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仓在最近的访谈里提过,现在的观众会非常关注角色身上的符号,“好人”就得从一而终的是“好人”,坏人就得从一而终的是“坏人”。我相信这种说辞是会得到很多朋友的反对,反对的话很可能会是“难道责任在观众吗?洗白的好,洗白的充分不就够了吗”,好像看起来很有道理,但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什么行为都轻易的说是“洗白”,都是“黑化”,那么大概就已经陷入这种白仓所描述的“对正邪属性的关注概念大于一切”的漩涡里了,因为这时候人物身上的那么多属性,你满眼都是正义与邪恶,以及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洗白”与“黑化”)
一句话表达,表达对正义和邪恶属性的合理描绘,没有错,但是对角色的正邪要求是很机械的“符号化”的,最后会给作品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五好青年就是五好青年,大魔王就是大魔王,他们的行动必须是完美符合“正邪”观的,无论是洗白还是黑化,这都是一点都不能违反的,这么说似乎听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最后整个创作的驱动核心就改变了,以前是为了创作人物而创作人物,但如果抱着上述的态度,就会变成“为了有个好人所以才有了这个角色”,“为了有个坏人所以才有这个角色”,那么最终会导致什么呢?离开了好人和坏人的标签,这个角色的其他个性收到了致命的削弱,接下来我会具体的举一个例子——冰室幻德。
一句话表达,表达对正义和邪恶属性的合理描绘,没有错,但是对角色的正邪要求是很机械的“符号化”的,最后会给作品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五好青年就是五好青年,大魔王就是大魔王,他们的行动必须是完美符合“正邪”观的,无论是洗白还是黑化,这都是一点都不能违反的,这么说似乎听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最后整个创作的驱动核心就改变了,以前是为了创作人物而创作人物,但如果抱着上述的态度,就会变成“为了有个好人所以才有了这个角色”,“为了有个坏人所以才有这个角色”,那么最终会导致什么呢?离开了好人和坏人的标签,这个角色的其他个性收到了致命的削弱,接下来我会具体的举一个例子——冰室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