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口意的活动),但是造完以后,这个业力会从活动状态变成一种静止的状态,叫作种子位。你造业的时候是一种有为的造作,但是你造完以后,它变成一种寂静的业种,一种潜伏的功能,一种睡眠的状态。所以,临命终的人,要从娑婆世界的轨道、娑婆世界的因缘,转到极乐世界的因缘,必须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不能去触动、不能激发过去的业力,这样你才可能从这个地方跳过去的。
当然有人就问了,带业往生,你说我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不要去刺激它,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可也造了很多的善业啊,比方说我持戒、修福、忍辱,我临终的时候这个善业也不能激发它吗?也不可以!
诸位,往生可不是靠善业力!我们修的这个善业算什么?你去读读《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不但罪业不能活动,连善业都不能活动?因为我们造善业的时候,从本质上是有漏。我们造善业,哪一个人依止菩提心、空正见了?多半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你造善业的时候,你可是为自己着想,你的心中是想因为这个善业的因缘让来生快乐啊!你曾经想过要把这个善业回向无上菩提吗?这个念头我看很少,所以你是依止私心。
诸位!极乐世界的功德,那是一种无漏的,叫作功德庄严。我们这种有漏的善业怎么去庄严无漏的功德呢?不可能,这本质不一样。所以这第一个,本质不同。
第二个,数量也不同。我们凡夫的有所得心,造善业的时候不能普遍,我们只会对我们喜欢的亲属去造善业,所以我们得果报的时候这个业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到了极乐世界得一个果报体,那叫作一个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啊!这是你的善业庄严的吗?当然不是。
所以,净土宗,诸位!我们未来的功德,极乐世界,你享受的时候,跟你今生的善业没有太多的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利用临终的正念把极乐世界功德给感应出来。哪是你的善业庄严出来的?你这个善业,有所得,又有漏。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罪业不能动,善业也不能动。
这就是为什么临终不能起恶念,临终也不能起善念,娑婆世界的念都不可以。临终只能起正念,不能起善念,因为它跟你的善念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造了善业的意义,只是让我们临终无障碍,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如此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业感缘起的角度来看净土会觉得很多矛盾:为什么这个人造了五逆十恶结果却往生了,这个人平常造了五戒十善却没往生?这个跟业力根本没关系。
当然,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必须是经过忏悔。就是你现在这个业还在造作,那对不起,不能往生。为什么?因为净土宗虽然不重视业力,却很重视你的思想。其实我们造一个罪业,重点不是你所造的业,重点不在这儿,而是你一定有一个烦恼在活动。这种相续的烦恼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临终的时候一定会去触动罪业。
所以,净土宗,与其说业力在主导我们,倒不如说净土宗的思想更重要。一个明白感应道交的思想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去改造思想,而不是去修福。当然,修福也很重要,因为你修福,你一个人临终的时候在安稳的环境往生,可能性会比较高;好过你临终的时候,一天的大部分在那边急救插满管子,是吧?你的福德力会扮演一种助行,因为福报大的人临终会在一种安稳的环境,叫善终。这对你有帮助,但它不是主要因素。
净界法师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净界法师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是讲到业不失,第三个比较可怕的是:它不但不失啊,还会增长广大。也就是:春天的时候,你播种一颗小种子,但是秋天收获的时候,却是一万颗的果实,受报甚大!我们造善、造恶也是一样,你不能说:“诶,我造恶的时候才花十分钟,得果报的时候,应该也只有十分钟的痛苦。”不是这个意思。
以前有一位禅师:他在禅定当中,产生了障碍,他本来心中跟空、假、中三观本来很相应;但突然间,他的心和他的法宝所缘境当中,出现了一座山,由盐巴所堆成的一座山把他障住了。他是一个修行人,就会去反省自己:喔,原来以前刚出家的时候,曾经跟寺庙厨房偷了一点盐巴。我们可想而知,他取的盐巴也不是很多,到最后怎么会变成一座山呢?
