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纳吧 关注:110贴子:1,412
  • 10回复贴,共1

【纵横捭阖】一曲魔幻的绝响——《HP》总回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摆渡
所有发完之前请勿插楼,否则删帖不解释


1楼2010-10-05 12:34回复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长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自1997年出版第一部以来,便受到各国少儿及成年的广泛欢迎。如今,《哈利•波特》在全球销量已突破5亿册,它所改编成的电影也屡创票房纪录。
          这部在世界范围内创下洛阳纸贵的畅销书绝不徒有虚名。巧妙的结构安排,丰富的大胆想象;玄幻而又严谨的设置,惊异但却合理的情节。跌宕起伏里铺垫呼应,曲折悬疑中伏笔重重。它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完全虚构,但却立体充盈的梦,仿佛真正存在的魔法世界。
          有人批评这本书只是以虚幻离奇吸引人,并不具有积极的思想和好的教育意义。这种批判是非常肤浅而无道理的。《哈利•波特》不仅蕴含诸多西方古典文化,并且整部系列都在倡导很多正面力量:最为核心的思想“爱”,是贯穿始终的基调;除此之外,勇气、平等、真诚、忠义、善良等积极思想也都有所表现;在后几部书中,更是引出关于使命、生死这些人生话题。《哈利•波特》,它已远不能仅仅定义为“童话”,它的思想对许多成年人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哈利•波特》系列从1997年出版第一部《魔法石》,到2007年发行最终篇《死亡圣器》,七部著作历时整整十年。这十年中,亿万的哈迷伴随长大;而这部书的写作手法和情节内容也在逐渐走向成熟;书中所揭示探讨的问题,也随主人公哈利的成长而逐步深化。这十年,在曲折悬念的故事情节中,在全球读者翘首等待和猜测中,引领了一度波澜壮阔的“哈利•波特”时代。
          如今,这部系列已完结三年有余,最后一部电影也即将搬上银屏。月无常满,花非常开,《哈利•波特》在全球风靡的热度必然会走向减退。但是,对于真正喜爱它的人来说,消散的是热情,恒久不变的是沉淀在内心深底的触动。这是一曲永远不会遗忘的绝响!
        
          回首再看《哈利•波特》,纵观全篇,七部书相对独立,又完美构成整体。起承转合,层层深入。每一部都有自己的基调氛围,起着一角不同的作用。七个音符和谐地谱写了这曲经典的魔幻之作。
    


    2楼2010-10-05 12:35
    回复

            一、归来
            步入神奇绚丽的魔法世界,对于在麻瓜世界成长了十年的哈利•波特来说,不是一种偶然的邂逅,而是必然的归来。这里才是真正属于他的世界。可这一切来临时,哈利感到的只是意外和惊喜,还有突然遭到优厚待遇的无所适从。他丝毫没有料到,在快乐之余,有一副无形的重担也随之而来。他所将要经历的,不总是这样一种新奇和快乐,更多的是多舛的命运和危险。这份责任,早在他出生之前就已产生,在他一岁失去双亲时就已敲定。“Chosen One”,这份责任是整个魔法界对他的期许。
            哈利步入霍格沃茨的那刻起,为了最终的胜利,他就被暗中培养者,在别人的谋划中学习知识、锻造成长。他的纯洁和正义感,使之无畏地担起这份挑战。魔法石事件,只是邓布利多历练哈利的开始而已,但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已需要拿出自己所有的能力和勇气。哈利在逐步探解情况,试图阻止伏地魔时,不曾想到那块石头并没有真正的危险。在病床旁的谈话,已使哈利隐约发觉这一切像是故意的考验,但他也并没有怨言。在这之后的六年中,等待他的是比这艰辛几百倍的重任。
            《魔法石》整体来说,充斥着一种新奇愉快的色调。作为整部系列的第一部,它主要通过哈利的视角,向读者展开另一隅奇幻的世界,介绍其中主要的事物和行事方法,为之后的剧情发展做出最基本的说明。它是七部书中最短的一部,写作手法相对较为稚嫩,故事情节也比较清晰简单,以单条线索进行发展。哈利的思想感情并不复杂,几乎没有体现出他的性格弱点,最终的结局也趋于完美。全书主要表现了对友谊和勇气的提倡,最后着重赞扬了伟大的母爱。这种绝对理想的收尾和主人公的完美化都使第一部比较拘泥于常规童话(直白点说就是有些俗套)。但从实际性来考虑,这样的安排符合十一岁小孩的单纯思维和经历,不宜过于繁杂。全观所有系列,首部做这样的安排设定是有它独有的合理意义。在这看似没有任何疑问的故事中,罗琳还是巧妙埋下伏笔,如“小天狼星布莱克”、“格林德沃”、“斯内普厌恶哈利却救他的原因”等等。这个简单的故事后面,还隐藏着一连串更为精彩的发展。
      


