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吧 关注:169贴子:2,451
  • 13回复贴,共1

【考证】郭太后的死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能郭太后死的确实不正常,但是唐宣宗没有想直接弄死她,郭太后死亡应该是唐宣宗意料之外的事情。逼杀嫡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7-22 16:17回复
    首先,郭太后肯定不是跳楼死的。唐宣宗的实录记载郭太后去世花了两天时间。如果是跳楼,就古代那个医术条件,根本不可能撑到两天。
    二年五月,太皇太后郭氏崩。实录:五月戊寅,以太皇太后寝疾,权不听政,宰臣帅百僚问太后起居。己卯,复问起居,下遗令。是日,太后崩。初,上纂位,以宪宗遇弑,颇疑后在党中,至是暴得疾,崩,帝之志也。甲申,白敏中帅百僚上表请听政,不许。乙酉,又上表,不许。丙戌,三上表,乃依。六月,贬礼院检讨官王曍为润州句容令。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7-22 16:18
    收起回复
      东观奏记里面明确记载了郭太后的态度,“且怀惭惧”,她对丈夫唐宪宗死的不正常一事是持有惭愧恐惧的态度的。
      注意:惭愧!
      《东观奏记》
      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即位后,诛除恶党无漏网者。时郭太后无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时居兴庆宫,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7-22 16:29
      回复
        说明郭太后杀掉丈夫是心里有惭愧的,不是无动于衷。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7-22 18:42
        回复
          而郭太后这个人就是个恋爱脑小女人,为人处事和想法还是以夫为天,总体还是个女德派。从她骂武则天还有教养出的女儿非常女德就可以看得出。
          《新唐书·卷七十七·列传第二》:帝崩,中人有为后谋称制者,后怒曰:“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7-22 18:47
          回复
            郭太后教养出来的女儿岐阳,是个温柔贤惠很女德的公主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
            宪宗皇帝即位八年,出嫡女册封岐阳公主,下嫁于今工部尚书判度支杜公。始宪宗时,宰相权德舆有婿独孤郁为翰林学士,帝爱其才,因命宰相曰:「我嫡女既笄可嫁,德舆得婿独孤郁,我岂不得耶?可求其比。」後丞相吉甫进言曰:「前所奉诏,臣谨搜其人。」因名我烈祖司徒岐公曰:「有孙儿,年始弱冠,有德行文学,秀朗严整。
            臣尝为司徒吏,熟其家事,官族世婚,习尚守治,臣一皆忖度,疑可以奉诏。」帝即召尚书见,与语大悦,授殿中少监,服章金紫。以元和八年某月日,主下嫁于杜氏,上御正殿。礼毕,由西朝堂出,节幡鼓铎,仪物毕备,引就昌化里赐第,上御延喜楼驻,止主轮,尚书及宾侍,酒食金帛,奉内乐降嫔御送行。赐第堂有四庑,缋椽藻栌,丹白其壁,派龙首水为沼。主外族因请愿以尚父汾阳王大通里亭沼为主别馆。当其时,隆贵显荣,莫与为比。
            主实宪宗皇帝嫡女,穆宗皇帝母妹,敬宗皇帝、今天子亲姑,尚父汾阳王子仪外曾孙。太皇太后始以正妃事宪宗,以太后、太皇太后养爱三朝,凡四十年,德厚慈恕,化充六宫,主以一女之爱,降于杜氏,逮事舅姑。杜氏大族,其他宜为妇礼者,不翅数十人,主卑委怡顺,奉上抚下,终日惕惕,屏息拜起,一同家人,礼度二十馀年,人未尝以丝发间指为贵骄。始与尚书合谋曰,上所赐奴婢,卒不肯穷屈,奏请纳之,上嘉叹许可,因锡其直,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自是闭门落然,不闻人声,尚书读书,考今古治乱,主职妇事,承奉夫族。时岁献馈,吉凶赙助,必亲自经手,池塞馆多,辟球场种树,不数十年,绅间杂然称尚书有贤妇。尚书旋出为沣州刺史,主後尚书行。
            郡县闻主且至,杀牛羊,大为数百人供具,主至,从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驴茸,约所至不得肉食。驿吏立门外,舁饭食以返。不数日间,闻于京师,众哗说以为异事。尚书在沣州三年,主始入後出,中间不识刺史厅屏。尚书治沣州,考治行为天下第一,後为大司徒京兆尹凤翔节度使,朝廷屈指比数,以为凡有中外重难,非尚书不可。
            主贤益彰,虽至宫闱贵号,亦加尊敬。姑凉国太夫人寝疾,比丧及葬,主奉养蚤夜不解带,亲自尝药,粥饭不经心手,一不以进。既而哭泣哀号,感动他人。尚书後为忠武军节度使,所治许州创为节度府五十年,南迫於蔡,屋室卑痹,主居无正堂,处东支屋,恬然六年。许军强雄,且撑剧寇,自始多用武臣治,各出己部曲家人,疵政弛法,习为循常,有司用比边障远地,掷置不问,民亦甘心。尚书再治之,老民相率两走阙下,遮丞相马,叩头乞留,请树生祠,及诏追去,攀辕携扶,哭於道路。尚书治外,主治内,尚书所至必称,﹀﹀为名公伟人,主实有内助焉。穆宗以太皇太后敬主,尤为亲信,俯首益卑,车服侍使,愈自贬抑,觐谒温清外,口不言他事。讫穆宗朝,人不以亲贵称。
