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功能减退和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发病原因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在该病风险中起着重要作用,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人患病可能性更高。此外,年龄增长、低教育水平、头部外伤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阿尔兹海默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初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对话和事件的遗忘,定向力和计算力下降。随后,语言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可能出现障碍,患者在日常沟通和行动中会遇到困难,如说话中断、重复、命名困难,在熟悉环境中迷路等。情绪和行为异常也较为常见,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幻觉和妄想等,严重影响精神状态和行为[1]。病情进一步恶化会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沉重负担。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早期诊断和干预对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预防阿尔兹海默症,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合理饮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进行有益大脑的智力活动,激发大脑活力;控制慢性病,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降低患病风险;定期体检,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更应重视认知功能评估,以便早发现早治疗[2]。
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等,可改善认知功能并减缓病情发展。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了解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能更好地关怀和支持老年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共同关注阿尔兹海默症,为营造健康、积极的老龄化社会贡献力量。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