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时代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要依靠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教育合力的形成有赖于家校沟通的时效性。本课题通过在家校沟通的方式上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学校通过家长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家庭和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沟通策略;教育合力;特色教育一、课题的提出家校沟通作为中小学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与延伸的主要形式。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凝聚教育合力,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提出: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家校沟通的时效性,才能培养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缺乏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教育。现在,国内各个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家校沟通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巨大影响,在沟通的平台和方法上探索出了很多的模式,比如家长会、电话交流等。网络时代的发展也促进了家校沟通渠道的拓宽,比如校讯通、微信群等。我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办好家长学校和家校沟通上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长效机制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前时代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全面成长,要依靠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教育合力的形成有赖于家校沟通的时效性。近年来,家校合作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课题,在教育实践中也越来越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的重视;家庭和学校作为中小学生教育的“两头忙”,必须通过畅通无阻的渠道和形式及时的反馈交流教育信息,这样才能不至于出现教育盲区。同时,家校沟通的及时有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也可以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学校也可以通过家长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家庭和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家校沟通的方式上进行探索,形成独具我校特色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合格的新世纪公民长,让我们的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保护下健康茁壮成。二、课题的界定关于家校沟通,国外最著名的就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善的,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任务。美国学者戴维斯把家校沟通的目的分为了以下几种:解决教育存在问题;促使家长参与教育;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和吸收家长参与决策等,因此新时期中小学家校沟通的形式和操作上就需要进一步探索。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大教育理论。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对教育的认识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扩展。一是由人生某一阶段的教育扩展到终身教育,二是由单一的学校教育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在内涵上成为一种大教育。大教育的发展是沿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社会的教育化,二是教育的社会化。(二)素质教育理论。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把素质教育从理论上的争议正式转到国家的立法上来。强调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三)理论之三: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四)理论之四: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五)理论之五: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1976年在他发表的《协同学导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组织成为协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