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表同时也表示星空在不同季节的周日变化;出现在天空正南方(中天)的星区,正午为太阳所在星区,黄昏为东邻星区;半夜则为太阳所对星区,清晨为其西邻星区。如以每年春分日为例,其中天的星区:正午为仙后星区,黄昏为御夫星区,半夜为大熊星区,清晨为天琴星区。夏至、秋分和冬至日可依次类推。
图7—4春夜星空:西御东熊
使用本图时,须把图举到头顶,地平圈上的四正点对应于地平方向的东南西北点,圆心即为天顶。图中的直线为地平座标系的子午圈和卯酉圈;弧线为赤道座标系的天赤道和时圈。子午圈为二者所共有。图7-5,6,7皆同。(本图按30°N设计,具体体现在北天极的高度和天顶的赤纬。
“斗转星移”,星空既有每日一周天的运动,又有每年一周天的变化。每个季节都有特定的星空变化;每个星区或星座,总是在特定的季节和时刻,出现在天空的特定位置。夜幕降临,若在东方天空瞥见狮子座,就像见到第一只春燕那样亲切!了解星空的变化规律,更能领略星空的无穷妙趣。
●星空推算
以上所说的是,二分二至晚上21时的星空状况。但是,更重要的是,求知任何日期和时刻的星空状况。这就是星空推算的问题。
我们知道,昼夜以24小时交替(这个周期叫太阳日);星空则以23小时56分轮转(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叫恒星日)。二者有每日4分之差。
钟表的设计,基本上是模拟太阳的周日运动:钟面表示天空,时针代替太阳,两者都以同一方向和周期轮转;所不同的只是,太阳在天空中日行一周,而时针在钟面上每天扫过两圈(那是为了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因此,钟面时刻总是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对应。例如,正午时分,太阳中天;2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升起东南方天空……。人们不用看天,只要看一下钟点,便知此刻太阳在天之何方!
图7—5 夏夜星空:西熊东琴
根据这个简单的道理,要知道当时所见的是哪部分星空?只须把太阳时(钟表时刻)改为恒星时即可。恒星钟按恒星(天球)的周日运动走时。按天文学术语,恒星时即春分点时角。春分点是仙后星区的中心,根据恒星时的钟点,便知仙后星区所在;那么,按自西向东,不难推知御夫、大熊和天琴等星区的位置。例如,当恒星时为0点(春分点上中天),仙后星区在天空南方,正在东升的是御夫星区,将要西落的是天琴星区,大熊星区正下中天……。
恒星时为识星提供的方便,还不止于此。我们知道,恒星时以春分点时角表示,而春分点时角=上点赤经,即上中天恒星的赤经。这就是说,恒星时的钟点,直接为我们指示中天的恒星(或星区)。
剩下的问题是,如何求得恒星时?这也不难。它可以根据钟表时刻(太阳时)进行推算。
我们知道,恒星时与太阳时有如下二方面的差异:
——恒星时以春分点上中天为零时,而太阳时却以太阳下中天(半夜)为零点(这是为了使白天完整地归属于同一日期)。换言之,恒星时的时刻即为春分点的时角;而太阳时的时刻则为太阳时角+12■。由于这个原因,两种时计零点重合的日期,便由春分(3月21日)延至秋分(9月23日)。每年秋分日,太阳到达黄道上的秋分点:当春分点上中天时刻(恒星时零点),正值太阳下中天(太阳时零点)。于是,请记住:在每年秋分日,恒星时=太阳时。
——由于太阳的周年运动(向东),太阳赤经逐日递增约1°,中天时刻比春分点逐日推迟约4分。因此,恒星时比太阳时逐日加快4分(图7—8)。
根据以上两条,我们得到一个求恒星时的简单规则,即:自秋分次日起,逐日把钟表拨快4分,便可得到任何日期和时刻的恒星时,从而得知当时的可见星区。
图7-6 秋季星空:西琴东后
这一简单规则是化太阳时为恒星时的文字表达式。在《时间》一节中,我们曾提到这个关系式(见本书第130页):
恒星时=太阳时+太阳赤经-12时式中的“+太阳赤经”,就是“逐日加快4分”;“-12时”则是本该自“春分”次日起改为“自秋分次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