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研路吧 关注:138贴子:3,153
  • 3回复贴,共1

效率为基 乘势而上——总分前三上岸贸大税务专硕433经验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基本信息介绍
本科两财一贸,财政学专业,修过一些税务的课程而且对财政实在没有太深的兴趣,所以对比之下选择考税务专硕。一战比较盲目且头铁选择了复旦,自己啃书本学专业课,外加考数学三耗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最后考了380美美落榜(分数线390)。
一战失败后痛定思痛,并且咨询了很多学长学姐,最终选择二战贸大。专业课方面放弃了自己苦读的方案,想要找个辅导机构减轻复习负担。疯狂搜索和咨询报过的学长学姐之后选择了老生研路,理由如下:
1.足够专业,讲课老师都是前几名上岸的,基本功够硬,内容深度广度都足以应对考研;
2.资料全面,包括但不限于复习全书、简答题名解总结、名校真题以及热点和模拟题,减轻了至少50%自己整理总结的负担。最重要的是资料够新够前沿,税务更新换代很快,很多机构的资料还是未更新的状态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大家一定要仔细筛选;
3.及时地答疑和反馈,学姐定期进行进度规划,适合自律性有但不够的考研人(belike me)。
战略调整之后二战贸大初试分数396,各科72/82/130/112,总分前三成功上岸啦!
还通过了cpa税法(74.5)!


IP属地:北京1楼2024-08-06 19:45回复
    二、贸大专业课考情分析
    (一)参考书目
    杨志勇《税收经济学》;朱青《国际税收》;cpa税法教材;东奥轻松过关;老生研路课程资料
    (二)出题风格
    近年来,贸大出题越来越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热点的考察,不再拘泥于基础的、大众化的知识点了,且会经常出现冷门或超纲的内容。
    首先,考察范围可能涉及到税务筹划、税务会计、征管法和老师课堂讲到的部分知识点,比如税收链、博弈论、暂时性税会差异、不同折旧法的筹划,且出其不意就是计算大题。其次,热点部分分值越来越高(前几年30-40分,近两年50分热点),会出现非常综合的论述题,因此需要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补充了解热点内容,且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框架。
    总的来说,贸大基本依照税经20%、国际税收20%、税法30%、热点40%、拓展内容10%的比例出题,但非常灵活易变。除了这种令人出乎意料(有点偏难怪的)出题风格,贸大专业课改卷会压分,一直以来大家普遍得分110左右都是正常的。所以这也是贸大相对其他学校分数线偏低的原因之一,建议大家一定要参照各学校真题和报录比(贸大10:1左右)综合考虑哦。
    这意味着税经和国际税收的基础知识不能出错,要对课本内容有透彻理解,细节也不能放过,例如23年考到了蒂布-税收竞争模型和税收赦免的类型,很靠后很不核心的内容,税法要全面细致复习,不能战略性放弃部分知识,计算例题和真题刷透以防原题复现(经常发生),尽可能多的确保拿到分数。
    其实这样看来专业课复习压力很大,任务量很艰巨,建议跨专业或者基础薄弱的朋友真的要找辅导机构,寻求帮助下会事半功倍。考研追求的是高效率和高回报,即平衡四科学习的同时相对更多地学会知识点。
    (三)重难点分析
    《税收经济学》:局部均衡图形、一般均衡模型、税负转嫁、A-S偷逃税模型、税收的经济效应、拉姆齐法则推导、最优税收的理论
    《国际税收》:间接抵免计算题、关联关系判定、特别纳税调整、双支柱、BEPS1.0、两个范本大致规则
    CPA税法:增值税、消费税、个税、企税、国际税收、征管法
    热点:四大税种现存不足和改革方向、税收法定、税收大数据、国际征管合作等
    (四)经典题型
    单选(10个);多选(不一定);名词解释(4-5个);简答题(4个);计算题(2-3道);论述题(2题)
    单选:各科均涉及,但会出现轻一原题和以往真题,也会超纲(零和博弈、税会差异)
    名词解释:各科均涉及,很细节(偷税、税收链)
    简答题:各科均涉及,很考察知识框架(无形资产税务处理方法、简述特别纳税调整)
    计算题: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法计算;税务筹划方案分析型计算;国际税收计算
    论述题:国内税制改革方向;国际税收现状;税制设计(是否开征碳税,设计碳税的征收方案)
    建议复习思路:先抓住重难点透彻学习,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全面复习背诵,不建议战略性放弃任何知识点,毕竟考研是选拔性考试而非通过型考试,每一分都很重要(更何况贸大的分真的很难拿)。


