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是我写的,它已经被分享一千多次了,作者网名唯一。但是看了之后触动很大,经历过那段足以让一切语言苍白的岁月,更不应该忘记,忘记意味着背叛。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到这个时候,我的中学同学们都会非常感慨。没办法,太值得感慨了,来到了大学,才知道以前高中过的是什么生活。
今年河南考生95.3万人,比去年下降了6千,于是全省欢腾,总算看到了拐点,报考人数总算不再上升了。可是,这六千人,无异于杯水车薪。
去年高校在河南一本录取人数33766人,其中,郑大五千人,河大四千人,河师大和河科大加起来一千人,这就是整整一万人那,三万人中,整整一万人的水分,剩下的只剩下两万三了。两万三千人的名额,九十多万人去争抢,这是个什么概念。
因为僧多粥少,河南考生在录取的时候向来都是弱势群体,只要你志愿表一交上去,就只能任人宰割了。一名优秀的学生,第一志愿如果录不上,一本基本没戏了,就只能接受被二本录取的命运。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永远爆满,怎么可能录取第二志愿!
于是,有了南京邮电大学,一所二本,录取分数线650多,仅低于清华北大复旦的闹剧。南京财经,南京医科,南京审计,长春税务,中国计量,这些二本学校分数线却都没有下过620.这是什么行为?这纯属强盗,纯属趁火打劫。因为不合理的录取制度,导致了这么多高分考生,竟然只能上一个二本,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么。
对啊,总有人不愿意当笑柄,怎么办?只有复读。知道河南一年复读考生有多少吗?30多万,一个省的复读生,比绝大多数省份的考生都要多,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总和。复读生们付出了比应届生更大的努力,看着那些二次抗战,三次抗战的同志,昏天暗地地学习,甚至一上午不曾抬起一次头,学的两眼都直了,话都不会说了,心里作何感想?你知道吗,在我的身边,就有八年抗战的例子。
都说河南考生素质不行,只会考试,可是把你放在那个环境里,你素质再高,考不出来照样回家种地去。温饱之后才能奔小康,我们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拿什么去奔小康?任你大罗神仙转世,你也照样被河南考生压死。
某些学校还以此为由,大肆削减对河南招生计划。复旦,25人,上海财经,10人,浙大,50人。。。。。。。复旦一年录取多少人?3000多,上财,2500左右。浙大一年呢?7000多!
我都无语了,残酷的录取制度,激烈的竞争压力,少之又少的录取名额,让多少人与梦想失之交臂。外省的同学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因为你们没有经历过,永远不能理解其中的痛苦。我是走出去了,可是我身边的战友一一个倒下了,他们有的只能屈居二本,有的挥刀再战,有的家庭条件不好,只能就此停步,回家打工,从此与我们天涯相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为什么优秀的学生却不能上一流的学校?为什么好学的学生只能得到二三流的教育?为什么勤奋的学生却只能给别人当垫脚石?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是弱势群体,某些高校对我们不屑一顾。每年春天和夏天河南省教育厅都要跑到北京,求爷爷告奶奶要指标要计划,结果如何?杯水车薪。
那么,谁能来拯救我们?没有人,只有我们自己。自助者天助之。
大学里面的河南同胞们,大家不要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更不要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了。
生在太行山下,长在黄河之滨的同胞们,我们要有血性,我们要努力,我们要奋斗,我们要强大,我们要掌握资源,掌握话语权,为我们千千万万,仍然在受苦受难的同胞们而努力。
不要说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不要说前路太过漫长。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古有愚公移大山,今有豫人顶苍天。古有嵩阳、应天两大书院,今天我们能不能建立自己一流的学府?
试问河南同胞们,我们能不能喊一句:为中原之复兴而读书!
