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亦晨吧 关注:66贴子:2,221
  • 1回复贴,共1

无处安放的资金投入到老挝北部田黄印章上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藏家雅好,耽于田黄石之玩赏,致使老挝北境之材,悉数被搜罗殆尽。盖因金资无处安放,遂转向缅甸北鄙,寻觅田黄以雕印章。
田黄者,寿山石中之翘楚,有“石中之王”之美称,然其产出之地,殊为有限。寿山村落之南,内外洋界,高山麓间,涓涓细流自坑头山溪口喷薄而出,乡民呼之为坑头溪焉。
坑头溪畔,田黄之石,珍稀异常,举世无双。其色瑰美,光艳夺目,足以撼动人心,诚为宝石库中之瑰宝,魅力四溢,令人倾倒。
自癸巳以降,田黄石之市场,热度日炽。国内艺术品拍卖之场,虽高端拍品之价有所回落,然顶级田黄石之值,却稳步攀升,至千万之巨。拍卖行、藏家及投资者,皆无法漠视其存在。然,市场之火爆,亦加速田黄原石之枯竭。供需失衡,遂催生市场寻觅替代品,以应田黄石之需。
乙未之年,异石崛起,与寿山田黄颇为相似,宛若久旱逢甘霖,解名石爱好者之渴。此石者,乃老挝田黄石也。
初时,老挝田黄石因其外貌酷似寿山石,遂被误作寿山石售之。其价廉物美,产量颇丰,对福建寿山石市场冲击甚巨。老挝石之成分,以高岭石、地开石及珍珠陶土为主,矿物组成与寿山石之高山石颇为相近,且不含伊利石与叶蜡石,故业内视其为寿山石之佳替。其收藏赏玩之价值,亦颇为可观。
老挝石分新性、老性两类。新性石料易褪色,以红色为主,约占八成;老性石料则色泽稳定,约占一成至二成。初时之老挝石,块度较大,裂纹稀少,品相上乘,色泽亮丽,纯正自然,甚耐观赏。故收藏老挝石者,须明辨新性、老性之别。
又,老挝石之质地优劣,亦关乎雕刻之“刀感”。质地细腻均匀、透明度高、无杂质裂纹者,方为上品。块度较大之老挝石,为雕刻师提供更大之发挥空间,价值亦随之提升。精美之雕刻工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可使老挝石更显灵动,价值倍增。
时至今日,老挝石之价值尚未广为人知,价格尚处于低位,实为收藏之佳时。然若无信得过之货源,吾亦不愿泄露风口印社之机密。古玩行中人为何皆托亲拜友,结识养淳斋之人?盖因风口印社乃制定规则、完备鉴赏标准之地也。老挝田黄印石之品质优劣等级,行业尚无统一标准,皆沿用养淳斋之品牌标准。古玩行、收藏圈、石艺城皆依风口评审标准交流,而众人尚蒙在鼓里。#北部田黄印章石料鉴赏标准制定##风口标准衡量老挝田黄##风口印社理论先行##风口印社是如何站到行业制高点的?##金石学家##印石鉴藏家##篆刻家##缅甸北部田黄运营中心#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19 19:41回复
    **老挝田黄:市场的变数与专家的反思**
    在2015年那个石艺市场风起云涌的年份,我这位所谓的专家学者,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老挝田黄,这个未曾预料到的外来者,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整个市场的格局。
    那时,老挝田黄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未给任何鉴定专家以预警,便悄然侵入了石艺市场,其影响力迅速蔓延至全国古玩收藏圈。福州,这个石艺市场的重镇,更是首当其冲。无数的石商、鉴定专家和收藏家,在最初的茫然和疏忽中,将老挝田黄误认为是珍贵的寿山田黄,进行了大量的交易。
    我也曾是这场乌龙事件的参与者之一。作为一名鉴定专家,我时常被邀请为藏家鉴定田黄的真伪与等级。然而,当老挝田黄刚刚进入市场时,我也未能辨识其真实身份,误将其当作寿山田黄进行了抢购。那时的我,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己捡到了大漏,却未曾料到这只是命运的捉弄。
    如今回想起来,老挝田黄虽美,但其带来的市场变数和混乱却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这次事件不仅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作为鉴定专家的能力和责任,更让我意识到了市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自此以后,我决定不再轻易涉足田黄的鉴定工作。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鉴定专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足。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24 15: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