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跟单位里的小年轻们聊天的时候他们对我有这样一个疑问,他们问我们你们到底算是旧时代的人呢还是新世纪的人呢?在他们看来八零后似乎也不是很落伍的一代人,因为现在的八零后似乎什么也都懂什么也都玩过,但是好像跟他们还是很不一样。我给他们讲了很多解释了很多,他们似乎听懂了,还有很多似乎只能听懂,但是理解不上去。
八零后这是一群一直活在时代当口上的人啊,我们的整个青春都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以至于当你回首青春的时候,清楚似乎即清晰又模糊,即临近又遥远。我是在一面坡这个小地方读过高中的,是生在黑龙江省一个非常偏远的农村的。八九十年代的城乡差距还是很大的,以至于我是我所有初中同学里唯一一个小时候经常上山放牛下地干过活儿的,也是村里那些小伙伴儿里唯一一个十来岁就上网玩游戏的。小学是那种村里两个班级在一个教室里的,冬天需要早上轮流去学校生炉子,上学时春天秋天还要休农忙假的。放学后所有同学基本都挎个小筐上山挖野菜回家喂小鸭小鹅的,暑假还要下地干活儿上山放牛,村里所有的大人也都说着一口山东话。初中进城后才发现原来我跟身边几乎所有的市里同学们都不一样。我们还是最后一代写信的人,因为初三开始就开始流行电脑房了,高一的时候大家就都有QQ了,渐渐地也就没有人写信了,更没人在读者文摘上找联系方式给外地的人写信看外边的世界了。以至于我们所有的初中同学几乎都跟那些六零七零后差不多,毕业就都失联了,高中的时候虽然大家都有QQ了,但是基本都没有手机,家境好的会带个BP机,高三的时候有些人有了小灵通,但是那时候的手机甚至连个拍照功能都没有,以至于整个高中时代留下的影像真是少之又少,但是比以前好了一点高中同学们基本上还有有个QQ互相联系。大学时候大家基本都有手机了,老同学也偶尔会聊聊QQ,有趣的是那时候的人上网就是单纯的聊天,似乎跟个外地人聊聊异地的见闻就是那么的新鲜,跟老同学聊聊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是那么的有趣。但是大学时代的手机还是破了点,留下几张破照片还都不太清楚,分辨率太低。以至于青春过去了,现在猛然发现那时候真的是太不在乎啊。还能看到的青春的碎片太少了。
可能八零后就是这样矛盾特殊的一代人吧,八零后无论是在青春里的哪个时代想要跟一个心仪的异性联系都没有现在这么便捷的方式,但是也不至于古老到七零六零时代那样找个介绍人谈谈合适不合适。跟从前的以后的所有人都不一样。既有简单纯粹的一面,也有含情脉脉的空间。八零后年轻的时候也是疯狂过的,也许是山炮刚进城。也许是刚感受到新时代的生活没有找到合适的度太放的开。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确实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裸奔的,甚至现实中都见到过,近些年反倒是很久都看不到年轻人们做这些事情了。现在的孩子男孩儿都不打架,而我们之前的那几代人年轻时只会打架,他们的青春里没有网络与时尚。现在的孩子就没经历过原始的小农生活,更没看到过信仰,他们青春期谈恋爱都是便捷到五分钟知道结果的。八零后小时候听说过信仰,也曾向往过革命英雄,青春里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时代,看到了全世界的模样。
八零后的青春情感特点里有六零七零似的好多真言未吐余情未了,也有现代人的其实她一直就在五分钟就联系的上的身边不远处。你向前边看看老土,向后看看前卫,左顾右盼根本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跟谁都不一样。好像一切都是旧式的从你这时结束,新式的从你这时开始。这都无关乎现实的羁绊与你的人生价值观,是真的平静而又不一样呀。
八零后老了即没有感觉又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的到,因为世界真的即一样又不一样了,你还找得到一些青春里的支离破碎的碎片,但好多变迁又是那样的恍如隔世。我们经历的时代整个世界每分每秒都变在时代的当口上,我们经历的时代又平静到放在历史里就算一笔带过都极有可能是被带过的那一部分。这代人平凡到没有任何亮点值得在历史上去书写那么一笔,这代人又不一样到大十岁小十岁的人群中完全没有同一类。
