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吧 关注:1,764贴子:9,478
  • 1回复贴,共1

与书同在——读《我在》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0-10-22 23:24回复
    张晓风先生的《我在》颇为抽象,让我十分费解。十余遍的看着,却只钟爱那描写书的寥寥两段。不知怎的,读着读着,大脑渐渐混沌,眼神逐渐迷离,看是走起了神,想起了子美。
    第一次亲近子美,便是那本中华书局的《杜甫诗词选》了。随意的翻看着,便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盛唐时,我伴在胸怀壮志豪气凌云的子美身边,聆听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满腹理想,凝望他“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英发雄姿。
    但渐渐的,山河动荡,国家破碎,社稷的衰落打磨着他的意志,民族的兴亡冲荡着他的信念。在“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咸阳桥畔,听者“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凄凄之音,我伫立在子美身旁,看着他“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那日益苍老的面庞,感受着他“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那无助悲痛的凄凉,与他一起叹惋“新鬼含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诗句。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晚年的子美深处茅庐之中,挥手打落了我为他盖上的草毯,凝望着屋顶上被风刮去茅草而露出的大洞。我知道,他心里依旧挂念着天下困苦的人民和衰败不堪的国家。漫漫长夜,撒不尽子美“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惜之泪;瑟瑟秋风,吹不完杜甫的吟咏哀叹。我伴他写完了最后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还是心系苍生。
    离开了子美,我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我钟爱的诗人——清照。
    那本康震先生的《评说李清照》放在桌旁已有两年余了。这些日子不曾翻过,不是不愿,而是不敢。害怕又陷入了那物是人非的境地中去。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年轻的清照便总告诉我这一信条,与她同乘一叶扁舟,在藕花深处听她吟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她一起荡秋千,看她“慵整芊芊手,薄汗轻衣透”她那酸甜苦辣的碧玉生活,我们一起走过。与明诚一起“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时光是那么快乐,但却又有时因试图不得意而诉说“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愁怅
    明诚的死,使清照魂不守舍。她常常痴痴的给我讲述他们的故事,倾诉胸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的悲痛无奈。二度离婚,更雪上加霜的让清照心碎不已。她便天天涕零如雨,教我背诵“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靡靡之音。
    蓦的,手机响了,把我从深思中拉了回来。是同学发来的短信:“大轩,你读懂《我在》了吗?”。我又翻看了一遍文章,不禁一笑,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懂了。
    于是,我回复道:“读书,让我融入过去,书在我手中,而我已道书内了,道是‘光照书时灯未热,神思去处与同存’”
    


    2楼2010-10-22 2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