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笔头公文网吧 关注:3贴子:22
  • 0回复贴,共1

老笔头公文网:病句辨析与修改全攻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笔头公文网:病句辨析与修改全攻略
老笔头公文网认为在语言表达中,病句如同美玉上的瑕疵,影响着文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掌握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方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一、辨析修改病句的“四大秘籍”
1.语感审读妙法
在病句的分析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语感,凭借习惯和直觉去感知语句是否存在问题。倘若感觉别扭,就需进一步比对,查明缘由,以便进行修改。比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从语感上就能明显感觉到“不管……极端不利”这种表述十分怪异,此句无疑是病句。
2.语法分析绝招
面对一个句子,细致剖析其中各个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检验其是否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1)先找主干。明确句子的主、谓、宾,查看是否存在残缺或搭配不当的情况。若主干没问题,再审视修饰语(定、状、补)对中心语的修饰和说明是否恰当。
(2)体会语意。倘若结构无错,就用心感受句子的含义、情致和表达习惯,检查指代是否清晰、有无歧义、用词是否恰当、有无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以及修辞是否得当等。 - 留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适宜。
3.逻辑分析高招
有些病句从语法角度难以察觉问题,此时就得从逻辑层面进行剖析。要从概念的运用、判断以及推理等方面思考是否合理,语句的前后顺序和句间关系是否妥当。例如:
(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此句在事理上不合逻辑,应为“制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凡是……都……”这一全称肯定判断过于绝对,应去掉“凡是”,将“都”改为“大都”。
4.类比参照巧法
对句子的语病拿不准时,依照原句的格式仿造一些浅显易懂、容易把握的句子来进行对比,便能较为清晰地发现语病所在。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重视。先将其压缩简化为“这值得他们重视”,再参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学习”“这值得我们参观”,这三个句子与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应删去“教师重视”中的“的”。
二、辨析修改病句的“十大要点”
1.关注复杂长句
病句常常隐匿于复杂冗长的句子之中。对于这类句子,可采用“去枝叶,留主干”的策略,查看各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恰当。运用语法分析手段,先去除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提炼出主干,检查主干有无毛病;若主干正常,再查验局部,观察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有无问题。比如:自 1993 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 100 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去掉“枝叶”后,留下的“主干”是“人次参与观摩”,一眼就能看出“人次”不能和“参与观摩”搭配,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2.警惕句子中的介词
介词往往会将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范围”,导致主语缺失。此类常见的介词有:“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这些介词在病句考题中频繁出现,出错率极高,因此在考试时务必对它们予以高度关注。例如: - 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介词“由于”让“使”的主语“抗议团体”被掩盖,去掉“由于”即可。
(1)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通过”这个介词造成全句主语缺失,应删去。
(2)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介词“对于”导致主语缺失,将其置于句首即可。
(3)当 1633 年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重宣布:“地球仍然在转动!”“当”使全句主语“伽利略”缺失。
(4)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误用介词结构“在……中”,导致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3.留意具有两面性的词语
当句子中出现“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互叠加的词语时,要考量一面与两面是否搭配得当。例如:(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删去“能否”。
(2)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
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面,与“国家富强”一面搭配不当,应去掉“与否”。

4.重视并列短语
若句子中存在并列短语,主要考虑其语序排列是否恰当,是否存在包含、交叉关系而不符合逻辑,以及与其他成分的搭配是否合适。例如:
(1)市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生活用品”包含“床上用品”,两者不能并列,应去掉“床上用品”。
(2)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膜拜、崇敬、羡慕”这三个词语有词义上的轻重之分,在一般陈述句中,应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3)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赞歌等。此例分类标准不一致,“叙事诗”“抒情诗”并非从内容方面划分,而是依据表达方式来区分的。
5.关注句子中的代词
代词在文章表达中用于简化表述,但使用不当会使文意模糊,令读者产生误解。做题时,要对句中的代词进行仔细分析,弄清代词所指对象是否明确。否则,应判定所在句子为病句。例如:
(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造成此句表意不明的原因是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她”究竟指“三妹”“葛姐”还是其他人?若将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句子意思就清晰了。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我”,不清楚,应将“自己”改为“我”,句子意思就明确了。
6.留意几个特殊短语
有些短语在日常口语或公文中频繁使用,人们习以为常,却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遇到这类情况,要有意识地依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检查那些不规范的用法。病句题中常见的不规范短语有:“目的是为了”:这个短语中“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造成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之一。例如: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1)“大多以……为主”:“以……为主”中已隐含“大多”之意,也是用语重复,应删除其中之一。例如: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2)“减少了……倍”:在现代汉语中,“减少”不能用“倍”表示,对于此类常见的不科学表述,应予以纠正。例如:该站平时的日客运量都在两三万人,但今年由于受“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日客运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减少了三倍。(应改为“减少了 70%”或“减少了七成”) - “约……左右”“近……左右”:“约”和“近”都表示“接近”,即“不足……”,不超过某个数量,而“左右”则有“接近或超出”两个意思,从而造成语意矛盾。例如: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近 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7.留意两种复句
复句在表意上比单句更为复杂,逻辑性更强,因此在使用时更容易出错。其中经常出错的复句主要有以下两种:
(1)因果复句:其标志通常为“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这类词,首先要思考前后句是否构成必然的因果联系,即后面的“果”是否由前面的“因”导致,前面的“因”是否一定能推出后面的“果”。例如:由于这些证书的获得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备受广大干部职工的喜欢。此句存在明显问题,一是“因此”中的“因”与前面的“由于”重复,二是前后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前面的“因”无论如何也推不出后面的“果”。
(2)递进复句:这种复句一般分为顺递和逆递两种,顺递即意思由轻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认识由浅入深等,逆递则与之相反。而使用最多且问题最多的是顺递。例如: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带来……革命”的语意明显比“开启……变革”更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
8. 注意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可分为两句混杂和前后牵连两类。 - 两句混杂:特点是既采用这种说法,又采用那种说法。例如: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地高利贷剥削人民。此句将“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地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表述混杂在一起。 - 前后牵连:特点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强行将前后两句连成一句。例如:当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此句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既光荣又愉快……是颇难形容的”糅合到一起。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
9.关注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题目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频率颇高,必须加以重视。否定句主要需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这些句子和词语常出现的错误是将原本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容易造成误判。例如:
(1)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劝阻”和“戒烟”都具有否定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去掉“不”。
(2)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三重否定,把意思表达反了。
(3)汉语言学者难道不能不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领域么?“难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使用错误,意思说反了。
10. 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用于表示判断。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格外留意。例如:
(1)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类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2) 纵观 20 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掌握这些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要点,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语言精准表达之门的钥匙,让我们的文字更加准确、清晰、流畅。
以上观点仅代表老笔头公文网个人见解,请多指教。

打字不易,不妨留个关注
点“红心”的他日将平步青云,点“收藏”者注定前程似锦


IP属地:辽宁1楼2024-07-01 20: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