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一个观念:你造了业之后,当然这个“业”是“诸行无常”,你在造的时候它刹那刹那生灭,你可能造了五分钟或者十分钟,这个业消失了已经作完了;但是作完之后,你内心当中产生一种功能,就是有罪业的种子在里面,这个种子它在你的心中。在《唯识学》说:种子是刹那刹那生灭;什么叫“生灭”呢?就是它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心是有为法、是流动的,只有佛的心是不变的;佛陀的心,昨天和今天都是一样的。所谓的“变化”就是说:它有两种情况,它不是增加,要么就是减少,它不可能停止不动;变化就是有增、有减。你不忏悔,表示你认同这个业的存在,表示随喜。
为什么戒律上说:你犯了罪业,不能搁到隔天,必须当天把它忏净呢?因为你不忏悔,诸位要知道,“你不忏悔”的意思,就是表示你对于这个罪业的一种“随喜认同”。只要随喜认同,这个业就会随着一天一天的过去,而不断地增长广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造罪只花了十分钟,但是来生去地狱受报,却是好几百万年。因为由于你的随喜,种子会不断的辗转增胜、辗转增胜…
所以:我们发现罪业之后,“即时的忏悔”很重要,因为它会增长广大!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在正式进入佛堂要修忏之前,必须把因果招感的道理加以观察,观察“业果决定”——“业”的确有招感果报的功能。第二个,“业果不失”,你所造的罪业,不可能有侥幸的事,你逃不掉的!它在你的心中,绝对不会消失掉。
第三个,它不但不会消失,还会随着一天一天过去,而“增长广大”,所以我们今天对罪业采取的是逃避,对我们只有伤害更大。所以我们今天造了罪业,我们唯一的挽救之道,就是面对它、消灭它。这是我们在修忏之前,应该要做的一个心里准备。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
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净界法师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定义你的心已经对佛号产生了专注力。从一些老法师的佛七开示当中,有两个经验要注意。就是你在修专注力的时候,重点在听听佛号的声音。听的时候有两个重点:
一、你要听你自己的声音
好比你今天来打佛七,有三百多个人参加佛七,每一个人都创造一个佛号,哪一个佛号是我的所缘境呢?你只能够听你自己的声音。因为你听别人的声音,你的心是——心随境转,越听越散乱。
所以大家要知道:别人的声音,我们也不要排斥,它是一个助缘;但是在这个虚空当中有三百多个佛号,你只能够以自己的声音为所缘境,不管你自己的声音是多么的小声。因为:你听你自己的声音,你的心才能够慢慢地专注,而趋向于寂静。
一旦你听别人的声音,你的心是向外攀缘,那越听越散乱。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你心中的所缘境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声相,这才是你的所缘境。这是第一个重点。听你自己的声音,这个是从空间上来说。
二、你要听当下的音声
很多人念佛会回忆前一个佛号——诶,我前一个佛号念得很好……这是打妄想,你已经忘失所缘境了。就是说:不管你前面的佛号念得好不好,过去就让它过去,你也不要臆测,哪一句佛号得到三昧……也不要臆测未来。不要回忆过去,也不要臆测未来,怎么办呢?你要活在当下!
你每一句佛号,都是听当下、当下……听当下的音声。就是时间上,以当下的佛号为所缘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还没生起的,不要作任何推测,安住在当下的佛号。
这就是我们修“专注力”的两个重点:听你自己的声音;听当下的声音。
进一步,我们必须把这个点状的“专注”扩大成“片状”的相续。印祖说,这个片状的相续,我们可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就是以十句的佛号为一个片段。把这十句佛号分成“三、三、四”三段来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三、三、四。
