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吧 关注:4,468贴子:20,660
  • 0回复贴,共1

拒绝温情外衣,阿尔茨海默病现实且残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热度很高的视频,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名为“不要美化阿尔茨海默病”的内容,它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确实,不知为何,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总是被以一种温柔甚至美好的方式呈现。仿佛得了这种病,就只是记不住事情,忘记亲人那么简单。有的作品还刻意展现患病老人的呆萌可爱,儿女平时多一点关爱和照顾,一家人就能其乐融融。然而,真实的阿尔茨海默病照顾过程,哪有这么轻松和美好!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的残忍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剥夺了患者的记忆,更逐渐侵蚀他们的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和情感表达。患者可能会变得焦虑、易怒,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他们可能无法辨认亲人,无法理解简单的指令,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而这一切,对于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顾他们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场漫长而煎熬的考验。
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远不是简单的陪伴和关爱。它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无尽的耐心和坚韧。患病的老人可能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把大便到处抹,把用过的尿不湿藏在电饭锅里。他们可能会在大半夜爬起来打开煤气,然后在寒冷的冬天赤身裸体地跑出去,在大街上迷失方向。这些行为,对于照顾者来说,不仅仅是清理和寻找的麻烦,更是心灵上的重击。他们需要时刻提心吊胆,生怕一不留神,老人就会发生意外。
然而,生活中却存在着一种令人痛心的现象,那就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美化。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更聚焦于疾病带来的某些温情瞬间,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形象塑造得过于单一且理想化,他们或是以呆萌、无害的形态出现,或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展现出一种超越病痛的幸福状态。这种美化不仅忽视了疾病的残酷现实,也给照顾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被期望以圣母般的耐心和爱心去照顾患者,仿佛任何不满和抱怨都是对亲情的不忠。
那些所谓的“圣母言论”,什么“照顾孩子有耐心,照顾老人就没耐心了”,或者“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送养老院就是不孝顺”,更是让人感到无比厌恶。试问,那些发表这些言论的人,你们自己去尽个五年八年的孝心,再来说这种话好吗?很多老人从五六十岁开始发病,有些即使没有其他基础病,也能活到七八十岁,而且精力旺盛。但是,照顾他们的家人呢?他们的子女很多也是老人,甚至还是病人。你有没有想过,这几十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患者需要全天候的监护和照顾,而照顾者往往因为长期的精神和体力透支而感到疲惫不堪。他们可能需要放弃自己的工作、社交和个人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患者的工作中。这种牺牲和付出是巨大的,但往往被社会所忽视和低估。
视频中给出的建议很实在,那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老人送到自己能够承受的经济范围之内,最好的养老院,不放心的就天天去看着,天天去陪着。最起码晚上回来能睡个踏实觉,第二天还有精力去继续照顾。这确实是一个无奈但现实的选择。
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一项几乎无法承受的重负。我们也呼吁社会,多多去关注这个群体,正视他们的艰难生活。不要去美化阿尔茨海默病,更不要去误导公众。希望能有更多的福利资源向他们倾斜,让这些在病痛中挣扎的家庭能够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和治疗的投入,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照顾服务。同时,社会也可以建立更多的支持机构,为照顾者提供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和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压力。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公众教育,提高社会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宣传和教育,我们可以消除对疾病的误解和偏见,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照顾患者的工作中来。也希望社会对老年人群体能有更多的关注与关怀,让老年人能够在一个更加友善和支持的环境中生活。
阿尔茨海默病不是一种可以轻易美化的疾病。它的残忍和无情,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而那些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照护者,更是值得我们全社会的尊重和关怀。
我们更要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障碍和情绪变化和个性改变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有任何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积极进行非药物干预,如基于计算机化的认知训练,来锻炼患者的认知能力,缓解病情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晚年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个群体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的生活能够稍微轻松一些,让他们的心灵能够得到一丝慰藉。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是健康还是患病,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和陪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您如果觉得有用,别忘了将文章【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把健康传播出去!


IP属地:北京1楼2024-09-02 20: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