      3楼2010-10-05 12:35
      回复

              二、续展
           
               哈利在霍格沃茨的第二年,基本上是一年级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这次的考验,形式和过程都与第一年类似。这一年邓布利多虽“被迫”离校一段时间,但一切情况仍在他的掌控之内。不过,这次哈利所面对的问题更加危险和现实:潜伏的密室,是早在一千年前就已存在,是五十年前汤姆•里德尔的策划打开。哈利这一年中的所作所为起到了实际性的作用,他在不知情中销毁了伏地魔的一个魂器,这为后来最终战胜伏地魔走出第一步,也为霍格沃茨彻底清除了埋藏千年的隐患。第一部中的魔法石并不曾有真正的危险,哈利的行为对保护它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杀死蛇怪、消灭日记中的里德尔,才是他的自主行为首次对抗击伏地魔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哈利在一二年级中,都通过勇敢斗争战胜不同形式的伏地魔。但这些“伏地魔”都还只是虚弱的游魂或是灵魂碎片,并非真正强大的本人。哈利也没有脱离邓布利多的保护,这一切都还是初级的磨练。二年级结束时,同样是趋于完美,没有什么遗憾。但这也是最后一次以愉悦的氛围结束学年。此后四年,甚至可以说此后五年,在最后都不会这么令人快乐。而且越来越严酷和沉重。即使取得最终胜利之时,也是以牺牲众多人的生命为惨痛代价。
              《密室》大致是沿袭了第一部的基调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更加细化地介绍魔法世界。情节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都遵循前一部的模式。单看前两部的话,个人认为第二部要更为精彩一点。但可能因为少了初看《哈利•波特》的新奇感,大多数读者对第二部的评价都比较低。(很早以前我在哈吧看到一个投票:最喜欢哪一部书。票数最低的是《密室》)。这部书中继续为后面的发展铺设伏笔:如“黑魔法防御术课职位的诅咒”、“日记不同寻常的魔力”。更重要的是,这部开始揭露关于伏地魔身世和过往的冰山一角,引出后续更多的谜团。邓布利多同魔法部的分歧也稍稍首露端倪,为后来矛盾多方化的转变打下浅淡的基础。
        


        4楼2010-10-05 12:36
        回复

                三、先兆
                哈利步入魔法界的第三年,虽然也充斥着危险和不安,但却没有遭到来自伏地魔的直接威胁。这一年,小天狼星布莱克开始闯入他的生活,让哈利找到类似于父母的精神慰藉。尖叫棚屋里的追忆最耐人寻味,曾经的美好与眼下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月亮脸、虫尾巴、大脚板和“尖头叉子”(守护神形式),最后一次相聚于霍格沃茨的场地,却早已改变了曾经彼此间的立场。这一晚的事情改变了一切,埋下了亲世代所有人不可逃避的厄运。小矮星彼得的意外逃脱,使趋于尾声的结束再次发生变化,让原本以为圆满的局面留下不尽人意的遗憾。这一年中发生的事情,邓布利多虽在暗中隐约有所预料,但已无法掌控总体的事态发展。最后所能做的,只是尽力挽回不公正的处罚,而无法彻底帮蒙冤者昭雪,无法做到惩处真正的叛徒。这已不能算作对哈利的刻意锻炼,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残酷的无力。
                学期快结束时,特里劳妮教授的预言对后面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首次出现她真正的预言。彼得当晚的逃脱正是实现预言的第一步。关于伏地魔会东山再起的预示一直没有断过,早在他刚消失时,邓布利多就料到了这个结果。马人费伦泽也曾告诉过哈利:“人类只是介于两场战争之间的短暂平静”而已。但这一学年结束时的不尽人意,才是黑暗即将来到眼前的直接先兆,哈利也将面临真正艰难的考验。
                回看《阿兹卡班囚徒》,这本并不很厚的书却带给人极大的触动,溢满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悲凉之感。这一部首次讲述有关亲世代的往事,回味起充满阳光的美好,可最终却无一人逃脱死亡的命运。个人感觉,第三部的语句开始走向成熟,用词非常有趣和准确,处理更为细腻:如卢平首次登场时,反复用到“但卢平教授仍然在熟睡之中”、 “但卢平教授仍然在睡觉”、 “卢平教授【好像】终于醒过来了”;哈利问起卢平是否认识小天狼星,卢平回答:“是的,我认识他,要不然就是【我认为我认识】”。主人公及朋友们的话语也有些微小的改变,脱离稚气。从情节安排上来说,这部频繁发生出人意料转折,最后结尾处更是惊人逆转了小天狼星和小矮星这两个人“叛徒”和“英雄”的定位。在趋于完美结束时却又发生变化,高潮再次迭起,这些处理都属首次。而人物情感也开始略微复杂化,三人组的友谊第一次出现较大的矛盾,爱情也显露出小小的萌芽。较之前两部,最大的改变是第一次出现不够美满的结局。有关黑暗将至的先兆更是彰显出意犹未尽的后文。第三部掺进遗憾的收尾,直接为第四部的真正转折做出先行铺设。
          


