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因为我的很多大学同学都是南阳的,从他们那我知道了南阳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之地,知道了唐河、邓州、西峡等地方,也知道了丹江漂流。说陌生,又是因为南阳地处河南西南隅,相对较偏,所以对南阳的了解不是很多。其实也就是个大概轮廓。这次十一因为从十堰回来要到南阳倒车,所以趁机会在南阳市区走了一下,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了一下南阳,回来后又查阅了有关南阳相关方面的资料,加深了对南阳的了接。以下就是我对南阳的一些认识。
诸葛亮到底属不属于南阳?尽管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秦汉时叫宛郡,后来也有叫陈留的,故有“南都”、“帝乡”之称。但最能代表南阳城市名片的恐怕就是城西卧龙岗上诸葛亮辅佐刘备前的躬耕地武侯祠了。可以说很多外地人就是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知道了“南阳”这个地名。而南阳市也是把这面“大旗”挥舞的“红旗招展”。不但政府斥资修建了武侯祠景区,而且每年还特意召开以诸葛亮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把诸葛亮与南阳的关系通过物质侧面和精神层面紧密的联系了起来。但稍微了解一下相关方面的知识后,就知道,原来把诸葛亮定位城市名片的除了南阳还有一个湖北的襄樊市。两地诸葛故里之争一直是如火如荼,各说各有理。就连在两个城市的贴吧里也能感觉到两地朋友“剑拔弩张”的竞争态势。当然类似的名人、名牌之争还有河南的汝阳和陕西白水的“杜康”之争,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的“李白故里”之争,等等举不胜举。本人在此不论到底诸葛亮故里在襄樊还是南阳,只想说的是,作为和三国孔明有如此紧密关系的南阳,努力地发展本地经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这样将来拿“南阳”和“诸葛亮”两个名词放在一起的时候,南阳人才会更加理直气壮的说:南阳就是诸葛亮的故里。否则就算诸葛亮故里之争胜利了,当游人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时候,看到另一番南阳的景象,我想可能大家带走的唯有感叹了吧.
南阳能否称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因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在baidu百科“南阳”词条里,对南阳的定位用了这些词汇:南阳,河南省第三大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对于其他在河南省内的定位我不多谈,在这想提一下对“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些浅显看法。从地图上看,处于豫陕鄂三省交界处的有以下几个城市:河南南阳、陕西商洛、湖北襄樊和十堰。单从经济上来看,十堰是全国有名的汽车城,汽车工业以及相关的汽配行业是十堰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而襄樊的支柱产业主要由火电、纺织、化纤、粮食、轻工、医化、新材料等。南阳的油碱化工、机械电子、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冶金建材、纺织、中医药、光电和汽车零配件等行业是支撑南阳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陕西的商洛在这一项里个人认为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从交通来看,襄樊似乎更胜一筹,南阳次之,十堰第三,商洛最后。从文化教育来看,南阳的文化气息和教育体系的发展要比其他三个城市稍胜一筹。综合比较,我个人认为南阳距离“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称谓可能还差一段距离,或者说南阳是“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更恰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