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铁18号线最早计划使用定制版CRH6F 6节编组,后又改为交流电A型车 6节编组,最后决定使用交流电A型车 8节编组,也就是现在的市域8A。
实际上就当时的蓉铁而言,用市域A型车并没有比CRH6F和后面整出来的D型车省多少钱,线路硬件在哪儿摆着,无非不过是车辆采购费用少了一些。
新机场线(那时候还不叫18号线)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12年还是13年,当时并没有市域铁路/快线设计规范,南北车也没有交流电高速地铁车辆产品,就只有四方厂当时推出了CINOVA系列且已经验证上线运行,所以蓉铁最初计划找四方厂定制CRH6F,顺带把国铁高速铁路技术也照搬过来(包括AT供电和大直径盾构),但后面14年开始正式可行性研究后,觉得CRH6F后期维护不方便,无法融入现有A型车检修体系,且当时两车正在筹备合并,计划在成都搞个地铁A型车产业集群,有一些优惠蒸测(后面直接设立了中车西南研发中心),所以才抛弃CRH6F,准备搞一款全新的车型,但实际线路硬件标准没作改变,这也是为啥17、18、19三条线地下段都用的柔性接触网,高架线用的H钢柱,成本很高的,虽然同为AC25kV线路,但是和北京、温州、广州等等这些D型车线路区别还是不小。
上图蓉铁18号线,下图国铁成贵客专线,可以看到两线电气系统都基本一致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fa834020dfbfbeddc59367748f0f78e/658b3901213fb80e3eebc4ea70d12f2eb93894b3.jpg?tbpicau=2025-02-27-05_d88943f5fafee809765e96343c7f4581)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605caa2e20f4bfb8cd09e5c334f788f/e97201e93901213ffc09ebe112e736d12f2e95b3.jpg?tbpicau=2025-02-27-05_fcb740e6a5597ece5b22c71ccf4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