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票界,有少数戏瘾特大,自称是"戏痴″,"戏癌″,"戏疯子″的人,一到票房或午台上,就抓住话筒,胡琴不松手,拼死过戏瘾,不让他人张口动手,形同戏霸琴霸。这是票界形成已久的一种陋习。戏霸琴霸多在票界,专业界的人很少有。因为专业干了几十年,唱也唱夠了,拉也拉腻了。参加票友活动的专业人士,如不是有偿服务,给了出场费,按段收钱,谁给你拼死的唱拼死的拉❓即使给了岀场费,视钱多少,适当点缀,应付你两段就行了,不会无休止地返场加唱。票界的人爱京剧到了走火入魔,就进入丧失理智不亚于抽大烟有赌瘾一样的疯狂状态,戏霸琴霸自然产生。这种"霸″有多历害呢。我举三个親身经历的例子。在某地的一次票会上,主办方的负责人也是琴票,三天六场演唱,他一个人京胡就拉了近四十段,京二胡近二十多段。这次活动外地也来了几个琴师,还有曾是专业的,通通只能当观众。来的人大呼上当,表示今后再也不来了。在另外的一次票会上,当地一个琴票也是两场拉了二十七段,众人说,这活动是给他一个人办的。相对于琴霸,唱霸王戏的人相对少些,因嗓子是肉长的,唱到声嘶力净,发怪音了自然收手。但也见过一个票友,採取散段子打包成梱,唱系列段子等办法一个人一场唱了近五十分钟,最后是被观众哄下台去的这些琴霸戏霸其实水平真的就一般般,算不上层次,只是戏瘾戏疯一发,就为所欲为,赌个臉皮厚,尊严和修养一概不讲了。票界的戏霸琴霸这一陋习来由已久,有曰益加剧之势。原因一是不恰当地过份抬高了京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驱使些人走火入魔成霸。二是票界的浮燥风气,助长追求名票,名琴效应,使一些人独霸票房和午台成为必然。
在京剧逐步回暖,票界活动日趋活跃的当下,戏迷票友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理智的心态看待票界发生的事,不要迷信盲从,更不要上当受骗。(2024年7月28日)二黄导板

在京剧逐步回暖,票界活动日趋活跃的当下,戏迷票友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理智的心态看待票界发生的事,不要迷信盲从,更不要上当受骗。(2024年7月28日)二黄导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