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这张画在画线稿的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少问题,因为北洋水师的甲午期间的照片可以说基本没有,所以很多细节都得靠推测,不过根据甲午前的一些文献,有些东西还是能石锤,我这里罗列几个。
①、舰艏龙纹以及锚口盖子样式,龙纹应该是木雕。这俩是一直没有变,就是很少有人回去注意细节,我们做模型的时候也搓不到这么细的。
②、使用前主炮时舰艏杆锚的杆子放倒,这是个推测,考虑到杆锚立起来会阻碍主炮射击,杆锚应该会拆下来放在甲板上。
③、使用前主炮时艏楼栏杆放倒,这个发现出于致远刚下水时期,在海试的时候致远舰的艏楼栏杆都是放倒的状态,以防止炮口风暴摧毁舰上设施,而锚链随栏杆一起挂到外面去。
④、使用前主炮时锚链挂在栏杆上(同上)
⑤、海战当日夏秋水兵和军官的着装,这个在前几期有提及,夏秋水兵服为白色,但是要提一嘴,由于中国的传统染布工艺,白布不白,而且白色容易联想到白事,所以水兵服一般偏灰。而军官战时着作战服,上身为蓝色。
⑥、《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中提到全舰仅携带一条小艇。
⑦、副炮的挡浪板的打开方式,这个是比较早的一个结论,不过平常很容易被忽略,模型基本不会做到挡浪板。开合方式见图,耳台面前的板直接放下,侧面两扇是折叠门。
⑧、登舰入口在航行时有木门闭合,这个也容易忽略,在航行的时候登舰入口不会开在那,是有门的,推测是木门,深棕色。
⑨、致远舰的铭牌应为“至支遠”,致远舰的铭牌是繁体字这个没问题,铭牌上的“致”右边的偏旁不是“攵”,是“支”。
⑩、使用后主炮时艏楼栏杆放倒(同艏楼栏杆)
11、使用后主炮时舰艉被拆除的风斗,这个也是推测,当基本没问题,舰艉的风斗会阻挡主炮射击,应该跟定远级露炮台后的两对大风斗一样会被拔掉。定远级拆风斗是有明确描述的。
12、使用后主炮时舰艉被拆除的吊艇杆,同理阻挡主炮射击,而且舰艉开战时也没有舢板可以悬挂。
13、致远沉没前来远济远的阵位,阵位参考《廿二八海战史》中,日方游击队的描述,此时来远、济远和广甲在致远后方,不过广甲应该是跟着济远走,这个图可能有出入。
14、救生圈为黄色且有两道红漆,救生圈往期有提及,致远舰的救生圈有实物,并非现在常见的红白相间。
①、舰艏龙纹以及锚口盖子样式,龙纹应该是木雕。这俩是一直没有变,就是很少有人回去注意细节,我们做模型的时候也搓不到这么细的。
②、使用前主炮时舰艏杆锚的杆子放倒,这是个推测,考虑到杆锚立起来会阻碍主炮射击,杆锚应该会拆下来放在甲板上。
③、使用前主炮时艏楼栏杆放倒,这个发现出于致远刚下水时期,在海试的时候致远舰的艏楼栏杆都是放倒的状态,以防止炮口风暴摧毁舰上设施,而锚链随栏杆一起挂到外面去。
④、使用前主炮时锚链挂在栏杆上(同上)
⑤、海战当日夏秋水兵和军官的着装,这个在前几期有提及,夏秋水兵服为白色,但是要提一嘴,由于中国的传统染布工艺,白布不白,而且白色容易联想到白事,所以水兵服一般偏灰。而军官战时着作战服,上身为蓝色。
⑥、《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中提到全舰仅携带一条小艇。
⑦、副炮的挡浪板的打开方式,这个是比较早的一个结论,不过平常很容易被忽略,模型基本不会做到挡浪板。开合方式见图,耳台面前的板直接放下,侧面两扇是折叠门。
⑧、登舰入口在航行时有木门闭合,这个也容易忽略,在航行的时候登舰入口不会开在那,是有门的,推测是木门,深棕色。
⑨、致远舰的铭牌应为“至支遠”,致远舰的铭牌是繁体字这个没问题,铭牌上的“致”右边的偏旁不是“攵”,是“支”。
⑩、使用后主炮时艏楼栏杆放倒(同艏楼栏杆)
11、使用后主炮时舰艉被拆除的风斗,这个也是推测,当基本没问题,舰艉的风斗会阻挡主炮射击,应该跟定远级露炮台后的两对大风斗一样会被拔掉。定远级拆风斗是有明确描述的。
12、使用后主炮时舰艉被拆除的吊艇杆,同理阻挡主炮射击,而且舰艉开战时也没有舢板可以悬挂。
13、致远沉没前来远济远的阵位,阵位参考《廿二八海战史》中,日方游击队的描述,此时来远、济远和广甲在致远后方,不过广甲应该是跟着济远走,这个图可能有出入。
14、救生圈为黄色且有两道红漆,救生圈往期有提及,致远舰的救生圈有实物,并非现在常见的红白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