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诗钟分会会长)
三、诗钟在其文体特征特别是格律上与诗、联也有本质区别
(一)诗钟以联为单位。
诗钟是以七律的颔联、颈联为基调和规范的,所以前人皆参照律诗称诗钟为一联或多联。显而易见,诗钟的单位是“联”,而诗称为“首”,对联为“副”。
(二)诗钟定句定数。
诗钟一联由上下句组成,每句7字,共14个字,不容增减。而律诗字数不固定,除七言56字外,尚有五言40字,还有六言律诗48字。楹联更是可长可短,短者二、三字,长者数千言。
(三)诗钟语音依律,平仄更严谨。
诗钟强调平仄只依古韵(平、上、去,入)区分,参照《平水韵》用字。不用韵。而诗词与楹联已经完全放开新韵、古韵并行。在平仄安排上,律诗允许“拗救”,强调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对联的伸缩性更大,可以通融,只忌“三平尾”。而诗钟的平仄固定,简单而严明,是平是仄不容易位。强调每句第二、四、五、六字必论;上句尾仄收,下句尾平收;根本不存在“孤平、尾三平、尾三仄”现象。如下图所示( ○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一是正格,也是诗钟创作常用的平仄安排,分为平起、仄起。平起格:“⊙○⊙●○○●,⊙●○○●●○”;仄起格:“⊙●⊙○○●●,○⊙●●○○”。
二是别格,也分为平起和仄起。平起格“⊙○○●●○●,⊙●●○○●○”;仄起格为特格“⊙●○○●○●,⊙○⊙●●○○”不用拗救,是从●●○○○●●格式中调掉换五六字位平仄而来。
(四)诗钟创作限时限题。
诗钟是限时性创作的,多是在比赛和雅集交流中,每一联称为一卷,通常每三卷称一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才思敏捷者亦可倍之,谓之双旗、三旗、四旗等。而律诗和楹联的创作就时间上很自由,显得从容,不紧不迫。
(五)诗钟体式归类。
诗钟有一定的体式,基本上归为四大类:嵌字体、合咏体、分咏体、笼纱体。诗词是不存在些体式的。虽然楹联的嵌名联也多仿取诗钟的嵌字体,诗钟合咏体又酷似楹联写作,但楹联在格律要求上是不严明的,甚至于允许孤平。
(六)诗钟格目分明。
律诗无格目之说,虽然有“次韵诗”。对联也有“嵌字联”,只有七言联借鉴诗钟的格目,但在格律上的要求是宽泛的。诗钟因定字定数,嵌字有相对固定的格目,格目是嵌字体诗钟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规范。
(七)诗钟采用以对偶为基本的修辞方法,追求工、稳、新、巧、奇。
诗钟在对偶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是律诗和对联难望其项背的。
1.锤炼对偶。讲究工、稳、新、巧、奇的竞技,唐景崧的《诗畸》八条,讲究铢两相称。注重作眼求对。嵌字出题通常取不自然成对的两字,这就要求注重选配钟眼,要有“字”有“眼”。“字”包括“题字”和“眼字”。“题字”是指题中欲嵌之字,与“题字”组成的词或词组之字是“眼字”。一题到手,先依题“题字”寻得“眼字”,再遣词运典(作眼)形成“钟眼”(简称为“眼”),以词为用,非炼无以运其词。钟眼与诗眼是绝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2.诗钟或白战,或典战,两者取其一。用典时,虽然都是临文触机,灵活引典,融经铸史,脱化无形,倡用熟典,生僻加注,但是诗钟强调上下两句皆用,且用典重于白描,体现以其知识性而斗博。白战时,哲意重于铺描,要言之有物、品之有味,好的白战句不输于典战,二者是诗钟之树绽放的两枝仙葩。诗词与对联则在创作时白描与用典可兼用以突显意境。
(八)诗钟创作强调形式与内容并行,形式至上
1.诗钟在一定形式下刻意追求字意新巧。以作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支撑,炼字炼意,用字构思,以意为体,非曲无以达其意;天成妙手,重技更重立意,立意多不是直接与现实对接,进行抒情达意和说理,是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艺美感而产生的奇思妙想进行创作,如荣麟所云:“虽属雕虫小技,亦多吐凤闳才。”[lbk]10[rbk],诗钟创作活动对文化层次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斗捷斗巧而“钟聚”,对每位作手都有极大的渴望和诱惑,给其凭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情思,令人欲罢不能。但是诗钟是为写作而写作,因应赛而被动创作,强调在一定形式下创作内容,追求形式至上。而诗与对联是作者主动自我选择的写作体式,重在即事即景,传情达意,强调形式服务于内容。
