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吧 关注:4,107贴子:20,442
  • 0回复贴,共1

分享一个看到的文章《二十一世纪左翼佛学七条论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关于人
人,依照其本性而言,是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与外在世界发生互动的生灵。人的生命因而先天具有能动的延展性,也因此获得了通过修行(Bhāvanā)超越既有境况的能力与权柄。
二、关于人的既有境况
人的境况是苦难的(Duḥkha)。这份苦难缘自超越既有境况的能力与既有境况的束缚之间的矛盾,亦即,人的延展性遭到了或有相或无相的诸种抑制,进而导致了肉身与心智上遭受的各种苦痛。
三、关于人苦难境况的根源
传统佛学强调,一切苦的根源都是无明(Avidyā),亦即愚顽、痴呆、不明事理、难辨是非,由此导致人的延展性与超越性被错谬的欲望遮蔽,难以得到解脱。当代社会中,无明作为一种普遍的处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深刻的建制化——建立在私有制、雇佣劳动与剥削基础上的社会制度不断加固着既有的无明,同时还不断地对无明进行着再生产。
四、关于解脱的此岸性
面对无明的困境,传统佛学疾呼:“去吧!去吧!渡去彼岸吧!众人一同渡去彼岸吧!愿觉悟成就吧!”(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ṃgate bodhisvāhā!)然而,囿于经文的疾呼只会陷入语词的陷阱,难以得到真正的解脱。纵使念诵经文直达恒河沙数,无明仍然无从破除,彼岸无以达到。关键在于,否定现有的境况(此岸的无明)是轻易的,而抵达未竟的境况(彼岸的觉悟)是艰难的。因而,需要转变参照系,认识到并非众人努力脱离此岸,并将舟楫划向彼岸,而是众人努力将彼岸拉向此岸,使净土(Kṣetra)在此间成就,方能得以解脱。
五、关于我执
传统意义上,我执(ātma-grāha)被认定为修行中的障碍,需要得到破除。然而,修行的前提,也即人的生命的延展性,本身乃是基于我执所蕴含的实在性方才得以发生。因此,真正需要加以破除的不是虚妄的、观念性的我执,而是我执在颠倒世界中造成的实际损伤,如褫夺、滥杀等等。事实上,我执作为某种对于自我意识的认定,本身永远是在众人之中,而非众人之外完成的。必须同时破除在世外获得解脱,及在世外确证自我的两种妄念,转而在今世行走于人群之间,以“我等执”替代我执。
六、关于经与法
经(Sūtra)与法(Dharma)并非抽象的崇拜对象,而是人手写就、传抄的文本。既作为文本,经与法就绝无“超然”、“恒常”之可能,而只能是历世历代诸种意识形态相竞逐、相厮杀的战场,因而涂抹有浓重的人间色彩。基于此,决不应将经与法教条化、神圣化,而必须时刻反省之、剖析之,并尝试将其置于“现今”的框架之下加以解读。
七、关于过往一切敬拜与仪轨
敬拜(námas)与仪轨(kalpa)都不是启示性的,而是人造性的,因而受诸种建制化之无明荼毒最深。礼敬之法与求知之法绝非单一,众人皆可探求属于自己的道法。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8-03 14: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