--------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印光法师《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如果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当中遭受剧烈的痛苦,永远没有出离苦难的时期了。
宗门教下修行佛法的祖师大德,一般他们对死亡都勘透了它的本质,不怕死的。六祖惠能,当刺客张行昌来行刺的时候,他就坐在那等着。那个刺客的三剑刺下去,真的是如斩春风,如如不动。这祖师说一句话:“只欠汝钱,不欠汝命。”刺客一看,他坐在那里,还竟然说这句话!这个刺客倒是吓得昏过去了。他是那样如如不动。
以后憨山大师看到这一段,他也在训练自己:当刺客来刺我的时候,我能不能欢喜地把头给你呢?开始思惟还有点怕死,最后思惟得不怕死了,刺客来了——“给你,把头给你”。他能够思惟到这里,训练。一般不怕死的人他就有一种浩然正气,“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哉”,浩然之气就会出来。
那时候,憨山大师正在海印寺作住持。深夜的时候,说有一个刺客长得很高大,他拿着剑过来了。憨山大师说:“打开寺门!”把寺院门打开,殿堂的门全都打开,灯火辉煌,憨山大师坐在中间,一坐:“唤将来!”——那个刺客,唤将来。刺客一看,灯火辉明,憨山大师坐在那里,正义凛然的样子,他自己倒吓坏了,他自己跪下来了。憨山大师叫侍者:“到仓库里面支点钱,给他。”这个刺客赶紧灰溜溜地走了。
不能怕死的,但是这个是要训练的。想一想,当一个歹徒拿着枪对着你,要扳扳机的时候,你这时候会作何反应?会不会恐惧?你会不会说:“我的妈呀!”赶紧掉头就跑。掉头跑,还是跑不了。怕死,这几枪打过去,从背上打过去,那死得更可怜了。战场上的士兵如果枪子儿是从背上过来,都是逃兵。所以当枪声响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面带笑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倒下去?一定要训练。
不要关键时候“我的妈呀”“天哪”,完全被恐惧所笼罩。你也完蛋了,往生不了了。这时候一定要“阿弥陀佛”出来,无论碰到车祸、空难、水灾、歹徒劫持……在任何的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出来。这是要训练的,不可怕死。
一个念佛行人念了若干年佛还怕死,说明他是不及格的,勘验一下还很怕死,就往生不了的。
---------
恶要原谅,善要引导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内急,就把桃子放在树下,然后找地方方便去了。回来时,见一大群人正围在树下吃桃子,大弟子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不许吃。”听到喊声,人们“哄”的一声散了。
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李家庄的人太可恶了,居然偷吃桃子。”南山和尚慈祥地笑了:“不怪他们,愿佛祖保佑他们平安。”
过了一阵子,二弟子下山化缘,一不小心摔伤了腿,倒在了李家庄的村口。村民发现了,就把二弟子抬回家中,还请来医生给他治疗。伤好后,二弟子回到寺里,把经过告诉了南山和尚。
南山和尚笑了,他问大弟子:“你还说李家庄的人可恶吗?”大弟子挠着头,说:“上次是挺可恶的,这次怎么友善了呢?”南山和尚说:“大善大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和这李家庄的村民一样,是些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恶。你给他一个善的契机,他就表现为善;你给他一个恶的契机,他就表现为恶。所以说,恶要原谅,善要引导。你把一担桃子丢在树下不管,还怪别人偷吗?”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口意的活动),但是造完以后,这个业力会从活动状态变成一种静止的状态,叫作种子位。你造业的时候是一种有为的造作,但是你造完以后,它变成一种寂静的业种,一种潜伏的功能,一种睡眠的状态。所以,临命终的人,要从娑婆世界的轨道、娑婆世界的因缘,转到极乐世界的因缘,必须要做一件事情,就是不能去触动、不能激发过去的业力,这样你才可能从这个地方跳过去的。
当然有人就问了,带业往生,你说我过去所造的杀盗淫妄的罪业,不要去刺激它,这个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可也造了很多的善业啊,比方说我持戒、修福、忍辱,我临终的时候这个善业也不能激发它吗?也不可以!