undefined
三、诗钟在其文体特征特别是格律上与诗、联也有本质区别
(一)诗钟以联为单位。
诗钟是以七律的颔联、颈联为基调和规范的,所以前人皆参照律诗称诗钟为一联或多联。显而易见,诗钟的单位是“联”,而诗称为“首”,对联为“副”。
(二)诗钟定句定数。
诗钟一联由上下句组成,每句7字,共14个字,不容增减。而律诗字数不固定,除七言56字外,尚有五言40字,还有六言律诗48字。楹联更是可长可短,短者二、三字,长者数千言。
(三)诗钟语音依律,平仄更严谨。
诗钟强调平仄只依古韵(平、上、去,入)区分,参照《平水韵》用字。不用韵。而诗词与楹联已经完全放开新韵、古韵并行。在平仄安排上,律诗允许“拗救”,强调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对联的伸缩性更大,可以通融,只忌“三平尾”。而诗钟的平仄固定,简单而严明,是平是仄不容易位。强调每句第二、四、五、六字必论;上句尾仄收,下句尾平收;根本不存在“孤平、尾三平、尾三仄”现象。如下图所示( ○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一是正格,也是诗钟创作常用的平仄安排,分为平起、仄起。平起格:“⊙○⊙●○○●,⊙●○○●●○”;仄起格:“⊙●⊙○○●●,○⊙●●○○”。
二是别格,也分为平起和仄起。平起格“⊙○○●●○●,⊙●●○○●○”;仄起格为特格“⊙●○○●○●,⊙○⊙●●○○”不用拗救,是从●●○○○●●格式中调掉换五六字位平仄而来。
(四)诗钟创作限时限题。
诗钟是限时性创作的,多是在比赛和雅集交流中,每一联称为一卷,通常每三卷称一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才思敏捷者亦可倍之,谓之双旗、三旗、四旗等。而律诗和楹联的创作就时间上很自由,显得从容,不紧不迫。
(五)诗钟体式归类。
诗钟有一定的体式,基本上归为四大类:嵌字体、合咏体、分咏体、笼纱体。诗词是不存在些体式的。虽然楹联的嵌名联也多仿取诗钟的嵌字体,诗钟合咏体又酷似楹联写作,但楹联在格律要求上是不严明的,甚至于允许孤平。
(六)诗钟格目分明。
律诗无格目之说,虽然有“次韵诗”。对联也有“嵌字联”,只有七言联借鉴诗钟的格目,但在格律上的要求是宽泛的。诗钟因定字定数,嵌字有相对固定的格目,格目是嵌字体诗钟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规范。
(七)诗钟采用以对偶为基本的修辞方法,追求工、稳、新、巧、奇。
诗钟在对偶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是律诗和对联难望其项背的。
1.锤炼对偶。讲究工、稳、新、巧、奇的竞技,唐景崧的《诗畸》八条,讲究铢两相称。注重作眼求对。嵌字出题通常取不自然成对的两字,这就要求注重选配钟眼,要有“字”有“眼”。“字”包括“题字”和“眼字”。“题字”是指题中欲嵌之字,与“题字”组成的词或词组之字是“眼字”。一题到手,先依题“题字”寻得“眼字”,再遣词运典(作眼)形成“钟眼”(简称为“眼”),以词为用,非炼无以运其词。钟眼与诗眼是绝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2.诗钟或白战,或典战,两者取其一。用典时,虽然都是临文触机,灵活引典,融经铸史,脱化无形,倡用熟典,生僻加注,但是诗钟强调上下两句皆用,且用典重于白描,体现以其知识性而斗博。白战时,哲意重于铺描,要言之有物、品之有味,好的白战句不输于典战,二者是诗钟之树绽放的两枝仙葩。诗词与对联则在创作时白描与用典可兼用以突显意境。
(八)诗钟创作强调形式与内容并行,形式至上
1.诗钟在一定形式下刻意追求字意新巧。以作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支撑,炼字炼意,用字构思,以意为体,非曲无以达其意;天成妙手,重技更重立意,立意多不是直接与现实对接,进行抒情达意和说理,是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艺美感而产生的奇思妙想进行创作,如荣麟所云:“虽属雕虫小技,亦多吐凤闳才。”[lbk]10[rbk],诗钟创作活动对文化层次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斗捷斗巧而“钟聚”,对每位作手都有极大的渴望和诱惑,给其凭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情思,令人欲罢不能。但是诗钟是为写作而写作,因应赛而被动创作,强调在一定形式下创作内容,追求形式至上。而诗与对联是作者主动自我选择的写作体式,重在即事即景,传情达意,强调形式服务于内容。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