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吧 关注:1,341贴子:33,513
  • 8回复贴,共1

【整理】应山杨涟神话相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保定府城隍()
杨涟神话是应山三大传说之一,另外是朱洪武和谁,找不到原来的了…”()
之所以叫它为神话而不是传说,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出生到出殡一条龙服务,而且故事里的男主角上天入地,几乎无所不能,杨大洪本人看了也要大笑大笑还大笑()其中一个代表作是那句著名的“过路不打魏忠贤,生意买卖不赚钱”,而且应山人也是最热衷于立魏忠贤跪像的,只不过文革时期被砸了。
因为学业问题,会慢慢整理。
伪史再猖獗也敌不过人民心之所向。
ps.为表述方便,以下不再使用敬称,直呼其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30 18:52回复
    p1 蓝袍朋友
    在《杨忠烈公集》和《左忠毅公年谱》中出现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祝海韦先生”为杨涟年少时挚友,神出鬼没,有神仙之态。天启四年末两人被罢黜分别时,杨涟建议左光斗去拜见,相谈甚欢。后左光明拜谒之,语及杨左,祝曰“俱不免”,竟毙于狱。
    在神话体系中,应山人认为这位先生是个穿蓝袍子的道士,更是个驴子精。崇祯元年杨涟葬礼时,他身着蓝袍前来吊孝,对着棺材作揖后便离去。杨之易追到门口询问身份,他只冲着前者说了一句“死者心里明白”,便翩然离去,其后再无影踪。故应山人的俗语“穿蓝袍子吊孝,死者心里明白”也来源于此。
    至于p1所对应的这个神话,也就是蒲松龄所写《聊斋志异·杨大洪》,内容几乎无差异。现把全文放在下面:
    大洪杨先生涟,微时为楚名儒,自命不凡。科试后,闻报优等 者,时方食,含哺出问:“有杨某否?”答 云:“无。”不觉嗒然自丧,咽食入鬲,遂成病块,噎阻甚苦。众劝令录遗才;公患无资,众醵十金送之行,乃强就道。夜梦人告之云:“前途有人能愈君疾,宜苦求之。” 临去,赠以诗,有“江边柳下三弄笛,抛向江心莫叹息”之句。明日途 次,果见道士坐柳下,因便叩请。道土笑日:“子误矣,我何能疗病?请为 三弄可也。”因出笛吹之。公触所梦,拜求益切,且倾囊献之。道士接金, 掷诸江流。公以所来不易,哑然惊惜。道士曰:“君未能恝然耶? 全在江边,请自取之。”公诣视果然。又益奇之,呼为仙。道士漫指曰:“我 非仙,彼处仙人来矣。”赚公回顾,力拍其项曰:“俗哉!”公受拍,张吻 作声,喉中呕出一物,堕地堛然,俯而破之,赤丝中裹饭犹存,病若失。回视道士已杳。
    异史氏曰:“公生为河岳,没为日星,何必长生乃为不死哉!或以未能免俗,不作天仙,因而为公悼惜。余谓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一圣贤,解者必不议予说之傎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02 14:17
    回复
      以下几个是直接复制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02 14:23
      回复
        p2 抱太子登基/半忠半奸
        这篇的朱由校真笑似了🤣🤣👍🏻
        另外出现的这个徐延昭应该是《二进宫》里面的男主角,另一个男主角叫杨波,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明朝大臣杨博(谐音字),一为杨涟(同义字)。所以这出剧目的借鉴事件也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这就是移宫案的改写。
        杨涟明明是个大忠臣,为么事很多人说他“半忠半奸”呢?说起来这跟他抱太子登基的事有关。
        原来,杨涟中举及第后,和徐延昭同在京城做官,表兄第俩一文一武,共保大明江山。那一年,老皇帝死了,太子还是个穿破裆裤的小伢,跟本不晓得登基接位。朝廷一时大乱,太监魏忠贤就想乘机篡位。
        朝廷的文武百官怕奸臣篡位,就商量着趁早保太子登基,索性着人把太子抱上龙位去。徐廷昭仗着官大、有兵权,提出由他来抱太子。哪晓得他把太子一抱起来,太子就哇哇大哭。徐延昭哄不住太子,只好放下来让别人抱。换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来抱,太子还是照样哭。文臣武将都换遍了,最后才轮到杨涟。杨涟使了个心窍,一手把太子抱起来,一手悄悄伸到太子的胯下,把🐔轻轻捏了捏。太子一下子被逗乐了,在杨涟的手中不光不哭,还张着嘴巴嘻嘻直笑。杨涟趁机把小太子抱上龙位,让他做了小皇帝。以后小皇帝只要杨涟抱,杨涟也就坐在小皇帝旁边,代理朝政大事。别的文武大臣都没得话说,就是魏忠贤一伙人不服气,可他们看见杨涟的权势大,加上还有徐延昭提着钢锤站在大殿上,一保小皇帝,二保杨涟,当然就不敢吭声啰。
        杨涟抱太子登基有功,全天下的人都承认他是忠臣。听说他捏过太子的🐔, 多少有点“伤害”太子的嫌疑,一些人便又说他“半忠半奸”。后来,小皇帝长大后,魏忠贤就凭捏小皇帝的🐔这条罪名,到底诬陷、害死了杨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0-02 14:30
        收起回复
          p3 过铜桥(最典的一个)
          这次可能是强行剧情杀的原因,显得本人比较蠢😭
          杨涟抱太子登基后,奸臣魏忠贤一直怀恨在心,等到徐延昭一死,没得人保得住杨涟了,魏忠贤就四处散布谣言: “杨大人的官不小,太子把他干爹叫;一手包揽野心大,想夺天下穿龙袍!”还当着小皇帝陷害杨涟: “都说杨涟是忠臣,其实杨涟是奸臣。他抱万岁登基时,总是捏万岁胯下的东西,还不是想谋害万岁!”小皇帝开始不信,后来到底被谣言说动,就问魏忠贤: “朕想辨别一下杨涟到底是忠是奸,就是不晓得用哪种办法才好? ”魏忠贤说: “叫他过烧红的铜桥,过得去就是忠臣,过不去就是奸臣。”皇上听信他的话,不顾文武百官的求情,真的降旨造了一座铜桥,让人把铜桥烧得通红通红的,要杨涟从铜桥上走过去。
          杨涟恨死了魏忠贤,望着红通通的铜桥也很害怕。可为了表明对皇上的忠心,他咬咬牙还是走上铜桥去了。
          走到铜桥上,杨涟只顾得生气和紧张,忘记喊几声过去的朋友,那些朋友就没得一个来救他,只有观音菩萨碰巧算出来了,赶来暗地里保佑他。观音菩萨把千张皮不断地垫到杨涟的脚前,杨涟走上千张皮,没被铜桥直接烧到,也就不觉得疼。杨涟不晓得观音菩萨在保,顺顺当当往前面走了一会,离桥尾已经不远了 ,听见脚底下烧得“刺刺”直响,心里惊慌起来,一时忘了张天师嘱咐过的话: “过铜桥时,千万莫回头看,更不要喊妈!”他忍不住回头望望,看见一块块烧得朝上翘起的千张皮,只当是自己的脚板皮烧掉在那里,心里吓得一跳,嘴里也跟着叫了一句: “哎呀我的妈也!”这一叫可就坏事了:观音菩萨是个贞女,从来没生过伢,听见杨涟喊“妈”,只当是在骂她,一气之下,就踩着莲花墩飞走了,杨涟再没得千张皮垫脚,走不两步,就摔倒在铜桥上烧死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0-02 14:34
          收起回复
            知网好像有研究杨涟传说的论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17 1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