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举几个例子:
两天,老派说两日,新派说两天,日是入声字,发音比天短促省时间。
礼拜日,老派说礼拜日,新派说礼拜天,日是入声字,发音短促省时。
勿(veh),老派读阴调,新派读阳调的veh,声母是浊音,读起来有点吃力了,比如常用的“弗是”读老派的55 31或者44 44,明显比读作22 24省力很多,读作22 24有种吃力向上爬的感觉。
吃好了饭再说,老派常说“饭吃仔/好仔(咾)再讲,新派变成了等饭吃好了以后再讲(仔/好仔,用词简介明确,比”勒以后“这种半官不白的南腔北调腔省力多了)
回去,老派说转去,新派变成回去,回作为次浊声母字,发音比转要吃力。
肯定,老派用”板“一个字就行,(当然不局限这一种说法,好比我家里有自行车,也有跑车,有紧急情况可用跑车)新派非要说成”肯定“,”板“一个字就显得干脆利落,简洁明朗,一刮两响。
浪费,老派一般会说”伤“,新派说”浪费“,比老派多了一个字,又显冗余。看见浪费东西或者食物,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别人说”忒伤“,新派只会得讲成功”忒浪费“
穿,老派说”着“,新派说穿,着作为入声字,发音比穿短促简洁。
便宜,老派说”jian"(口强),新派只会说“便宜”,又多了一个字,多花时间。
棒,篮,凳等词,老派基本就叫棒,篮,凳,新派会说棒头,篮头,凳子,多了词缀,浪费时间。
可能,老派说作兴,新派只会说可能,作作为入声字,比“可”要省力。
说起来这些例子前者都是老派,但也没有陈年百古代这么老,作为90后,基本都是从小听惯的,只是有些现在听得略少。
词汇还有很多很多了,不一一举例子了,还有很多俗语,吴语自有词汇,新派已经不会说了,必须要用几句话才能表达这个含义,从而又增加了交流成本。至于声调方面更是一笔糊涂账,简单来说老派多用广用变调,很多词汇或者词组是连起来读的,说起来相当省时间,比如“人民广场”,老派或者中派一般是人民广场四个字连起来读的,读作22 44 44 44或者22 44 33 31,而新派是拿人民和广场两个词拆开来读的,哪怕中间几乎没有停顿,在声调上其实也是费了时间。
优雅,温吞,富贵,从容,苏州范的上海话,其实是老派到新派过度的那种中派,比如两天说成两日天,回去说成回转去,二字组的词变成了三字组,给他张纸头,中派会说成“拔张纸头拔伊”,新派直接说拔伊张纸头,而老派又不是这么说的,所以中派有时候略显繁琐。
其实所谓的苏州腔是没有学过音韵基础的人的错觉,在我看来区分苏州腔的唯一标准就是效摄的读法,其它尖团,声调之类,并不局限于苏州。
两天,老派说两日,新派说两天,日是入声字,发音比天短促省时间。
礼拜日,老派说礼拜日,新派说礼拜天,日是入声字,发音短促省时。
勿(veh),老派读阴调,新派读阳调的veh,声母是浊音,读起来有点吃力了,比如常用的“弗是”读老派的55 31或者44 44,明显比读作22 24省力很多,读作22 24有种吃力向上爬的感觉。
吃好了饭再说,老派常说“饭吃仔/好仔(咾)再讲,新派变成了等饭吃好了以后再讲(仔/好仔,用词简介明确,比”勒以后“这种半官不白的南腔北调腔省力多了)
回去,老派说转去,新派变成回去,回作为次浊声母字,发音比转要吃力。
肯定,老派用”板“一个字就行,(当然不局限这一种说法,好比我家里有自行车,也有跑车,有紧急情况可用跑车)新派非要说成”肯定“,”板“一个字就显得干脆利落,简洁明朗,一刮两响。
浪费,老派一般会说”伤“,新派说”浪费“,比老派多了一个字,又显冗余。看见浪费东西或者食物,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别人说”忒伤“,新派只会得讲成功”忒浪费“
穿,老派说”着“,新派说穿,着作为入声字,发音比穿短促简洁。
便宜,老派说”jian"(口强),新派只会说“便宜”,又多了一个字,多花时间。
棒,篮,凳等词,老派基本就叫棒,篮,凳,新派会说棒头,篮头,凳子,多了词缀,浪费时间。
可能,老派说作兴,新派只会说可能,作作为入声字,比“可”要省力。
说起来这些例子前者都是老派,但也没有陈年百古代这么老,作为90后,基本都是从小听惯的,只是有些现在听得略少。
词汇还有很多很多了,不一一举例子了,还有很多俗语,吴语自有词汇,新派已经不会说了,必须要用几句话才能表达这个含义,从而又增加了交流成本。至于声调方面更是一笔糊涂账,简单来说老派多用广用变调,很多词汇或者词组是连起来读的,说起来相当省时间,比如“人民广场”,老派或者中派一般是人民广场四个字连起来读的,读作22 44 44 44或者22 44 33 31,而新派是拿人民和广场两个词拆开来读的,哪怕中间几乎没有停顿,在声调上其实也是费了时间。
优雅,温吞,富贵,从容,苏州范的上海话,其实是老派到新派过度的那种中派,比如两天说成两日天,回去说成回转去,二字组的词变成了三字组,给他张纸头,中派会说成“拔张纸头拔伊”,新派直接说拔伊张纸头,而老派又不是这么说的,所以中派有时候略显繁琐。
其实所谓的苏州腔是没有学过音韵基础的人的错觉,在我看来区分苏州腔的唯一标准就是效摄的读法,其它尖团,声调之类,并不局限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