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母子弑君板上钉钉的分析
元和六年(811年),吐突承璀因宦官刘希光受贿被牵连,宪宗打算废掉他,外任淮南监军。元和九年(814年),李绛罢相后,召回朝中,拜左军中尉。元和末年,吐突承璀欲以澧王李恽继皇位。
)
(吐突承璀的履历)
元和十五年(820)与宦官陈弘志杀唐宪宗于中和殿,谎称宪宗服长生药而死,与梁守谦、韦元素等定策立穆宗。不久,知枢密事。文宗嗣位,进拜骠骑大将军,充右军中尉。王守澄的履历,支持唐穆宗的。这个陈弘志连履历都没有。
(王守澄的履历表)
护军中尉就已经是神策军的最高领导职务了,
整体来看,占先机➕本身就比老二势力大,当时大多数军队高职人员都或多或少跟在唐穆宗的那些亲信身边过,因为护军中尉是有两个的,唐穆宗身边太监梁守谦也当过护军中尉的,站在唐穆宗身边的那些,不但有实权,而且和吐突承璀平级。有两个护军中尉,吐突只是其中一个。
老二拥有的势力:吐突承璀(神策军)的支持。
老三拥有的势力:名正言顺的皇太子,郭家也有一些军权(此时郭子仪已经死了几十年了),梁守谦、王守澄
老二李恽没当上太子,怨恨,不死心,然后父亲病重他觉得自己行了,而且站在唐穆宗身边的梁守谦本身也是护军中尉,还是骠骑大将军,品级也更高。想拼一下,事实上唐穆宗是碾压局。
《旧唐书 卷一百七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贞元二十一年,封同安郡王。元和元年、进封澧王。七年,改今名。时吐突承璀恩宠特异,惠昭太子薨,议立储副。承璀独排群议,属澧王,欲以威权自树。赖宪宗明断,不惑上将,册拜太子,诏翰林学士崔群代澧王作让表一章。
群奏曰:“凡事己合当之而不为,则有退让焉。”上深纳之。
这段史料记载吐突是因为第二次立太子时候得罪唐穆宗了,所以只能和老二捆绑了,唐穆宗本身就势力更大,更何况占了先机。
这老二占了先机老二也不一定能赢,更何况没占先机?占了先机可能有四六开的机会。郭氏杀了老公,唐穆宗把这个概率刷到了百分之百,没占先机就是10:1,都不占先机,也是10:1。换句话说,唐穆宗是碾压局,给点面子,也是8:2。当时宪宗不愿意被郭贵妃杀的话,只会死的更不体面,被唐穆宗亲手杀死。
唐宪宗病入膏肓已经没法控制这种局面了,老二老三打起来都想杀他,他管不了了,不过谁赢都得杀他的,唐穆宗赢的几率大。
从东观奏记载裴廷裕用心怀惭惧四个字描写郭氏,暗示宪宗之死和她脱不了干系看,是她解决唐宪宗的概率大。这一点笔者分析唐穆宗想杀父亲,郭氏不忍心她就选择了最体面的方式让唐宪宗死的不痛苦。
他当时横竖都是寄了,属于必死局。无奈他要不愿意喝,只会更不体面,郭氏不是因为争取时间,是不想儿子用残暴的方式杀掉他。唐宪宗是她杀的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儿子,这老二势力弱还不能抢占先机,居然还想和弟弟打想博一把也是蠢。
有说宪宗磕药是郭贵妃母子设计,那个丹药和郭贵妃母子无关。唐宪宗他自己瞎吃要长生不老,吃出一身病,他们皇帝吃的丹药都是重金属。
从上述分析我明白为什么唐宣宗会这么憎恶郭氏母子和老二了,当时唐宪宗非常无助,他老婆还送上最后一刀,虽然他自己愿意了,但也很寒心。唐宣宗算是唯一一个真正爱他的儿子了。
按照唐故赵氏夫人墓志铭记载的“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号为永新元年”
唐穆宗继位以后是立刻改元了,按照惯例其实是要“子不改父志"沿用到第二年再改元,可是唐穆宗一上位立马改元,说明他跟他爹关系已经差但不是卫子夫刘据和汉武帝关系特别非常差的地步,穆宗和郭氏就是主谋,毕竟拥立唐穆宗的神策军要调动军队的事,怎么也得唐穆宗点头。
爹去世不到一年,他大摆筵席庆祝,人们如何知道他们母子杀害唐宪宗,包括唐宣宗如何看出来的,就从他在父亲去世的同年迫不及待改年号永新与大摆筵席庆祝看他已经不打自招了。
《资治通鉴唐纪》
八月,癸已,发神策兵二千浚鱼藻池。戊戌,以御史中丞崔植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己亥,再贬令狐楚衡州刺史。
上甫过公除,即事游畋声色,赐与无节。九月,欲以重阳大宴。拾遗李珏帅其同僚上疏曰:“伏以元朔未改,园陵尚新,虽陛下就易月之期,俯从人欲;而《礼经》著三年之制,犹服心丧。遵同轨之会始离京,告远夷之使未复命。遏密弛禁,盖为齐人。合谋后庭,事将未可。”上不听。
我觉得唐穆宗应该是唐宪宗这个政治动物职业生涯的污点,自己被老婆杀了,继承人还是个著名昏君。
宣宗好惨,被各路人骂。宣宗是真没说嫡母啥,没公布嫡母罪名,他还给嫡母擦屁股。还被后人骂,各种阴谋论,什么杀嫡母啊,什么勾结并指使宦官毒杀会昌五年九月被唐武宗赐死的王姓妃子。他好惨。我不理解他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这么爱他父亲。他对狐狸精的爱是真的很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