼关称为“文学性的表达”,屈居第二;至于“无穷远”,恰恰是对平行线透视交点最精准的表达(因为实际永远不相交),却被列为第三等,看来潼关完全无法理解高等数学中极限的概念。
也不知道潼关眼里的“远方”是10公里还是100公里,是10000公里还是240亿公里呢?
一个对基本概念都无法进行客观准确描述的近似人,天天大言不惭严格证伪这个,严格证明那个,也不知道他证明和证伪的对象究竟定义清楚了没有。
潼关另一个笑话:近似平行光。两条线差多少角度算是近似平行呢?潼关和人类有多近似呢?我们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