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绒对准身体特定穴位施以温热利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用于艾灸的穴位:
1.足三里(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位常用于调理脾胃、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2.关元(CV4):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三寸。它对于调理生殖系统、增强元气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3.神阙(CV8):位于肚脐中。艾灸神阙可以温中散寒、强壮元阳。
4.气海(CV6):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一寸半。它有助于强化人体原气和调节内分泌。
5.大椎(GV14):位于颈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大椎有助于缓解风寒感冒、颈肩疼痛等症状。
6.太溪(KI3):位于足内侧,内踝尖后凹陷中,跟腱前方。此穴对肾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耳鸣等症。
1.足三里(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位常用于调理脾胃、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2.关元(CV4):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三寸。它对于调理生殖系统、增强元气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3.神阙(CV8):位于肚脐中。艾灸神阙可以温中散寒、强壮元阳。
4.气海(CV6):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一寸半。它有助于强化人体原气和调节内分泌。
5.大椎(GV14):位于颈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大椎有助于缓解风寒感冒、颈肩疼痛等症状。
6.太溪(KI3):位于足内侧,内踝尖后凹陷中,跟腱前方。此穴对肾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耳鸣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