我们是人口第一大省,是农业第一大省,也是高考第一大省。我们落后,我们贫穷,我们挣扎,是谁把我们压在了最底层……来路艰难,但莫忘前耻。努力吧,河南总有一天要改变“农民工”“骗子”的形象。(娃哈哈)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到这个时候,我的中学同学们都会非常感慨。没办法,太值得感慨了,来到了大学,才知道以前高中过的是什么生活。
今年河南考生95.3万人,比去年下降了6千,于是全省欢腾,总算看到了拐点,报考人数总算不再上升了。可是,这六千人,无异于杯水车薪。
去年高校在河南一本录取人数33766人,其中,郑大五千人,河大四千人,河师大和河科大加起来一千人,这就是整整一万人那,三万人中,整整一万人的水分,剩下的只剩下两万三了。两万三千人的名额,九十多万人去争抢,这是个什么概念。
因为僧多粥少,河南考生在录取的时候向来都是弱势群体,只要你志愿表一交上去,就只能任人宰割了。一名优秀的学生,第一志愿如果录不上,一本基本没戏了,就只能接受被二本录取的命运。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永远爆满,怎么可能录取第二志愿!
于是,有了南京邮电大学,一所二本,录取分数线650多,仅低于清华北大复旦的闹剧。南京财经,南京医科,南京审计,长春税务,中国计量,这些二本学校分数线却都没有下过620.这是什么行为?这纯属强盗,纯属趁火打劫。因为不合理的录取制度,导致了这么多高分考生,竟然只能上一个二本,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么。
对啊,总有人不愿意当笑柄,怎么办?只有复读。知道河南一年复读考生有多少吗?30多万,一个省的复读生,比绝大多数省份的考生都要多,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总和。复读生们付出了比应届生更大的努力,看着那些二次抗战,三次抗战的同志,昏天暗地地学习,甚至一上午不曾抬起一次头,学的两眼都直了,话都不会说了,心里作何感想?你知道吗,在我的身边,就有八年抗战的例子。
都说河南考生素质不行,只会考试,可是把你放在那个环境里,你素质再高,考不出来照样回家种地去。温饱之后才能奔小康,我们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拿什么去奔小康?任你大罗神仙转世,你也照样被河南考生压死。
某些学校还以此为由,大肆削减对河南招生计划。复旦,25人,上海财经,10人,浙大,50人。。。。。。。复旦一年录取多少人?3000多,上财,2500左右。浙大一年呢?7000多!
我都无语了,残酷的录取制度,激烈的竞争压力,少之又少的录取名额,让多少人与梦想失之交臂。外省的同学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因为你们没有经历过,永远不能理解其中的痛苦。我是走出去了,可是我身边的战友一一个倒下了,他们有的只能屈居二本,有的挥刀再战,有的家庭条件不好,只能就此停步,回家打工,从此与我们天涯相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为什么优秀的学生却不能上一流的学校?为什么好学的学生只能得到二三流的教育?为什么勤奋的学生却只能给别人当垫脚石?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是弱势群体,某些高校对我们不屑一顾。每年春天和夏天河南省教育厅都要跑到北京,求爷爷告奶奶要指标要计划,结果如何?杯水车薪。
那么,谁能来拯救我们?没有人,只有我们自己。自助者天助之。
大学里面的河南同胞们,大家不要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更不要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了。
生在太行山下,长在黄河之滨的同胞们,我们要有血性,我们要努力,我们要奋斗,我们要强大,我们要掌握资源,掌握话语权,为我们千千万万,仍然在受苦受难的同胞们而努力。
不要说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不要说前路太过漫长。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古有愚公移大山,今有豫人顶苍天。古有嵩阳、应天两大书院,今天我们能不能建立自己一流的学府?
试问河南同胞们,我们能不能喊一句:为中原之复兴而读书!
我们是人口第一大省,是农业第一大省,也是高考第一大省。我们落后,我们贫穷,我们挣扎,是谁把我们压在了最底层……来路艰难,但莫忘前耻。努力吧,河南总有一天要改变“农民工”“骗子”的形象。(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