青春溜走了,平静到再也没有人记得,不一样到我们永远也忘不了。
八零后这是一群一直活在时代当口上的人啊,我们的整个青春都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以至于当你回首青春的时候,清楚似乎即清晰又模糊,即临近又遥远。我是在一面坡这个小地方读过高中的,是生在黑龙江省一个非常偏远的农村的。八九十年代的城乡差距还是很大的,以至于我是我所有初中同学里唯一一个小时候经常上山放牛下地干过活儿的,也是村里那些小伙伴儿里唯一一个十来岁就上网玩游戏的。小学是那种村里两个班级在一个教室里的,冬天需要早上轮流去学校生炉子,上学时春天秋天还要休农忙假的。放学后所有同学基本都挎个小筐上山挖野菜回家喂小鸭小鹅的,暑假还要下地干活儿上山放牛,村里所有的大人也都说着一口山东话。初中进城后才发现原来我跟身边几乎所有的市里同学们都不一样。我们还是最后一代写信的人,因为初三开始就开始流行电脑房了,高一的时候大家就都有QQ了,渐渐地也就没有人写信了,更没人在读者文摘上找联系方式给外地的人写信看外边的世界了。以至于我们所有的初中同学几乎都跟那些六零七零后差不多,毕业就都失联了,高中的时候虽然大家都有QQ了,但是基本都没有手机,家境好的会带个BP机,高三的时候有些人有了小灵通,但是那时候的手机甚至连个拍照功能都没有,以至于整个高中时代留下的影像真是少之又少,但是比以前好了一点高中同学们基本上还有有个QQ互相联系。大学时候大家基本都有手机了,老同学也偶尔会聊聊QQ,有趣的是那时候的人上网就是单纯的聊天,似乎跟个外地人聊聊异地的见闻就是那么的新鲜,跟老同学聊聊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是那么的有趣。但是大学时代的手机还是破了点,留下几张破照片还都不太清楚,分辨率太低。以至于青春过去了,现在猛然发现那时候真的是太不在乎啊。还能看到的青春的碎片太少了。
可能八零后就是这样矛盾特殊的一代人吧,八零后无论是在青春里的哪个时代想要跟一个心仪的异性联系都没有现在这么便捷的方式,但是也不至于古老到七零六零时代那样找个介绍人谈谈合适不合适。跟从前的以后的所有人都不一样。既有简单纯粹的一面,也有含情脉脉的空间。八零后年轻的时候也是疯狂过的,也许是山炮刚进城。也许是刚感受到新时代的生活没有找到合适的度太放的开。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确实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裸奔的,甚至现实中都见到过,近些年反倒是很久都看不到年轻人们做这些事情了。现在的孩子男孩儿都不打架,而我们之前的那几代人年轻时只会打架,他们的青春里没有网络与时尚。现在的孩子就没经历过原始的小农生活,更没看到过信仰,他们青春期谈恋爱都是便捷到五分钟知道结果的。八零后小时候听说过信仰,也曾向往过革命英雄,青春里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时代,看到了全世界的模样。
八零后的青春情感特点里有六零七零似的好多真言未吐余情未了,也有现代人的其实她一直就在五分钟就联系的上的身边不远处。你向前边看看老土,向后看看前卫,左顾右盼根本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跟谁都不一样。好像一切都是旧式的从你这时结束,新式的从你这时开始。这都无关乎现实的羁绊与你的人生价值观,是真的平静而又不一样呀。
八零后老了即没有感觉又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的到,因为世界真的即一样又不一样了,你还找得到一些青春里的支离破碎的碎片,但好多变迁又是那样的恍如隔世。我们经历的时代整个世界每分每秒都变在时代的当口上,我们经历的时代又平静到放在历史里就算一笔带过都极有可能是被带过的那一部分。这代人平凡到没有任何亮点值得在历史上去书写那么一笔,这代人又不一样到大十岁小十岁的人群中完全没有同一类。
青春溜走了,平静到再也没有人记得,不一样到我们永远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