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保险听课的充场兼职,我背上了「奇怪的网贷」
来源:36氪

春节过后,被称为“金三银四”的招聘季如约而至,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寻求新机会的职场老人,都希望在年后有一个不错的开局。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真实的招聘与虚假的套路常常混杂在一起,令人防不胜防。
尤其是一些看似轻松、高回报的短期项目,常常披着诱人的外衣,暗藏玄机。
在这些虚假招聘中,保险听课骗局尤为普遍。
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快速扩张业务,打着“听课就给钱”的幌子拉人培训“充人头”。有些涉事不深的年轻人,或是防范意识薄弱的打工人,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甚至在自己毫不知情况的情况下,成了保险公司的员工。
这些保险公司往往与求职中介和猎头公司紧密合作,根据面试和入职的人数给予他们金钱回报。为了获取佣金,一些不良中介和猎头公司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对求职者和保险公司进行两头欺诈。
本期显微故事将聚焦这些掉入保险听课陷阱的求职者们的经历。
他们之中有人因为警惕性高敏锐地戳穿骗局,及时止损;也有人心思单纯,不慎掉入“陷阱”,经历种种“磨难”之后才脱离“魔爪”……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上掉下的“保险馅饼”
最近,大四学生小敏在某招聘公众号看到一则令人心动的短期工作机会:一家五百强企业招聘短期文员,仅需工作三天半,劳务750元,工作内容简单明了——整理文件。
对于一个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工作内容和报酬很有吸引力。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小敏与招聘者取得了联系,对方只问了一下她的年龄和学历,就通知她可以去“上班”了。
然而,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现场后,小敏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原来,这个文员岗位是虚构的,所谓的整理资料其实是参加保险公司的新人培训,听三天半的课,给750元的报酬。
但是要想拿到这750元钱,可不是听课那么简单,小敏必须得办理入职手续,拿到工号,成为保险公司的一员。
这样的欺骗方式让小敏感觉很气愤。她打开微信与当时招她的人理论,质问他为什么骗人,没想到对方已经先把她拉到了黑名单。
在各种社交平台,有关参加保险公司培训、兼职听课被骗的帖子和笔记屡见不鲜。
许多兼职信息中会直接标明“保险听课充场”
大学生小乔就在知乎上分享了她参加某保险公司培训被套路的经历。
假期的时候,小乔在网上看到一则听课挣“外快”的兼职帖子,帖子声称,只要参加某保险公司的三天培训,就可以拿到300块钱的报酬。小乔报了名,并且按要求听了三天课。
原以为只是简单地充个场就能拿到工钱,但事实远比她想得复杂得多。
上课第一天,小乔就被要求注册该保险公司XX学堂的APP,还要求上传身份证和毕业证信息,听课也并不是出个人头就行,而是每天人脸打卡,还要答题参加考试。
毫无防范意识的小乔一一照做。但是到第三天上完课领取报酬的时候,对方却要求她注册保险公司的工号,并且新开一张银行卡,否则不给钱。
为了拿到“工资”,小乔不得不按要求完成了所有步骤,但是最后保险公司只给了她260元,理由是她未满22周岁,按该公司规定不能给全额。以小乔名义办的银行卡也被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收去,并未交到她手里。
意识到上当之后,小乔多次与保险公司交涉,要求注销工号,退还银行卡,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在小乔投诉、报警之后,历时两三个月,她才算彻底脱离该保险公司的“魔窟”。
虽然经历一番波折,小乔还算幸运,没有造成太大损失。据知情人透露,一些无良的保险从业人员,甚至会利用新人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去申请网贷。然后用这些贷款购买保单,以此来充实自己的业绩。
在网上搜索“保险公司听课给钱”、“保险公司培训充场子”等关键词,可以发现很多与小乔、小敏经历相似的案例,这些案例几乎覆盖了市面上所有主流保险公司。
这不仅暴露了保险公司在招聘和培训机制上的漏洞,也让本就饱受争议的保险行业形象进一步受损。
以下这种把戏,是不是很常见:

