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我做了一辆坐式正三轮车,骑行中不断完善改造,加了棚,加了电助力,号称坐式老年代步车。
后来不断思考,参考市场变化,环境变化,终于成熟了一个构思:主题还是要坐式正三,它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不容置疑。突出的还有上下车方便,多用途性,适合人群没有特定。它考虑的方面有:
1、电机要有隐蔽性和方便拆装性。有些地方,三轮以上的电动车全部禁止了,譬如北京。我要做一辆能电助力的三轮车,填补市场空缺。但它不能在轮子上和中轴的地方加电机,那样会显眼,而且不容易去电机和加电机。电机必须放在座椅下面,有独立特性,而且随时可以10分钟内拆下或恢复,并不影响任何驱动部分。本车电机放在座椅下面,独立支撑,并与后轴有独立的驱动。可拆可装,可升级。
2、电池要有隐蔽性和方便增容性。就是不能用传统的电池盒,放在传统的地方。本车做了超大的储物箱车后,可放电池,可储物,可放第二块备用电池,电池方便扩容。
3、一根大梁,方便腿脚不便的人上下车,对于讲究的人和健康的人,没有外观上的不好影响。
4、大座椅。骑行的时候转向,人体是需要自主侧倾的,座椅必须满足侧倾的时候也能靠,小了不成。在腰的下部,不能有空隙,必须要有支撑,那是蹬车的时候腿的反作用力的支撑部位,有些车这个地方是空的,大错特错!骑时间长了,用力大了,不但途中腰会酸痛,腰也会落下毛病。不但不能空,还需要略有凸出,使腰部的自然曲线,与座椅完美贴合。后背倾斜角度也不适合大,这样骑行的时候,身体可以离开靠背,靠与不靠随意,方便后背散热。
5、座椅面与五通水平面最佳落差追求最佳。本车座椅放低,就是要追求这个最佳落差,人腿部蹬踏的时候,最差的角度是45°上下,这个角度最费力。垂直方向,最佳,其次就是水平方向略下下10公分多的角度,发力的效率是最高的。再往上或达到水平和超过水平,效率也变低。本车落差15公分,非常合适的角度。发力效率最好。
6、轮组转向采用无间隙万向节驱动,使得结构简洁,别出心裁。
7、本车前面没有变速,后面是七级变速。我骑电助力三轮车发现,前面三片的变速根本就从来不用,反倒使大梁上累赘,所以本车前面没有加变速。多带一块备用电池,电池总容量配置合适就毫无问题,没必要搞的车很复杂。
8、本车采用了轮组上的碟刹,没有把碟片装到后轴上。这也是骑碟片在后轴上发现了它的缺点,三个碟片都装到了轮组上,制动和防滑的性能是最好的。
9、至于座椅前后的调整,车把的上下前后调整,都是必不可少的。
10、车后部没有载物筐,那是因为我的一代车后面的载物筐给我造成了太多的麻烦,譬如,拉箱子,大一点点就不好放了。所以,本车只圈了一圈50高的围挡,想拉东西大小都方便放,希望有载物筐的,可以固定一个可方便拆卸的塑料箱。
所以,本车是一个积累7年骑行使用经验的设计。看似乎与有的车区别不大,其实区别很大。
本车的CAD图,SolidWorks 图已经设计完成(有些没必要的细节没有画譬如刹车和边上手制等等)欢迎喜欢的人加好友,有能力的厂家代工,喜欢参与的人参加开发和今后的代理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