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红友反对红楼梦索隐,认为这种解读方式牵强附会不可取。其实从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的视角去看,过去新旧红学所经历的题咏、评点、索隐、考证等都是文学鉴赏的一种方式。一提到索隐我们就盲目排斥不作具体阅读分析,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红楼梦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先辈、后学索隐出的观点结论五花八门,这很正常,但是错不在方法。索隐它是中国古代文人阅读文学经典的主流方式,这一点是我们必须清楚的。
何谓索隐?它指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孔颖达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索就是求索,隐就是隐藏。红楼梦开篇“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既然隐去就有必要求索啊。这就是索隐作为解读红楼梦的一种方式在经历了新旧红学以后,至今依然生机勃勃的根本所在。有隐为什么不能索呢?退一步讲,如果红学考证派、评点派等等解读方式能解决红楼梦中的问题的话,红学索隐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今天呢,我们抛开红学索隐不谈,通过两篇我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来谈谈索隐对于解读文学作品的必要性合法性问题。
《守株待兔》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小学就学了。这篇文字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为什么是“宋人有耕者”?
索隐:
《守株待兔》的主旨是韩非子讽刺孔子的,孔子就是“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因为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帝辛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所以韩非子说“宋人有耕者”,这就是在影射孔子。
面对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局面,孔子穷其一生都在呼吁恢复周礼,但是处处碰壁。何也?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在韩非子眼里,他就是个不知变通守株待兔的傻子啊!
《守株待兔》这篇文字如果不用索隐去解读它,何以知道韩非子的真是意图。
何谓索隐?它指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孔颖达疏:“索谓求索,隐谓隐藏。”索就是求索,隐就是隐藏。红楼梦开篇“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既然隐去就有必要求索啊。这就是索隐作为解读红楼梦的一种方式在经历了新旧红学以后,至今依然生机勃勃的根本所在。有隐为什么不能索呢?退一步讲,如果红学考证派、评点派等等解读方式能解决红楼梦中的问题的话,红学索隐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今天呢,我们抛开红学索隐不谈,通过两篇我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来谈谈索隐对于解读文学作品的必要性合法性问题。
《守株待兔》大家都知道的,我们小学就学了。这篇文字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为什么是“宋人有耕者”?
索隐:
《守株待兔》的主旨是韩非子讽刺孔子的,孔子就是“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因为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帝辛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所以韩非子说“宋人有耕者”,这就是在影射孔子。
面对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局面,孔子穷其一生都在呼吁恢复周礼,但是处处碰壁。何也?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在韩非子眼里,他就是个不知变通守株待兔的傻子啊!
《守株待兔》这篇文字如果不用索隐去解读它,何以知道韩非子的真是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