诸位,往生可不是靠善业力!我们修的这个善业算什么?你去读读《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不但罪业不能活动,连善业都不能活动?因为我们造善业的时候,从本质上是有漏。我们造善业,哪一个人依止菩提心、空正见了?多半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你造善业的时候,你可是为自己着想,你的心中是想因为这个善业的因缘让来生快乐啊!你曾经想过要把这个善业回向无上菩提吗?这个念头我看很少,所以你是依止私心。
诸位!极乐世界的功德,那是一种无漏的,叫作功德庄严。我们这种有漏的善业怎么去庄严无漏的功德呢?不可能,这本质不一样。所以这第一个,本质不同。
第二个,数量也不同。我们凡夫的有所得心,造善业的时候不能普遍,我们只会对我们喜欢的亲属去造善业,所以我们得果报的时候这个业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功德,你到了极乐世界得一个果报体,那叫作一个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啊!这是你的善业庄严的吗?当然不是。
所以,净土宗,诸位!我们未来的功德,极乐世界,你享受的时候,跟你今生的善业没有太多的关系,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利用临终的正念把极乐世界功德给感应出来。哪是你的善业庄严出来的?你这个善业,有所得,又有漏。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罪业不能动,善业也不能动。
这就是为什么临终不能起恶念,临终也不能起善念,娑婆世界的念都不可以。临终只能起正念,不能起善念,因为它跟你的善念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造了善业的意义,只是让我们临终无障碍,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如此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业感缘起的角度来看净土会觉得很多矛盾:为什么这个人造了五逆十恶结果却往生了,这个人平常造了五戒十善却没往生?这个跟业力根本没关系。
当然,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必须是经过忏悔。就是你现在这个业还在造作,那对不起,不能往生。为什么?因为净土宗虽然不重视业力,却很重视你的思想。其实我们造一个罪业,重点不是你所造的业,重点不在这儿,而是你一定有一个烦恼在活动。这种相续的烦恼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临终的时候一定会去触动罪业。
所以,净土宗,与其说业力在主导我们,倒不如说净土宗的思想更重要。一个明白感应道交的思想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去改造思想,而不是去修福。当然,修福也很重要,因为你修福,你一个人临终的时候在安稳的环境往生,可能性会比较高;好过你临终的时候,一天的大部分在那边急救插满管子,是吧?你的福德力会扮演一种助行,因为福报大的人临终会在一种安稳的环境,叫善终。这对你有帮助,但它不是主要因素。
净界法师 :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净界法师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是讲到业不失,第三个比较可怕的是:它不但不失啊,还会增长广大。也就是:春天的时候,你播种一颗小种子,但是秋天收获的时候,却是一万颗的果实,受报甚大!我们造善、造恶也是一样,你不能说:“诶,我造恶的时候才花十分钟,得果报的时候,应该也只有十分钟的痛苦。”不是这个意思。
以前有一位禅师:他在禅定当中,产生了障碍,他本来心中跟空、假、中三观本来很相应;但突然间,他的心和他的法宝所缘境当中,出现了一座山,由盐巴所堆成的一座山把他障住了。他是一个修行人,就会去反省自己:喔,原来以前刚出家的时候,曾经跟寺庙厨房偷了一点盐巴。我们可想而知,他取的盐巴也不是很多,到最后怎么会变成一座山呢?
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一个观念:你造了业之后,当然这个“业”是“诸行无常”,你在造的时候它刹那刹那生灭,你可能造了五分钟或者十分钟,这个业消失了已经作完了;但是作完之后,你内心当中产生一种功能,就是有罪业的种子在里面,这个种子它在你的心中。在《唯识学》说:种子是刹那刹那生灭;什么叫“生灭”呢?就是它不断的变化。我们的心是有为法、是流动的,只有佛的心是不变的;佛陀的心,昨天和今天都是一样的。所谓的“变化”就是说:它有两种情况,它不是增加,要么就是减少,它不可能停止不动;变化就是有增、有减。你不忏悔,表示你认同这个业的存在,表示随喜。
为什么戒律上说:你犯了罪业,不能搁到隔天,必须当天把它忏净呢?因为你不忏悔,诸位要知道,“你不忏悔”的意思,就是表示你对于这个罪业的一种“随喜认同”。只要随喜认同,这个业就会随着一天一天的过去,而不断地增长广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造罪只花了十分钟,但是来生去地狱受报,却是好几百万年。因为由于你的随喜,种子会不断的辗转增胜、辗转增胜…
所以:我们发现罪业之后,“即时的忏悔”很重要,因为它会增长广大!
