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总体上来说,除了定义和特征等一些基础知识以外,主体内容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而调节又有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两种机制,在政策调节中除了要学习调节工具方法以外,还要对政策调节的理论基础进行学习,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理论和政策搭配理论。

1.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对国际收支情况进行记录的报表,是流量报表。在郭老师的书上,单独提到了国际收支头寸表,要注意区分并加强记忆,国际收支头寸表是反映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统计报表。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说,最主要学习的是表内本身的内容和记账规则
1)内容

这是整个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其中,经常账户中的初次收入项下,有一个投资收益项目,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中有一个证券投资项目,这两个账户非常容易混淆且经常进行考察。通常来说,如果在国外购买了股票,买卖股票的本金计入金融账户项下的证券投资,而股票分红则计入初次收入项下的投资收益。
同时表内的特别提款权(SDR)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需要着重去记忆相关内容。SDR是IMF在1969年为补充国际储备资产的不足而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在基金组织的范围内,成员国可以用SDR来履行原先必须用黄金才能履行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又可以用SDR充当国际储备资产,还可以用来取代美元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根据一定的组织权重,基金组织每天会公布特别提款权与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以及特别提款权贷款的利率。在充当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方面,SDR与外汇储备作用一致。特别提款权不能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而误差与遗漏账户是一个较生僻的知识点,重视程度普遍不足,但也存在考察可能,需要多加留意。国际收支账户运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由于不同账户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记录时间不同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如虚报出口等原因,会造成结账时出现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这就需要人为地设立一个抵消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误差与遗漏净额账户正是这样一个抵销账户,该账户归结了各种统计误差和人为差异,其数值与经常账户、资本账户以及金融账户余额之和相等,方向相反。
2)记账规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规则在贸大的431考试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点,已经有很多年在单选题中考察,考查形式通常是给出一个具体的国际交易的情景,然后提问这些交易应该怎样记账。
关于记账方法的要点:
第一,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二,借方记录的是资金的使用和占用,贷方记录的是资金的来源。例如,进口外国商品、购买外国金融资产、在国外存款机构的存款增加,记录在借方;出口本国商品获得的外汇收入、从外国贷款或出售国外金融资产,记录在贷方。
第三,将各个科目的记录汇总后,正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顺差(或盈余),负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逆差(或赤字)。
同时还有具体的每个账户的记账方法: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可以抽象化地进行记忆:“实际资源的增加或债务减少就记在借方,资源减少或债务上升则记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