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湘大也呆了一年了,对湘大校内的通勤情况也算有了一点浅层的了解,正好借这次事件谈谈我的看法
写的很啰嗦,内容也很主观,8u们看到疏漏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看着不舒服也请轻喷。
湘大禁外来营运车辆政策本意肯定是好的。前段时间南门那边好像出问题了,学校出于保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考量才收紧了政策,对于高校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但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湘大校内宿舍区主要分五块:琴湖/金翰林、南苑、北苑/北青、西湖、兴湘,而教学区则集中在画眉潭周边,对于相当数量的同学而言,每天上下课的通勤距离是偏长的。
以本人经历来举例:本人住在新琴湖宿舍区,上课地点却集中在逸夫楼,经管楼一带,每次步行上课所占用的时间不少于15min,再加上本人平时有一点点赖床的毛病,如果碰上早八,时间就会非常紧。
虽然校内通勤车在高峰时段会优先保障南门—北苑路线,但由于琴湖/金翰林宿舍区人数众多,每次在南门都会排起长队(最长可以从南门小白站点沿校医院门口的道路一直排到拐弯处),等待时间往往超过10min。此外,湘大的校园内多坡,尤其南苑,二田一带坡度较陡,且高峰时段道路拥挤,自行车通行并不容易,所以部分同学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会选择网约车作为通勤方式(从新琴湖到逸夫楼一带一般价格为6-10元,两三个同学拼车人均大概是2-3元)。可以说,网约车是校内交通供给不足情况下同学们自发选择的一种补充形式。
同样的问题也对西湖,北苑的部分同学产生了影响,如去年军训时我班被安排在了四田(现一田),但我班女生宿舍被安排在了西湖一期,大量时间被耗费在了通勤上,尤其是中午,回宿舍呆不到一个半小时
那么,学校有没有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呢?据本人所知,其实是有的。在去年年底的学代会上就有同学提出过提案,希望学校能优化校内通勤车的线路和站点设置,上学期学校也对部分路段进行了拓宽。就目前来看,逸夫楼门口路段高峰时段的拥堵问题的确有所改善,但通勤车的问题几乎没有丝毫好转。琴湖,东门两个站点在高峰时段几乎坐不上通勤车(尤其是琴湖,正常时段也几乎见不到通勤车)。
一般来说,琴湖/金翰林宿舍的同学上课会提早20-30min出发,在通勤时基本都会选择步行至南门站点乘车,而通勤车司机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一般会优先保证南门-北苑路线,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司机越不走琴湖-北苑/西湖路线,同学越集中到南门;同学越集中到南门,司机出于最大化经济利益和保障学生通勤的考量便越喜欢走南门-北苑路线。
所以个人认为,校内禁止社会营运车辆的措施不应仅局限于在门口派保安拦截,更根本的举措应该是想办法解决学生的通勤问题。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措施,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通勤难度,也影响了司机师傅的收入,自然是备受阻挠,正如老话所说:堵不如疏嘛。对学生来说,网约车价格更高,且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不如通勤车来的实惠。如果学校能想办法解决学生通勤问题,那么网约车的校内市场必定会大幅缩小,禁止校外营运车辆入校的政策推行阻力也会随之减小。
哦对了在补充一点,校内通勤车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同学都反映通勤车司机存在不礼让行人、非高峰期必须凑满一车人才发车(这点确实深有体会,人少时凑满一车人需要20min左右,部分司机甚至只差一个人都不肯发车)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校方协调解决。
诚然,校内交通的改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学生、交通服务提供者等多方主体,也和学校基础设施水平存在很大关系。不论怎样,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湘大在改善交通的问题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以后校内通勤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湘大禁外来营运车辆政策本意肯定是好的。前段时间南门那边好像出问题了,学校出于保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考量才收紧了政策,对于高校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但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湘大校内宿舍区主要分五块:琴湖/金翰林、南苑、北苑/北青、西湖、兴湘,而教学区则集中在画眉潭周边,对于相当数量的同学而言,每天上下课的通勤距离是偏长的。
以本人经历来举例:本人住在新琴湖宿舍区,上课地点却集中在逸夫楼,经管楼一带,每次步行上课所占用的时间不少于15min,再加上本人平时有一点点赖床的毛病,如果碰上早八,时间就会非常紧。
虽然校内通勤车在高峰时段会优先保障南门—北苑路线,但由于琴湖/金翰林宿舍区人数众多,每次在南门都会排起长队(最长可以从南门小白站点沿校医院门口的道路一直排到拐弯处),等待时间往往超过10min。此外,湘大的校园内多坡,尤其南苑,二田一带坡度较陡,且高峰时段道路拥挤,自行车通行并不容易,所以部分同学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会选择网约车作为通勤方式(从新琴湖到逸夫楼一带一般价格为6-10元,两三个同学拼车人均大概是2-3元)。可以说,网约车是校内交通供给不足情况下同学们自发选择的一种补充形式。
同样的问题也对西湖,北苑的部分同学产生了影响,如去年军训时我班被安排在了四田(现一田),但我班女生宿舍被安排在了西湖一期,大量时间被耗费在了通勤上,尤其是中午,回宿舍呆不到一个半小时
那么,学校有没有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呢?据本人所知,其实是有的。在去年年底的学代会上就有同学提出过提案,希望学校能优化校内通勤车的线路和站点设置,上学期学校也对部分路段进行了拓宽。就目前来看,逸夫楼门口路段高峰时段的拥堵问题的确有所改善,但通勤车的问题几乎没有丝毫好转。琴湖,东门两个站点在高峰时段几乎坐不上通勤车(尤其是琴湖,正常时段也几乎见不到通勤车)。
一般来说,琴湖/金翰林宿舍的同学上课会提早20-30min出发,在通勤时基本都会选择步行至南门站点乘车,而通勤车司机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一般会优先保证南门-北苑路线,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司机越不走琴湖-北苑/西湖路线,同学越集中到南门;同学越集中到南门,司机出于最大化经济利益和保障学生通勤的考量便越喜欢走南门-北苑路线。
所以个人认为,校内禁止社会营运车辆的措施不应仅局限于在门口派保安拦截,更根本的举措应该是想办法解决学生的通勤问题。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措施,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通勤难度,也影响了司机师傅的收入,自然是备受阻挠,正如老话所说:堵不如疏嘛。对学生来说,网约车价格更高,且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不如通勤车来的实惠。如果学校能想办法解决学生通勤问题,那么网约车的校内市场必定会大幅缩小,禁止校外营运车辆入校的政策推行阻力也会随之减小。
哦对了在补充一点,校内通勤车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同学都反映通勤车司机存在不礼让行人、非高峰期必须凑满一车人才发车(这点确实深有体会,人少时凑满一车人需要20min左右,部分司机甚至只差一个人都不肯发车)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校方协调解决。
诚然,校内交通的改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学生、交通服务提供者等多方主体,也和学校基础设施水平存在很大关系。不论怎样,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湘大在改善交通的问题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以后校内通勤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