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吧 关注:392贴子:2,066
  • 10回复贴,共1

吴承恩生平考略(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与对一般文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吴承恩是一个比较混沌的文人,纵观明清,文人治生谋利已是常态,但吴承恩既没有在仕途上高歌猛进,也没有在经商上更进一步,大多时候都是靠着微薄的家业和名流间口碑极高的文笔“苟且偷生”,与其说他是怀才不遇,不如说他本就无心争取,而正是这种放浪的心境才让他得以每每从至暗中逃脱。
好在人有所长,志有所向,苦闷之人自会苦中作乐,然而写故事的人也终究是故事的一部分,这个用笔墨戏谑神魔的糟老头离我们其实也并不遥远。
本贴主要结合目前主流学术观点与吴承恩相关文稿等,对现阶段吴承恩可考的行迹做笼统概述,仅供各爱好者参考讨论,如有不同观点,还请友善发言。


IP属地:浙江1楼2024-06-22 19:51回复
    关于年谱
    吴承恩的年谱最早可以追溯到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的几句话,1935年的中国小说丛考也收入了不少吴承恩生平,此后仍有不少学者研究,80年代苏兴老先生曾作吴承恩年谱出版,此后学界大多以此为准,2014年蔡铁鹰老师根据当时已有的新资料新作的吴承恩年谱出版,蔡谱其实可以看作是苏谱的迭代


    IP属地:浙江2楼2024-06-22 20:53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2 21:52
      回复
        一、吴家往事
        根据吴承恩给他爸写的 先府宾墓志铭 可知,吴承恩祖上是涟水人,后来辗转搬到了山阳县(山阳县就是现在的淮安市淮安区),太爷爷名叫吴铭,在余姚当过训导,爷爷吴贞则通过纳捐的方式在混了个仁和县教谕的官(教谕、训导都是学官,教谕相当于县学的总管也可说是校长,而训导则是教谕的助手),吴贞上任以后,当时年仅4岁的吴承恩的父亲吴锐也随全家去了仁和县,但好景不长,吴贞上任后没几个月就死在了仁和县,于是吴锐只能随母亲回了山阳老家过起了一贫如洗的生活。
        童年的吴锐并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求学,但吴家实在太穷了,最终吴锐并没有坚持,成年后吴锐娶了小商贩家的女儿徐氏,此后他自己也和徐家一样售卖小商品,家境逐渐好转,之后吴承恩的姐姐吴承嘉出生。
        需要注意的是,吴承恩并不是徐氏所生,而是吴锐中年时娶的侧室叶氏生的。


        IP属地:浙江4楼2024-06-22 22:56
        回复
          二、山阳县知名“神童”
          关于吴承恩生卒起初颇具争议,但由于后来出土的吴承恩头骨在2000年左右曾做过骨龄鉴定,所以尽管他生年不详但却也有一个相对精确的跨度范围(72岁上下两年,也就是70-74岁),由于卒年相对确定,现在一般认为吴承恩生于公元1506年左右,这里按蔡谱取1506年,也就是大明正德元年。
          先天聪慧的吴承恩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吴国荣在 射阳先生存稿跋 说"射阳先生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髫龄,说的是垂髫的年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蔡铁鹰猜测是这时的吴承恩中了秀才“鸣于淮”,但是中秀才的年纪和髫龄我觉得有冲突)
          陈文烛在 花草新编序 也写“生有异质,甫周岁未行时,从壁间以粉土为画,无不肖物;而邻父老命其画鹅,画一飞者,邻父老曰:“鹅安能飞?”汝忠仰天而笑,盖指天鹅云。邻父老吐舌异之,谓汝忠幼敏,不师而能也。”可见吴承恩天赋异禀在当时已是人尽皆知的事。
          要知道,吴承恩是顶着家中做小生意的debuff的,甚至由于老父亲吴锐愚钝的处事风格,幼年的吴承恩也曾被当作“痴人家儿”看待,但靠着卓越的天资,和年少大志的谈吐,吴承恩不仅在本县的同龄人中吃的很开,更是得到诸位大人物赏识。
          就这样,童年的吴承恩与山阳土豪家的贵公子沈坤交为挚友,又得到同乡大儒弘治十才子之一的朱应登的赏识当作亲儿子培养,朱应登甚至送了家里一半的书给他学习,可谓是前途无量。(被朱应登赏识应是吴承恩中秀才以后的事,详见 花草新编序,总之这时的吴承恩进学异常顺利,妥妥的明日之星。)


          IP属地:浙江5楼2024-06-22 23:45
          回复
            兄台又来了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3 00:25
            收起回复
              三、科举,交友,看小说
              虽然吴承恩出生不太好,但毕竟天资聪慧加上肉眼可见的光明前途,还是让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媒定上了淮安叶氏家族的小姐,让他得以以山阳明日之星的姿态进入了当地的上流社交圈,此时的吴承恩依旧收放自如,频繁参加社交活动。
              成年后的吴承恩很快就迎娶了叶夫人,而叶家几代为官,出了不少朝廷要员,人脉极广,如果吴承恩顺利考中进士,日后想必也是平步青云。所以科举自然也就成了成了吴承恩真正蜕变的唯一捷径。
              但自少年时,吴承恩就染上了看小说的坏毛病,对唐朝志怪小说颇有兴趣,常废寝忘食,时至今日已无法戒除
              但吴承恩此时还不以为然,毕竟自己确实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加上二十出头,身边也都是摆弄笔墨的文艺青年,自己考不上也无妨,下次再战又如何。
              所以去南京应式之余,吴承恩甚至去了苏州会友,靠着朱应登儿子朱曰藩的引荐,吴承恩又结识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和诗画名震一时的王宠,顺利打入了江淮文人圈,进一步挤进了当时的文化中心。
              这次乡试肯定是不中的,但彼时的吴承恩还有的是机会,根本不慌,他又怎会料到,科举对他来说会像一场恶梦,一直萦绕在他的余生中,直到他筋疲力尽,笑脸相迎。


              IP属地:浙江7楼2024-06-23 00:46
              回复
                好帖子,加精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23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