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句,被吧务封号的我居然被放出来了,也是最近才发现。谈谈我对插本的看法吧。
现在插本,特别是民办,学费居然已经高达3万了,真的是吓死人。因此,如果考上民办的,就真要好好考虑一下了。考虑什么呢?
第一,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支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些同学经济不够,强行贷款,那也不是不行,毕竟知识无价,只是你要有“工作几年都在还钱”的心理准备。贷款不是送钱,要还的。
第二,是否有明确的规划?这个非常重要,要知道,这钱花了可不是为了跑进学校躲两年,摆烂两年。要有目的性,你进去是为了什么?如何避免两年后毕业即失业。进了学校,可不能再混了。
第三,你的思想是否还停留在初中高中?很多人说插本也学不了什么东西。我可以这么说,如果还是以为大学像初中高中那样,不要说插本学不了什么,普本也一样学不了。大学了,你是成年人了,要学会做出取舍,要学会自己学习。大学靠的是自己,不是学校老师。
第四,是否能抛弃你享乐的思想?我不是提倡吃苦,也不是提倡不享乐。只是现在真不是享乐的时候,两年转瞬即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看到一堆很关心学校几时断网,饭好不好吃,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面,而且你花了这么高的学费,就是为了来这躺两年?
第五,专插本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不堪,抛开专业来谈就是耍流氓,某些专业门槛不高,自然本专差别不大,甚至中专也不是不行。但有些专业,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再烂的本科也是本科,再牛的专科也是专科。某些专业,本科专科之间相差了一条巨大的鸿沟,专科上本科能实现质的飞跃,插本,是要看专业的,特别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你要杠就是你对。
第六,某些行业的所谓的工作经历,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重要。换句话说,你打三年螺丝的工作经历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吗?它能让你升迁还是咋滴?还是说打的速度比别人更快?
第七,不要高估了你的存钱能力,就算不读书,天天上班,你也存不了什么钱。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服气了,你凭什么这么说?我说说我自己,时光飞逝,我已经插本毕业三年了。18年某个晚上下定决心插本,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好,能有好几个志愿轮着来。选定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学校,考不上就只能等来年。出于保稳一次过,选了民办。我是从工科(高分子材料)考进汉语言文学,那时候我知道我还落后别人很多,所以从入学开始,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考研。虽然最后还是因为英语差那么一点,遗憾败北。但在考研期间学完了本科专业四年的知识,甚至超前,毕业答辩,全场焦点(跟我一个课题组的四年本科生,刚入学是很高分进来的,结果论文不过导致延毕,她还得找我问意见,仅仅两年,差距就出来了)。也得益于我专业知识扎实,文笔尚佳,不至于毕业即失业(其实我很多同学他们也是,毕业就进编)。考研成绩出来后,知道无望,决定投简历就业,不到两天就被一家上市公司看中,一年存钱买车。在该公司做了一年多,期间边上班边准备考编,随后考入教编。我教的是语文学科,以考研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教材,简直降维打击。当然了,那该死的研究生情结是去不掉的了,等扎稳脚跟就开始考个在职试试。
当然,有人会觉得我在吹牛。你爱信不信。
噢,对了,年龄问题。这是很多人担心的,也是很现实的事情。我当初也想过,毕竟我插本毕业就27了,也是大龄考生了。当时我还是带着期待的,所以感性战胜了理性。当时就想的是,读!读完再说,反正还有比现在更糟的吗?当然,代价是有的,那就是我至今单身。
最后,我要说的是,插本,并不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而人也通常会不自觉地去美化未曾走过的路。其实,生活哪有那么多如果。无非就是选择了,那就走下去,不后悔。
现在插本,特别是民办,学费居然已经高达3万了,真的是吓死人。因此,如果考上民办的,就真要好好考虑一下了。考虑什么呢?
第一,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支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些同学经济不够,强行贷款,那也不是不行,毕竟知识无价,只是你要有“工作几年都在还钱”的心理准备。贷款不是送钱,要还的。
第二,是否有明确的规划?这个非常重要,要知道,这钱花了可不是为了跑进学校躲两年,摆烂两年。要有目的性,你进去是为了什么?如何避免两年后毕业即失业。进了学校,可不能再混了。
第三,你的思想是否还停留在初中高中?很多人说插本也学不了什么东西。我可以这么说,如果还是以为大学像初中高中那样,不要说插本学不了什么,普本也一样学不了。大学了,你是成年人了,要学会做出取舍,要学会自己学习。大学靠的是自己,不是学校老师。
第四,是否能抛弃你享乐的思想?我不是提倡吃苦,也不是提倡不享乐。只是现在真不是享乐的时候,两年转瞬即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看到一堆很关心学校几时断网,饭好不好吃,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面,而且你花了这么高的学费,就是为了来这躺两年?
第五,专插本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不堪,抛开专业来谈就是耍流氓,某些专业门槛不高,自然本专差别不大,甚至中专也不是不行。但有些专业,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再烂的本科也是本科,再牛的专科也是专科。某些专业,本科专科之间相差了一条巨大的鸿沟,专科上本科能实现质的飞跃,插本,是要看专业的,特别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你要杠就是你对。
第六,某些行业的所谓的工作经历,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重要。换句话说,你打三年螺丝的工作经历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吗?它能让你升迁还是咋滴?还是说打的速度比别人更快?
第七,不要高估了你的存钱能力,就算不读书,天天上班,你也存不了什么钱。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服气了,你凭什么这么说?我说说我自己,时光飞逝,我已经插本毕业三年了。18年某个晚上下定决心插本,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好,能有好几个志愿轮着来。选定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学校,考不上就只能等来年。出于保稳一次过,选了民办。我是从工科(高分子材料)考进汉语言文学,那时候我知道我还落后别人很多,所以从入学开始,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考研。虽然最后还是因为英语差那么一点,遗憾败北。但在考研期间学完了本科专业四年的知识,甚至超前,毕业答辩,全场焦点(跟我一个课题组的四年本科生,刚入学是很高分进来的,结果论文不过导致延毕,她还得找我问意见,仅仅两年,差距就出来了)。也得益于我专业知识扎实,文笔尚佳,不至于毕业即失业(其实我很多同学他们也是,毕业就进编)。考研成绩出来后,知道无望,决定投简历就业,不到两天就被一家上市公司看中,一年存钱买车。在该公司做了一年多,期间边上班边准备考编,随后考入教编。我教的是语文学科,以考研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教材,简直降维打击。当然了,那该死的研究生情结是去不掉的了,等扎稳脚跟就开始考个在职试试。
当然,有人会觉得我在吹牛。你爱信不信。
噢,对了,年龄问题。这是很多人担心的,也是很现实的事情。我当初也想过,毕竟我插本毕业就27了,也是大龄考生了。当时我还是带着期待的,所以感性战胜了理性。当时就想的是,读!读完再说,反正还有比现在更糟的吗?当然,代价是有的,那就是我至今单身。
最后,我要说的是,插本,并不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而人也通常会不自觉地去美化未曾走过的路。其实,生活哪有那么多如果。无非就是选择了,那就走下去,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