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中2015吧 关注:4贴子:470
  • 0回复贴,共1

赵氏孤儿与井田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当时。上卿赵盾与大将军屠岸贾的矛盾异常激化,屠岸贾借口赵盾有谋害先君之嫌,而借晋国公室之力将赵盾全家300余口尽皆诛杀,只有一个婴儿因门客程婴以自己的儿子作替身而得以幸免。当时程婴与另一门客公孙杵臼商议,由于公孙杵臼是医生,故由他进宫将孤儿带出宫,然后再由程婴向屠岸贾“告密”,以程婴之子为替身换下“赵氏孤儿”。为防屠岸贾知情,程婴忍辱负重投于屠岸贾门下,让“自己的儿子”(即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作义父。二十年后,孤儿成人,了解了真相,向当时的国君晋悼公阐明事实,最终杀掉屠岸贾报了仇。
关于“田井制”的故事指的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周朝建立后,一切土地都属于国王所有,即奴隶制国家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让他们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并由奴隶集体耕种,劳动成果归奴隶主所有。原野上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这就是“井田”。井田制在商朝便已存在,西周时得到进一步推广。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一些贵族驱使奴隶在井田以外大量开垦私田,他们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君交税,势力越来越大。公元前594年,鲁国为了增加收入,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于是有些贵族把公田变为自己的私田,逐渐采取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这样,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为农民,这种新的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首先在鲁国瓦解,到春秋晚期,齐国、晋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井田制也逐渐瓦解了。
主讲:李胜中(网名:李胜中2015,笔名:玄奇)
发布地址:隆尧县老年大学尹村镇分校东杨村教学点红歌乐吧
2024年7月3日 09:31:15
2024年7月4日 06:05:46


IP属地:河北1楼2024-07-04 06: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