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打开那些发生在古蜀道上的友谊在绵州的古蜀道上,还发生过中国诗歌史上一段动人的友谊:杜甫与严武。严武是唐朝中期的名将,执掌蜀地,建功立业。作为杜甫难得的同代知音,严武曾多次给予杜甫切实的现实帮助:帮助杜甫修建草堂,还带着仆从和酒肉来看望杜甫,甚至举荐杜甫获得官职(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杜甫又有“杜工部”之称)。作为一名大权在握的唐代蜀地高级官员,杜甫是一个逃难到蜀中的落魄诗人。严武懂得并尊重杜甫的精神世界,与杜甫写诗酬和往来,激发杜甫写出不少经典作品,流传于世。严武于公元761年到成都,任总管剑南西川的节度使,同时还兼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公元762年7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实际是命他充陵桥道使,监修皇帝陵墓。严武回京之时,杜甫一路送严武,依依不舍一直送过绵州,差不多送到今天的广元境内,两个人才在一个驿站分手。杜甫的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就记录了这桩令人感动的心灵事件,“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一个人一生能有几个知己,而且两人地位悬殊,杜甫对严武超越功利的友情,感念至深,在诗中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