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产生怀疑后带着答案去找证据就是会出问题的,这种情况下一切都可以是证据

非BE1的正常流程里,男主被锁定被杀对象的证据实际上很扯淡这点怀疑者本人在某BE里也是亲口承认的,并且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立刻心态爆炸疯了
有基本生死观的人在那种允许杀人的环境下自己抽到了可以刀人杀人的职业,只有杀人就能活且大概率会死,潜意识里就会因为生存欲望合理化杀意(之所以强调有基本生死观的,是因为文艺创作乃至现实确实存在因为某些原因生死观不正常并缺乏对死亡恐惧的人)
怀疑给了你杀人的合理理由,就会不自觉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并且不自觉地把潜在的“仇人”当作可以被杀的对象
虽然正常流程一开始看到“证据”没有第一时间下手,但随着流程推进内心已经不知不觉逐渐把“杀 死仇人”作为让自己“能够坦然面对可能到来的死亡”的条件了,换句话说就是“既然要死,至少也要把仇人一起带走”
于是在成功“锁定”之后立马一切思路以有罪推定展开,这点里模式表现得非常清楚
一旦杀意确定,后面自然就把一切微小细节视为“作恶者的嚣张行为”,把一切不利于杀意产生的条件全部归为演技/虚伪
而男主正好也因为出在这个“掌握信息越多的人越有利”+“随意泄漏信息可能导致死亡”的环境,心态一直紧绷试图维护自己的某些形象,不敢承认自己内心的脆弱(虽然真正懂的早就发现了),面对问题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回答,给了误会产生的切入点
当然某些小丑因为自我感动加戏采取行动,导致事态无法挽回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说到底误会产生的契机还是死亡游戏会改变人的心态,让人的思维方式变得异常,也因为不敢坦诚交流信息互相留一手。换成特典里的IF线,双方是能正常交流并且得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