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321贴子:10,029,867
  • 6回复贴,共1

周思源评新红楼:止步于3座大山 留深深遗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遗憾是这样炼成的
千爆万炒始出来的2010年新版五十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以下简称10版),终于在全国观众面前落下了帷幕。平心而论把《红楼梦》拍到这个水平已经相当不易。场景、服饰、道具、灯光等方面都有许多进步,数十集各种短片在普及《红楼梦》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是一个重要创意和成功。
此片从筹备、开拍到上映历时十年之久。制作方实力雄厚,拍过不少备受观众欢迎的片子。导演李少红在《大明宫词》等片中对传统与创新结合进行过有益探索,广受好评。主要青年演员超过万里挑一,美术、作曲、服装、道具、灯光、化装、制片等均堪称一时之选,还有一个各路专家组成的顾问班子,制作队伍阵容强大。投资一再追加,豪华之极。但电视剧毕竟主要看故事情节推进与细节营造,看表演和塑造人物形象,一切都要服从于此。自2010年6月一些省市电视台陆续播出以来观众批评声不绝于耳,有的地方还没正式放映,主创人员与媒体见面会的气氛就“有点紧张,与记者的交流不算愉快”。(浙江日报2010年7月 16日)放映后“引来的骂声超乎想象……几乎被批得体无完肤”。(中华读书报7月28日)各地都“大批特批,几乎无人喝彩”。(北京青年报2010年8月 26日)9月2日北京卫视面向全国播出后,北京地区仅仅6天收视率就几乎下降了一半。其实这是一个许多人早就预料到的结果。
主要是由于制作方对重拍《红楼梦》的艰巨性缺乏足够认识,主创人员对《红楼梦》的内容、精神与艺术风格缺乏深入理解,尤其是没认识到剧本对重拍这部经典中的经典的基础性作用,先下几年功夫磨出一个优秀剧本来再开拍,却在各种非直接制作事件上消耗了大量精力与时间,终于使10版止步于三座大山之前。



1楼2010-10-15 19:59回复
    对剧本重要性忽视注定了 遗憾不可避免
    导致10版《红楼梦》不但没能重铸辉煌而且令人扼腕叹息的结果,几乎是在一开始确定编剧人选时就已经注定了的。正像一篇署名文章的大标题那样,“就知道她们拍不好《红楼梦》”文章的“一句话点评”是:“……浅薄粗糙地对待一个伟大的经典,是要付出代价的,是会倍数级地透支你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信用的。
    


    4楼2010-10-15 20:07
    回复
      继续----
      在剧本研讨会上我郑重建议:“宁慢毋滥,把本子磨得好一些。使它成为电视剧历史上的一部精品,也为红学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87版那样,久映不衰。”如果第二稿仍然很糟,我就会向制作方建议立即更换编剧,因为只能盖茅草屋的地基上不可能建成高楼大厦。编剧换人投资方虽然经济上会有些损失,但这在全部制作费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不过后来我再没有参与任何有关重拍事宜。制作方用非所人,当机不断,决策失当,没有认识到省了这几个钱失去的却是至少整整四年时间,贻误的是一个十几二十年才可能出现一次的重铸经典的宝贵机会!据报载后来导演胡玫在远离尘嚣的黄山脚下改写剧本。但原本子基础太差而时间极其有限,即使胡玫全部精力都用上,也不可能将它改成好剧本。2007年下半年选秀完后一段时间胡玫退出剧组。胡玫对古装片大场面和细节的处理都十分到位,是一位难得的高手。她最终决定放弃钟情多年且已耗费大量心血的导演大位,令人深感惋惜,不过对她来说不失为明智的抉择。
      剧本重任落在了九位年青写手身上,还有一位拍摄本文学顾问和三位文学统筹,与剧本有关者多达十三人,惟独没有一向与导演、主演并列的“编剧”,看不出究竟谁对剧本创作负总责。这种大兵团作战大跃进式的集体创作,早就被历史反复证明不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来,何况时间这么短,改编的是《红楼梦》!
      


      11楼2010-10-15 20:19
      回复
        继续----
        就经济角度而言10版《红楼梦》取得了相当成功,据说在北京放映前投资已收回并有巨大盈利。但是在艺术上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能够拍出艺术巨制来的投资者应该是有卓越艺术眼光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充分尊重艺术规律的企业家,在物色编剧、要求剧本、礼请导演、组建主创班底、遴选主要演员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在金钱与人才,投资与拍摄,战略规划与具体战役战术等发生矛盾时,找到艺术与回报的平衡点。这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投资少,群众爱看,评论家赞誉,回报率很高的影视片,一个重要关键就在于剧本非常出色,从而为导演、演员大显身手提供了一个足以施展才干的坚实平台。
        有人问我:
        《红楼梦》还会重拍么?
        当然。
        什么时候正式开拍?
        十五年之后。
        为什么要隔这么久?
        需要冷却。
        什么时候开始筹备?
        现在。
        为什么?!
        因为它是《红楼梦》。
        从哪里入手?
        剧本。
        从现在就开始写么?
        当然不是。
        (周思源)
        


        16楼2010-10-15 20:26
        回复
          终于贴完了。我也非常喜欢周思源,听过他以前有关红楼梦诗词等方面的讲座,很长见识。
          周思源对新红为什么走到这一步非常清楚。他的这篇文章非常客观,所以转来大家看看。


          17楼2010-10-15 20:31
          回复
            非平静而中肯的一篇文章,在贴的时候还经常提示不要发广告贴等,只好截得很短来帖,搞得零零碎碎的,有点影响阅读。原贴链接:
            http://cul.cn.yahoo.com/ypen/20101015/49275_1.html
            


            27楼2010-10-16 09:16
            回复
              少打了一个字。应该是:非常平静而中肯的一篇文章。


              28楼2010-10-16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