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吧 关注:15,739贴子:72,536
  • 0回复贴,共1

拜托了泰戈尔的《民族主义》,分享一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原版里面本书被翻译为国家主义。现在商务印书馆的傻杯。数典忘祖乱篡改标题。把它改为了民族主义。之所以会这样说,从下面的论证就可以看得出来。
第1章节是西方的民族主义。有以下许多观点。
1,国家有种族为克服自然和抵御威胁,组织其力量而形成。(这一句就证明国家主义是正确的 m翻译。)
2,人类历史的目标不是世界主义,也不是狂热的民族主义,应该是各自独立的平等的内部团结的民族国家。(会出现翻译错误的原因,可能就是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概念不明确。

3印度历史上有过许多种族轮番入侵,使印度组织力量形成国家失败,各种族差异未能弥合社会分歧未能调节。精神(印度教,伊斯兰教)团结却造成了种族间的壁垒,导致了印度人是多种族而不是一个国家。(泰戈尔所谓印度的无政治,无民族,和平的5000年历史的印度是一个精神上的印度,带有人类的善,生活在崇敬谦恭之中,这种辜鸿铭行为在那时的西方已经没有市场了,本质上是3中的结论。)
4国家没有长远目的,本身即目的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人的自发的自我表现。有政治的一面,但是为了保存自我仅仅是力量的集合而不是理想的方面。(这里理想的方面是指人的自我。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就像契约论一样。

5早期国家这种联合在社会上占有单独地位,各自独立。在不同职业中,随着科学的帮助和组织完善增长产生财富并影响周围在社会上取得主导成为统治力量。这是单纯的机械组织代替社会联系,利男人被迫职业化,女人独自衰亡,男女互相联系变为争夺者心理。自然合作为竞争所取代,失去了联合探求人类完善的前提。(与教科书相反或者有差异,这里泰戈尔认为破坏了男女的合作是社会关系被机器取代的一部分,一个方面。)(还举了罢工的例子,劳资关系也是一种体现。

6国家使社会完全变为一个权力组织,为追求财富扩张以功利为价值,善良仅是个人意愿,在国家中个人作为组成部分,善良被消灭不再作为个人存在而且一切受控和归于国家,个人不存在道义责任和怜惜。(和黑格尔的政治学说相似,与印度的传统精神相结合。体现了东西方的冲突。

7印度作为一个多种族文明被英国家统治,国家建立了印度的秩序(例如法律),但这是西方文明精神带来的而非国家带来的,国家从各方面渗透控制硬度,这是一种抽象的力量作用于实际存在的印度各种族身上,压制了个性。(体现出外来民族国家对非民族国家文明的压迫。

8西方精神与国家冲突,印度受压迫而国家吝啬的将文明的好处施舍(例如普及相当低程度的教育。),压制印度剥夺印度的机会仅使其刚好能够为西方利用,印度固然不像日本那样能抵御并吸收西方文明,但不是天生无能,不比日本差。(关键在于印度没能完成民族国家的构建,直到现在依然很分裂,而日本于变局中建成了民族国家。近代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关键,而我们的教科书根本不会告诉我们这些。只会跟我们说一些民族国家的体现,如思想文化制度。)
9冲突和征服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根源和核心,其基础不是社会合作,其演变为一种完备的权力组织通过剥削增长财富,同时阻挡文明(指西方民族文明)流入非民族国家,因为是权力文明,所以有排他性所以不会为剥削对象敞开力量源泉。(自罗马时代以来,西方的文明核心就是这样,和中国完全不同。根源上是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差异。农耕文明就不会进行扩张。准确来说是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安定下来。但与其说是扩张,不如说那是早期拓植。

10日本学习民族国家,政府控制人民(例如教育),人们自愿受到此种精神奴役,渴望变成民族的零件,并以民族为中心,他们对此种情况的看法是只要民族存在于世界,就只能通过发展民族,来抵御使自己取代他。(以毒攻毒,是世界大势下的迫不得已。

11现代世界唯一可能的兄弟情谊就是流氓的兄弟情谊,相信互相的流血威胁是一种较可靠的关系(举了日俄战争的例子,日俄战争日胜,但双方都损失惨重,所以沙皇访日结盟,当时英国全世界围堵俄国。早期扶植日本以压制俄国,但日俄战争后日本做大,所以英美又压制日本,日俄都受到抑制。所以进行结盟。),民族的准则是集中一切有的力量与博弈中互相击败对方。(本质上是零和博弈,举出了斯巴达的例子。)【图片】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17 15: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