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愿我们的书走进千家万户
--------------------------------------------------------------------------------
我从事儿童研究与教育实践已有半个世纪,1977年以后主要研究人的早期教育。通过调查、实验和理论上的探讨,我深信0~6岁的早期优教是美好人生的奠基,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家庭幸福、民族昌盛的根本。近30年来,我像一个虔诚的布道者,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常常数日连续讲演,尽管有时累得气喘吁吁,嗓子嘶哑,也不减兴致。因为我在为孩子们祝福,也在向世俗呐喊,祈求教育的更新和人类文明的新的觉醒!
幸好我的这种努力得到了许多年轻父母、爷爷奶奶和儿童工作者的热情响应,这也是我最引以自豪的。每当我讲演告一段落,我的身边就围满了听众,他们有提不完的问题,并且都盼着能读到我的书和讲稿。
我难忘家长们那一张张激动的脸,从那一张张脸上我看到他们望子成龙的跳动的心;我也难忘许多儿童工作者,眼前总浮现出他们急切地盼望钻研早期教育的神情。
记得有一次我在福州讲完课,一位母亲与我交谈时,竟激动得呜咽起来,她说:“为什么7年前您不来?我的孩子快7岁了,不知流失了多少金子般的光阴……”我大为感动,一边安慰她说:“您的孩子并未完全失去早教,人间的生活、家庭的温馨、父母的榜样、社会交往和游戏,都在实践着早期教育,只是教育者不够自觉罢了,日后还可以尽力弥补……”一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把我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让我的“早教方案”尽早走入千家万户。
“早教方案”是“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的简称,强调“0”是为了突出一个“早”字。因为0岁即生命形成的早期,是分不出善恶和智愚的,最便于从种子开始培植栋梁之材。不要以为从0岁开始播种人生,周期太长了,其实不过十几年,只有优质树木成材期的十分之一,所以应该倒过来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才是。况且按照“早教方案”培养孩子,充满了天伦之乐,不仅展示了孩子的锦绣前程,而且也鞭策了父母的自我完善。难怪人们只要深入一点接触“早教方案”,莫不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早期教育是人脑生长发育期的人才素质教育,不同于以传授系统文化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普通教育。1985年5月,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更是大声疾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次大会被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
那么什么是人的素质?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人以后认为,人的素质简单地说就是与人的发展、发挥及个体幸福最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是人的生理、心理综合品质的表现,其核心是人的创造力。高素质的人,其人生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而远大,对社会进步能作出很大的贡献,人生也是幸福的;低素质的人则与此相反,甚至对社会进步、自身幸福起消极破坏作用。
人的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依次分为四种密切相关而又互相渗透的“素质形态”:胎儿和新生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青少年的“自我发展素质”;青年后期直到成人的“发挥素质”。前一种素质形态是后一种素质形态的发展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延伸和继续。
每个胎儿和新生儿都具有不同的潜在素质。说它“潜在”,是因为它不大显现,如同一株植物的种子,表面上很难看出它的优劣,但其遗传基因、胎脑发育、躯体健康、感官敏感、情绪好坏都是有好差之分的。我们必须抓优婚、优孕、优生、优育和胎教,保护好胎儿及新生儿体内储存的人类巨大的遗传潜能,促其默默地发展,以提高潜在素质。
优生与胎教是十分重要的,庄稼尚且需要科学选种,优境催芽,何况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种子和胚胎呢?所以我们要使每一个生命潜在的能力得到多方面激发和发展。从出生到6岁是发展基本素质时期,基本素质是人才大厦的奠基工程,相当于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一般发展”,它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
我从事儿童研究与教育实践已有半个世纪,1977年以后主要研究人的早期教育。通过调查、实验和理论上的探讨,我深信0~6岁的早期优教是美好人生的奠基,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家庭幸福、民族昌盛的根本。近30年来,我像一个虔诚的布道者,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常常数日连续讲演,尽管有时累得气喘吁吁,嗓子嘶哑,也不减兴致。因为我在为孩子们祝福,也在向世俗呐喊,祈求教育的更新和人类文明的新的觉醒!
幸好我的这种努力得到了许多年轻父母、爷爷奶奶和儿童工作者的热情响应,这也是我最引以自豪的。每当我讲演告一段落,我的身边就围满了听众,他们有提不完的问题,并且都盼着能读到我的书和讲稿。
我难忘家长们那一张张激动的脸,从那一张张脸上我看到他们望子成龙的跳动的心;我也难忘许多儿童工作者,眼前总浮现出他们急切地盼望钻研早期教育的神情。
记得有一次我在福州讲完课,一位母亲与我交谈时,竟激动得呜咽起来,她说:“为什么7年前您不来?我的孩子快7岁了,不知流失了多少金子般的光阴……”我大为感动,一边安慰她说:“您的孩子并未完全失去早教,人间的生活、家庭的温馨、父母的榜样、社会交往和游戏,都在实践着早期教育,只是教育者不够自觉罢了,日后还可以尽力弥补……”一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把我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让我的“早教方案”尽早走入千家万户。
“早教方案”是“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的简称,强调“0”是为了突出一个“早”字。因为0岁即生命形成的早期,是分不出善恶和智愚的,最便于从种子开始培植栋梁之材。不要以为从0岁开始播种人生,周期太长了,其实不过十几年,只有优质树木成材期的十分之一,所以应该倒过来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才是。况且按照“早教方案”培养孩子,充满了天伦之乐,不仅展示了孩子的锦绣前程,而且也鞭策了父母的自我完善。难怪人们只要深入一点接触“早教方案”,莫不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早期教育是人脑生长发育期的人才素质教育,不同于以传授系统文化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普通教育。1985年5月,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更是大声疾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次大会被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
那么什么是人的素质?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人以后认为,人的素质简单地说就是与人的发展、发挥及个体幸福最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是人的生理、心理综合品质的表现,其核心是人的创造力。高素质的人,其人生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而远大,对社会进步能作出很大的贡献,人生也是幸福的;低素质的人则与此相反,甚至对社会进步、自身幸福起消极破坏作用。
人的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依次分为四种密切相关而又互相渗透的“素质形态”:胎儿和新生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青少年的“自我发展素质”;青年后期直到成人的“发挥素质”。前一种素质形态是后一种素质形态的发展基础,而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延伸和继续。
每个胎儿和新生儿都具有不同的潜在素质。说它“潜在”,是因为它不大显现,如同一株植物的种子,表面上很难看出它的优劣,但其遗传基因、胎脑发育、躯体健康、感官敏感、情绪好坏都是有好差之分的。我们必须抓优婚、优孕、优生、优育和胎教,保护好胎儿及新生儿体内储存的人类巨大的遗传潜能,促其默默地发展,以提高潜在素质。
优生与胎教是十分重要的,庄稼尚且需要科学选种,优境催芽,何况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种子和胚胎呢?所以我们要使每一个生命潜在的能力得到多方面激发和发展。从出生到6岁是发展基本素质时期,基本素质是人才大厦的奠基工程,相当于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一般发展”,它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