来源:36氪

春节过后,被称为“金三银四”的招聘季如约而至,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寻求新机会的职场老人,都希望在年后有一个不错的开局。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真实的招聘与虚假的套路常常混杂在一起,令人防不胜防。
尤其是一些看似轻松、高回报的短期项目,常常披着诱人的外衣,暗藏玄机。
在这些虚假招聘中,保险听课骗局尤为普遍。
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快速扩张业务,打着“听课就给钱”的幌子拉人培训“充人头”。有些涉事不深的年轻人,或是防范意识薄弱的打工人,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甚至在自己毫不知情况的情况下,成了保险公司的员工。
这些保险公司往往与求职中介和猎头公司紧密合作,根据面试和入职的人数给予他们金钱回报。为了获取佣金,一些不良中介和猎头公司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对求职者和保险公司进行两头欺诈。
本期显微故事将聚焦这些掉入保险听课陷阱的求职者们的经历。
他们之中有人因为警惕性高敏锐地戳穿骗局,及时止损;也有人心思单纯,不慎掉入“陷阱”,经历种种“磨难”之后才脱离“魔爪”……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上掉下的“保险馅饼”
最近,大四学生小敏在某招聘公众号看到一则令人心动的短期工作机会:一家五百强企业招聘短期文员,仅需工作三天半,劳务750元,工作内容简单明了——整理文件。
对于一个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工作内容和报酬很有吸引力。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小敏与招聘者取得了联系,对方只问了一下她的年龄和学历,就通知她可以去“上班”了。
然而,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现场后,小敏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原来,这个文员岗位是虚构的,所谓的整理资料其实是参加保险公司的新人培训,听三天半的课,给750元的报酬。
但是要想拿到这750元钱,可不是听课那么简单,小敏必须得办理入职手续,拿到工号,成为保险公司的一员。
这样的欺骗方式让小敏感觉很气愤。她打开微信与当时招她的人理论,质问他为什么骗人,没想到对方已经先把她拉到了黑名单。
在各种社交平台,有关参加保险公司培训、兼职听课被骗的帖子和笔记屡见不鲜。
许多兼职信息中会直接标明“保险听课充场”
大学生小乔就在知乎上分享了她参加某保险公司培训被套路的经历。
假期的时候,小乔在网上看到一则听课挣“外快”的兼职帖子,帖子声称,只要参加某保险公司的三天培训,就可以拿到300块钱的报酬。小乔报了名,并且按要求听了三天课。
原以为只是简单地充个场就能拿到工钱,但事实远比她想得复杂得多。
上课第一天,小乔就被要求注册该保险公司XX学堂的APP,还要求上传身份证和毕业证信息,听课也并不是出个人头就行,而是每天人脸打卡,还要答题参加考试。
毫无防范意识的小乔一一照做。但是到第三天上完课领取报酬的时候,对方却要求她注册保险公司的工号,并且新开一张银行卡,否则不给钱。
为了拿到“工资”,小乔不得不按要求完成了所有步骤,但是最后保险公司只给了她260元,理由是她未满22周岁,按该公司规定不能给全额。以小乔名义办的银行卡也被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收去,并未交到她手里。
意识到上当之后,小乔多次与保险公司交涉,要求注销工号,退还银行卡,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在小乔投诉、报警之后,历时两三个月,她才算彻底脱离该保险公司的“魔窟”。
虽然经历一番波折,小乔还算幸运,没有造成太大损失。据知情人透露,一些无良的保险从业人员,甚至会利用新人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去申请网贷。然后用这些贷款购买保单,以此来充实自己的业绩。
在网上搜索“保险公司听课给钱”、“保险公司培训充场子”等关键词,可以发现很多与小乔、小敏经历相似的案例,这些案例几乎覆盖了市面上所有主流保险公司。
这不仅暴露了保险公司在招聘和培训机制上的漏洞,也让本就饱受争议的保险行业形象进一步受损。
以下这种把戏,是不是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