    IP属地:北京2楼2024-08-06 19:46
    回复
      三、专业课备考经验分享
      用书清单:杨志勇《税收经济学》,朱青《国际税收》,cpa税法东奥轻松过关1
      辅助学习:老生研路课程,税务研究公众号;国税局公众号;税屋公众号
      第一阶段:3-5月
      前期主要是注重基础知识,通读课本相当于预习。
      税原部分每天看大概1-1.5h(贸大税收经济学、王玮或杨斌的税原都可以,但是后期建议紧扣目标院校的指定书目进行进阶复习),一天一章熟悉知识点。
      税制部分直接按照cpa税法准备,我是刘颖老师的基础课搭配老生研路课程一起学,很推荐课程班慧心学姐讲的税法部分,每学完一个考点、一个章节都会带大家梳理知识框架图,加深记忆。备考前期可以多花时间在税法上,因为知识点细碎易忘需要多轮复习。一天保持2h听课+记笔记,第二天复习前一天的知识点后再开始学习,一章学完后做习题,建议做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后期还要2刷3刷不要直接做书上)
      国际税收这阶段我暂时还没开始看,我本科上过国际税收,浅浅有一些基础但是不多,但是没基础的可以每天浅看一下~
      第二阶段:6-8月
      这一阶段注重全面理解吃透课本知识点。
      税原其实几位老师的书都有点晦涩难懂的,建议跨考的或者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可以找找专业机构辅导一下,自己啃书本不仅无法掌握知识点可能还会打击自信。我报的老生研路税务全程班,对专业课提升帮助很大,其实433复习量压力很大,要合理安排四科复习时间并且最优化学习效率是不容易的,有专业的辅助属于是雪中送炭。
      按课程安排听课以外,建议还是保持自己看书理解的进程,每天有序推进税原和国际税收的学习,保持2h学习时间。已经毕业或二战的同学可以报名cpa税法,可以敦促自己按照考试要求复习,轻1这一阶段应该开始强化和冲刺,至少开始2轮复习。每天按照自己进度地毯式过知识点并2刷章节习题,保持2-3h时间。这是我备考cpa的大概规划:

      这一阶段是提升专业课最重要的时期,可以狠狠push自己一下逼迫自己学到目标时间,因为暑假大家有整段的时间可以用来安排,千万不要浪费。贸大很注重税法且考察很细致,会有非常非常多的轻1原题直接照搬到真题里,所以借用刘颖老师的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一定要在这一阶段将税法内容尽可能扎实牢固地掌握,后期冲刺会非常省心轻松很多!
      第三阶段:9-12月
      9月开始可以进入真题阶段了,论述题部分可以放在最后做(整理好热点框架之后),其他部分分成两天完成,当天做的真题当天进行改错和背诵,不要图快,考察的知识点如有遗忘一定要翻书整块回顾并赶紧掌握。很多知识点会重复出现,例如资本弱化、超额负担等务必掌握、不能失分,遇到其他冷门的略超纲的内容比如税收链,也不要惊慌,记下来就好。真题务必刷2-3遍!
      此时各位的税原和国际税收书本已经很熟,并且应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框架或笔记,这时候可以开始每天背诵或反复看了,同时跟随老生研路的进度进行听课,巩固加强记忆。推导、图形和计算题部分可以自己单独挑出来整理并反复刷。建议在11月中前将所有基础知识背熟,减少最后一个月的背诵压力,把时间挪给肖4!
      税法整体框架很熟悉的前提下可以开启3刷知识点和习题,并推荐刷王颖老师的380客观题和60道大题2-3遍,熟练掌握历年真题,查漏补缺的同时尽量规范自己的答题格式。同样的,细碎的错误点我会整理到备忘录里。

      11月陆续各大机构会推出税务热点,我认为老生研路比较全面的,拿到热点后每天阅读一个专题,建议自己整理一份框架,因为内容巨量有自己的梳理会更清晰更好背。
      Belike:

      最后1个月基本上就是最后回顾知识点和猛背热点的阶段,几本书的知识点每门都要每天复习,热点框架整理好基本记住之后开始运用热点狂刷真题论述题,可以搞点模拟卷做一做(非必须),建议买自命题答题卡练几次,有条件的可以研友互批提提意见。然后就是一直看笔记和看书到考前一秒!


      IP属地:北京3楼2024-08-06 19:51
      回复
        四.写在最后
        考研很累很苦是很正常的,但这如果是必经之路且没有捷径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只要努力了,时间看得见。
        经过两年的备考,我想分享缓解焦虑的小tips是:
        1. 每天进行复盘,想想自己今天都干嘛了,也能对自己的进度有清晰地认识
        2.保持运动,至少一周一次2h的运动,内啡肽是很好的舒缓小妙招
        3.拒绝比较,远离emo负能量的人


        IP属地:北京4楼2024-08-06 1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