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 威实际上是从非常小的方面慢慢建立起来的,从学生们一开始认同文格尔先生做出的建议,文格尔先生一开始的立下了规矩,就筛选出了不 服 从者。所有人都在规则内慢慢的被同化。一开始的课堂上自由发言,变成了只有在文格尔先生允许的情况下举手才能够发言。所有的学生都在潜移默化的被动的接受了这种影响。

一个集 体的建立不仅仅统一化的服饰,统一化的表达,还有统一化的手势。人在得到无差别的对待后,得到相应的尊重后都会为团 体奉 献出力量。统一化的手势不仅仅是对文格尔先生的尊重,还代表着为了集 体的服从,对一种理念代表了效忠。有的学生甚至想要将浪潮纹在自己的身上,以此类的行径来表达出盲目效忠的含义。

有的时候需要通过树 立 敌人和对比还看到自身的优点,此时的学生们已经成为了集体的代名词,而非是一个个差异化的个体。他们所代表的是集 体下的最为直观的表现。只有树立标靶,才能体现出这种集 体 性的力量,如果没有,那么就树立一个,久而久之,在集体的感召下,一个个个体都会无意识的为了团体而进行服 从,哪怕这种服 从是盲目的,无目的性的。

浪潮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学生认可这个团体,没有加入浪潮的人本质上和他们不是一路的人,所以浪潮从一开始的不拒绝其他人,到了吸收和他们兴趣相仿的人。这些人有很多目的不同,新奇,想要被帮助,寻求位置,或者是其他人加入了其中,我为什么不中庸的加入呢?在浪潮的人员自发性的做出浪潮这种手势后,将个人的认同性质的将一个事物推进到了群体性质的认同。一个个体对群体不认同的人,自然无法得到浪潮成员的尊 重。哪怕这种是意识情况下所做出的选择。



卡罗本身就是课堂上的焦点,她一开始也是遵从文格尔先生的规矩,并老老实实的进行了建议,但是她拒绝穿白衬衫,因为她觉得非常的难看。在班级中,所有人都穿上了白衬衫,只有卡罗穿上红色。这种红色代表的往往就是异端,往往是独立个性的存在。但是一片白茫茫的一片下,为什么你无法融入之中。
个人的意 志遭受到了群 体 意 志的修正,只留下的一片白茫茫。群 体 意 志在无形之中对个人的意志进行的压迫。从文格尔先生故意的冷落,到卡罗故意造谣浪潮的谣言,一步步的将自身和浪潮进行了相互对立。
有的人认为只要卡罗不去招惹浪潮就好了,不去反对就好了。但是浪潮的扩展速度太快了,所有人都加入了其中,最后的卡罗的结果那么势必会被浪潮吞没。
正如所有人的发出的质疑一样,那是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