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健一郎是完美的人呢?不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教育者,他都无可挑剔。在这段师徒初次见面的交谈中,健一郎完美示范了何为因材施教。说得通俗点就是,先把孩子忽悠瘸了,然后用孩子自己的思路把他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教育应该不论方法手段,只要教育结果是好的,那过程应该是灵活的。以圭的倔脾气,想要强行改变他的既有观念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健一郎先顺从他,然后用圭自己的观点来推出相反的结论,圭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想法自相矛盾,因此这时圭的改变就不再是外力强推,而是主观能动。
首先,健一郎提出,所谓“自我认知”本身就有两层含义,分别是“个体的人的自我认知”和“人类全体对‘自我’的认知”,紧接着明确了二者的区别。紧接着,健一郎又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出发,借沼泽人问题来逆推圭的身心二元观,让圭自己得出“连续的记忆塑造一个人”的观点。记忆决定论认为是记忆决定人的同一性,实际是将记忆作为了连续性的媒介。实际上这里健一郎偷换了概念,因为在那之上,还有更加直白的观点:决定人的同一性的是连续性。这个连续性不一定以记忆为媒介,只要能够维系连续,那么就能确保同一性。但人们目前能够用来维持连续性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记忆,所以会下意识地用记忆来作为连续性维持的依据。而目前还没有能够做到在避开连续性的前提下转移记忆,所以这个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而且从直觉上,记忆决定论更靠谱。而且,在没有观测者的情况下,主观上只能根据记忆的连续性来认知存在的连续性,因此这里如果引入观测者,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就滑向机械唯物一侧了。不过,这段讨论不管结论如何,用来纠正圭已经足够了,毕竟圭是彻底的主观唯心论,只要给他掰到唯物上,让他好好吃饭就行,至于掰成朴素唯物机械唯物还是辩证唯物,都无所谓。
上一段在给圭建立唯物观念,后半段巩固这个观念的同时,抛出了扶她自自己的艺术观,即在特典小说中提到的“我的画里存在着心灵”。绘画的价值在于将创作者的自身感受与欣赏者共享,所以健一郎认为“美”是经由人(画家)的手创造的,其中蕴含着人的能动性。当然也并没有否认美这一抽象存在对人的引导作用,和直哉说的那个美降临身边是同样的意思,但与稟不同的是其中人的能动性的占比。稟的唯美论基本否认了人的能动性的价值,而健一郎是肯定这种价值的,当然直哉也是。
最后,健一郎给出了结论:肉体不是精神的奴隶,反之亦然,精神不是肉体的奴隶。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大抵如是。
首先,健一郎提出,所谓“自我认知”本身就有两层含义,分别是“个体的人的自我认知”和“人类全体对‘自我’的认知”,紧接着明确了二者的区别。紧接着,健一郎又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出发,借沼泽人问题来逆推圭的身心二元观,让圭自己得出“连续的记忆塑造一个人”的观点。记忆决定论认为是记忆决定人的同一性,实际是将记忆作为了连续性的媒介。实际上这里健一郎偷换了概念,因为在那之上,还有更加直白的观点:决定人的同一性的是连续性。这个连续性不一定以记忆为媒介,只要能够维系连续,那么就能确保同一性。但人们目前能够用来维持连续性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记忆,所以会下意识地用记忆来作为连续性维持的依据。而目前还没有能够做到在避开连续性的前提下转移记忆,所以这个没法证实也没法证伪,而且从直觉上,记忆决定论更靠谱。而且,在没有观测者的情况下,主观上只能根据记忆的连续性来认知存在的连续性,因此这里如果引入观测者,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就滑向机械唯物一侧了。不过,这段讨论不管结论如何,用来纠正圭已经足够了,毕竟圭是彻底的主观唯心论,只要给他掰到唯物上,让他好好吃饭就行,至于掰成朴素唯物机械唯物还是辩证唯物,都无所谓。
上一段在给圭建立唯物观念,后半段巩固这个观念的同时,抛出了扶她自自己的艺术观,即在特典小说中提到的“我的画里存在着心灵”。绘画的价值在于将创作者的自身感受与欣赏者共享,所以健一郎认为“美”是经由人(画家)的手创造的,其中蕴含着人的能动性。当然也并没有否认美这一抽象存在对人的引导作用,和直哉说的那个美降临身边是同样的意思,但与稟不同的是其中人的能动性的占比。稟的唯美论基本否认了人的能动性的价值,而健一郎是肯定这种价值的,当然直哉也是。
最后,健一郎给出了结论:肉体不是精神的奴隶,反之亦然,精神不是肉体的奴隶。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大抵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