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革命史的小册子上,这种为人们所鼓吹的战术——即与一个强大的敌人作战时,不能明着打,而只能采用打了就跑的办法来挫伤敌方的士气——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这就不难明白“潜水的炮艇”为什么会出现的道理了。芬尼亚社的领导者们在参观三十英寸长的小巧玲珑的潜艇模型的精湛展览以后,就慷慨地从他们的“零星战斗基金”中拨出六千美金供发明者支配使用。他们支付这笔钱换来了一艘“霍兰-I”号艇。这是一艘一直保存到现在的单人驾驶潜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艘艇好象是由一大套机器零件装配而成。该艇长度为十四英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潜水器罢了,如果霍兰就此而止步,那么,他能在潜艇发展史上占一个脚注的地位那就算不错了。当“霍兰-I”号在一八七八年下水时——幸亏没有人在艇上,否则就会出事。根据后来发现的情况证实,沉没的原因是因为艇底的两个螺旋塞子丢掉了。后来把艇捞上来,将水抽干并重新下水。这次是由霍兰亲自操纵的。当艇内的原始的内燃机完全停车后,艇在霍兰的操纵下灵活自如地进行了上升和下沉。在长期的试验中,他积累了许多经验来丰富他的理论知识。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一点,霍兰才被证实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的第一艘潜艇和早期出现的那些艇相比较,并非有什么进步。当然更比不上雄心勃勃的“潜水员”号了。但是,霍兰从未把他的艇估计过高,只不过把它看作为一艘雏型艇罢了。当他熟悉了可能熟悉的一切后,他从“霍兰-I”号上仔细地卸下一切将来还有用的东西,然后把艇壳扔掉了。他用从芬尼亚社刚领到的资金着手建造另一艘潜艇,这艘艇完全是别具一格的。在“霍兰-I”号整个建造过程中,芬尼亚社是满意的。正因为他们怀疑英国间谍在窥伺这一试验,所以,双方协作的热情很高。但是,他们需要的是能实战的艇,而“霍兰-I”号却肯定不是这样的,他们撇开了一切实际困难,制定了一个纯属幻想的计划,准备用来对敌人进行复仇。一开始他们就认定用潜艇来袭击进入射程的倒霉的英舰是一个巧妙的办法。虽然对进入什么样武器的射程,则是完全不清楚的。但是,他们还是乐观地假定,某种制敌于死地的武器终将出现。然而,大家对这一点的认识还是清楚的,那就是零星的消耗战,将是长期和持续的。不管多少数量的英舰一艘一艘地被击沉。但是,这个具有世界上头等造船工业的国家是有能力弥补其损失的。那末,为什么不打击其要害,彻底把英国皇家海军消灭掉呢?难道这不是使英国屈服的一种可靠的办法吗?因此,他们又武断地决定要霍兰建造一批武备优良的潜艇。对这种艇大小的要求是:其大要足以能在作战情况下有效地进行战斗,然而其小又要能使这些潜艇塞进商船的船舱。这种舱是位于水线下的一种特殊结构的水密舱,里面装着海水,使潜艇能一直漂在舱中。这种商船可以横渡大西洋,装成一般的民用船的样子,一个港口一个港口地去寻找英国舰队,至少要找到其中的大部分。当遇到英舰后,这种商船就尾随至停泊或活动地点,在那里,英舰无疑将是麻痹大意、无所戒备的。这时,母船就把潜艇放出,这时潜艇的“水下大炮”将使敌人无法应付。当把弹药用完之后,潜艇安全地返回母船。然后在一片混乱之中,商船乘机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