            当贞元时,德宗行姑息之政,王武俊、王士真、张孝忠子联为国婿。宪宗初宠于ν,来朝,以其子配以长女。皆挟恩佩势,聚少侠狗马为事,日截驰道,纵击平人,豪取民物,官不敢问,戚里相尚,不以为穷弱。自主降于尚书,壁绝外之,初怒中笑,後皆敬畏。累圣亦指示主德,以诫警之,至于今,以主、尚书显重于中外,戚里亦皆自检敛,随短长为善,於是旧俗灭不复有。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7-22 18:48
            回复
              郭妃当太后的时期,郭家人的官职也不高,基本都只有六到八品。郭太后在自己的外戚方面不给高位,管的很严格,与她丈夫唐宪宗的思想一样。
              郭仲文的詹事府丞:正六品
              郭仲武的鸿胪寺主薄:从七品
              郭仲礼的光禄寺主薄:正八品
              郭仲词的京兆府参军:从七品
              郭仲恭的左司御率府参军:从七品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7-22 18:50
              回复
                这样一个总体偏女德,恋爱脑小女人,以夫为天的人,杀了丈夫,干了自己平常价值观相反的事情,产生愧疚,难受是很正常的,很符合人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7-22 18:51
                回复
                  个人认为,顶级父亲爱粉唐宣宗应该是因为父亲的死有质问刺激过郭太后,但是唐宣宗并没有想让郭太后去死,更没有逼死她。郭太后很有可能是在被刺激的过程中,本身就怀渐惧,可能就自寻短见了。但这不是宣宗本身想要的结果,换言之郭太后的死在宣宗看来可能是个意外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7-22 18:53
                  回复
                    唐宣宗对郭太后的态度其实很明显,和父亲无关的东西,他都是正常给予,比如葬礼,哀册文,谥号(美谥)。但是一但扯到父亲的东西,比如配食合葬,他就非常抗拒郭氏碰他父亲。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7-22 18:58
                    回复
                      猜测一下,郭太后为什么要跳楼闹自杀。很有可能是唐宣宗与她谈到了关于宪宗死亡的话题,唐宣宗身为晚辈忤逆了她,她本事就惭愧害怕,又讨厌晚辈这个样子,加上本身就看郑太后母子不顺眼,她就去闹自杀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7-22 19:02
                      回复
                        武则天:我惹你了吗?就你不干政高贵
                        《唐语林 卷四·贤媛》
                        穆宗大渐,内臣议请郭太后临朝。太后曰:“向者武后妖蠹,幻惑高宗,擅亲庶政;及中宗践位,蒙掩圣德,遽行迁逮,几于革命。赖宗社威蹋神器再复。每闻其说,未尝不疾首痛心。奈何今日吾儿厌世,卿等骤兴此议?我家九个与武氏同流。先祖汾阳王有社稷大勋,我外氏□门阀赫奕,我礼嫔帝室,非复嫔嫱之比,岂可污彤管继悖逆者耶?今皇太子聪睿,卿等各宜慎择耆旧,亲侍左右,远屏邪佞,勿令近密。宰相任重德名贤,内官勿干时政,吾所愿也。”遂取制裂之。时太后兄钊任太常卿,闻其议,密进疏于太后曰:“果徇此请,当率子弟纳官爵,归田园。”太后览疏,泣曰:“我祖尽忠于国,余庆钟于我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7-22 19:05
                        回复
                          宪宗对后妃、外戚的态度。郭贵妃在唐宪宗死后依旧遵守着丈夫的想法
                          上言外戚事
                          宰臣延英奏事毕,因言及前古外戚专宠害政,上曰:“朕每以此为监,外戚不惟止于无权,未尝假其颜色,正为此也。”宰臣等曰:“鉴往古之失,立当今之制,事光千古,道冠百王。今妃后家外戚之势,向外都不知有,祗畏恭慎,常恐有违。至于职位、赐与、宾客,岂惟无敢逾制,实亦不逮常人。所以陛下临御以来,后族戚里之家无一人有犯法惩责,盖制于未然之所致也。”上甚悦曰:“今岂得知此乎?若有逾越,朕必宽舍,此却是安全外戚之道也。”宰臣陈贺曰:“陛下简御外戚之道,从古帝王无及今者。圣旨宏远,睿政光昭,可垂万代之法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7-22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