          5楼2010-10-05 12:36
          回复

                 七、决战
                 这一年,哈利步入成人,到了该承担一切的时候。
                 邓布利多死后,局势再度骤降。伏地魔无所忌怕,迅速崛起。整个魔法界很快陷入兵荒马乱,苦不堪言的混乱中。残忍和血腥猖狂肆行,最深的黑暗接管世界。一年之中不再只有一次紧张危险的事件,而是每刻都处于生死关头。哈利最后一次离开女贞路,就遭遇到激烈战斗阻截,惊险逃脱。比尔和芙蓉的婚礼,是这紧迫形势下插入的唯一乐趣。可这件美好的事情,最终还是以食死徒的降临而未能圆满收场。
                 对伏地魔的斗争明显分为两条线路,六人组再度分为两个三人组。金妮、纳威、卢娜所领导的D.A.,还有凤凰社,同食死徒进行的是正面斗争;而哈利、罗恩、赫敏,则同伏地魔进行着圣器与魂器的私下较量。这两条斗争一明一暗、一略一详。一个是公然抗争,一方为暗中较量。一面明修栈道、扬汤止沸;另一边暗渡陈仓、釜底抽薪。最终,两股力量于霍格沃茨交汇在一起,爆发出最后的决战!
                 哈利在这条路上探寻时,也了解到很多意外震惊的事情。斯内普对莉莉执着的爱是其中之一。这合理解释了他生前种种琢磨不定的奇怪。斯内普几乎一直活在别人的误解之中,直至死后,莉莉的儿子才明白他之前的苦心和贡献。带来最大震撼的是邓布利多,哈利心中臻于完美的圣人,却有着瑕疵的过去,睿智的近乎冷酷。但当哈利得知这一切时,并无怨言,而是甘愿平静地走向死神。正是这种无私的坦然,反倒使他拥有了征服死亡的权利,最终取得这场殊死斗争的完全胜利!
                 故事以恶魔的死亡而告终,可胜利也是付出了巨大的惨痛代价。众多可敬可爱的人牺牲离去。最后的一年,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悲壮、严酷和惨烈。获胜后,哈利智慧地决定放弃死亡圣器,只留下隐形衣永远传承他向往平静,而不愿再有争夺和杀戮。十九年后,展现出的是一幕温馨,平凡但却幸福的生活。
                 《死亡圣器》整部都处在紧张惊险的气氛中,节奏激烈紧凑,几乎没有舒缓的片段。旋律在急促中层层迭起,达到最高亢的乐段。情节算得上丰富多彩,但发展过程并不繁杂错乱。由于是终结篇,更多的是呼应和解释前几部中埋下的伏笔,而不多留下探求的线索。全书仍是以哈利的视角为主体,所以对暗中销毁魂器、探索圣器这一线的斗争描写详细,只在其中略微透露出正面的对抗情况。回顾七部书,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改变。个人觉得,至第七部时,无论是结构安排,还是语句用词,都已发展的更为成熟。虽然前几部中遗留的一些小问题和铺垫,感觉并没有在最后得到理想的解决,但不可否认,这一部还是比较完好的呼应了之前的设定和伏笔。
                 霍格沃茨之战显然是全书乃至整个系列的重头戏,罗琳前后用九章来进行描写(从哈利三人进入霍格莫德算起,28—36章)。这场决战的参加人数、激烈程度,场面宏大都属空前。由于战斗展开在这座城堡的各个角落,对于打斗过程的描写并不非常详尽,主要仍侧重在哈利的行为。霍格沃茨战役和第七部全书,都充斥着血腥的严酷。而《尾声 十九年后》,则是一幅明快的色调,美好的场景。整部《哈利•波特》也至此画上句号,以主人公的幸福平静而圆满结束。
                 *****************************************************
                 七部《哈利•波特》,伴随主角的逐渐成熟,故事也愈趋丰富和精彩。书中有对势利、自私、软弱等人性弱点的批评,但更为主体的是积极的倡导,对勇气、无私、真朴的赞扬。“爱”作为一种直接的伟大力量,纯洁的灵魂可以征服死亡——这毕竟是一个理想化的设定。但是,这曲魔幻的绝响,奏出的是人们心底最本真最善良的美好愿望。《哈利•波特》,它是世界文坛里别致奇异的一曲。我相信,纵随时间流逝,历史的天空中也会留下它恒久的回音。
            


            9楼2010-10-07 00:21
            回复
              真的很爱看哈利波特、只可惜不会再有下一部了。


              IP属地:辽宁11楼2010-10-13 11:12
              回复
                回复:11楼
                欢迎来这个吧逛~~
                就我来说,倒不希望HP永无休止的继续下去。一部好的作品有规划适时的完结,是非常明智的安排
                PS:这贴在哈吧也有发


                12楼2010-10-16 11:54
                回复
                  哈吧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kz=902276096


                  13楼2010-11-12 18:50
                  回复
                    LZ,6L好像被百度吞掉了,再发一遍好么


                    14楼2011-07-15 18: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