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好深哦。
《银之镇魂歌》似乎和仓央嘉措的情诗很匹配啊。
第一最好不想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蕴含着人生的无奈和命运的桎梏。其实,被虐者和施虐者都是悲剧,因为,这是人性和命运的悲剧。
日本文学一直受到佛教无常思想的影响,尤其是爱的无常,从古代的《源氏物语》到现代的各种流行文学大多如此。可能在泡沫经济的阴影下,这种无常观会被无限的放大。
奇拉的死的确是作者精神上的某种解脱,是看尽人生一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后的感悟,估计作者的思想也受到了无常观的深刻影响。而且,每个人的经历和对世事的感悟程度都不一样,作者可能目睹过别人的很多伤感故事,但是自己一定也深刻地经历和体验过很多悲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