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在正式进入佛堂要修忏之前,必须把因果招感的道理加以观察,观察“业果决定”——“业”的确有招感果报的功能。第二个,“业果不失”,你所造的罪业,不可能有侥幸的事,你逃不掉的!它在你的心中,绝对不会消失掉。
第三个,它不但不会消失,还会随着一天一天过去,而“增长广大”,所以我们今天对罪业采取的是逃避,对我们只有伤害更大。所以我们今天造了罪业,我们唯一的挽救之道,就是面对它、消灭它。这是我们在修忏之前,应该要做的一个心里准备。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
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净界法师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定义你的心已经对佛号产生了专注力。从一些老法师的佛七开示当中,有两个经验要注意。就是你在修专注力的时候,重点在听听佛号的声音。听的时候有两个重点:
一、你要听你自己的声音
好比你今天来打佛七,有三百多个人参加佛七,每一个人都创造一个佛号,哪一个佛号是我的所缘境呢?你只能够听你自己的声音。因为你听别人的声音,你的心是——心随境转,越听越散乱。
所以大家要知道:别人的声音,我们也不要排斥,它是一个助缘;但是在这个虚空当中有三百多个佛号,你只能够以自己的声音为所缘境,不管你自己的声音是多么的小声。因为:你听你自己的声音,你的心才能够慢慢地专注,而趋向于寂静。
一旦你听别人的声音,你的心是向外攀缘,那越听越散乱。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你心中的所缘境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声相,这才是你的所缘境。这是第一个重点。听你自己的声音,这个是从空间上来说。
二、你要听当下的音声
很多人念佛会回忆前一个佛号——诶,我前一个佛号念得很好……这是打妄想,你已经忘失所缘境了。就是说:不管你前面的佛号念得好不好,过去就让它过去,你也不要臆测,哪一句佛号得到三昧……也不要臆测未来。不要回忆过去,也不要臆测未来,怎么办呢?你要活在当下!
你每一句佛号,都是听当下、当下……听当下的音声。就是时间上,以当下的佛号为所缘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还没生起的,不要作任何推测,安住在当下的佛号。
这就是我们修“专注力”的两个重点:听你自己的声音;听当下的声音。
进一步,我们必须把这个点状的“专注”扩大成“片状”的相续。印祖说,这个片状的相续,我们可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就是以十句的佛号为一个片段。把这十句佛号分成“三、三、四”三段来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三、三、四。
--------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印光法师《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如果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当中遭受剧烈的痛苦,永远没有出离苦难的时期了。
宗门教下修行佛法的祖师大德,一般他们对死亡都勘透了它的本质,不怕死的。六祖惠能,当刺客张行昌来行刺的时候,他就坐在那等着。那个刺客的三剑刺下去,真的是如斩春风,如如不动。这祖师说一句话:“只欠汝钱,不欠汝命。”刺客一看,他坐在那里,还竟然说这句话!这个刺客倒是吓得昏过去了。他是那样如如不动。
以后憨山大师看到这一段,他也在训练自己:当刺客来刺我的时候,我能不能欢喜地把头给你呢?开始思惟还有点怕死,最后思惟得不怕死了,刺客来了——“给你,把头给你”。他能够思惟到这里,训练。一般不怕死的人他就有一种浩然正气,“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哉”,浩然之气就会出来。
那时候,憨山大师正在海印寺作住持。深夜的时候,说有一个刺客长得很高大,他拿着剑过来了。憨山大师说:“打开寺门!”把寺院门打开,殿堂的门全都打开,灯火辉煌,憨山大师坐在中间,一坐:“唤将来!”——那个刺客,唤将来。刺客一看,灯火辉明,憨山大师坐在那里,正义凛然的样子,他自己倒吓坏了,他自己跪下来了。憨山大师叫侍者:“到仓库里面支点钱,给他。”这个刺客赶紧灰溜溜地走了。
不能怕死的,但是这个是要训练的。想一想,当一个歹徒拿着枪对着你,要扳扳机的时候,你这时候会作何反应?会不会恐惧?你会不会说:“我的妈呀!”赶紧掉头就跑。掉头跑,还是跑不了。怕死,这几枪打过去,从背上打过去,那死得更可怜了。战场上的士兵如果枪子儿是从背上过来,都是逃兵。所以当枪声响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面带笑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倒下去?一定要训练。
不要关键时候“我的妈呀”“天哪”,完全被恐惧所笼罩。你也完蛋了,往生不了了。这时候一定要“阿弥陀佛”出来,无论碰到车祸、空难、水灾、歹徒劫持……在任何的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出来。这是要训练的,不可怕死。
一个念佛行人念了若干年佛还怕死,说明他是不及格的,勘验一下还很怕死,就往生不了的。
---------
恶要原谅,善要引导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内急,就把桃子放在树下,然后找地方方便去了。回来时,见一大群人正围在树下吃桃子,大弟子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不许吃。”听到喊声,人们“哄”的一声散了。
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李家庄的人太可恶了,居然偷吃桃子。”南山和尚慈祥地笑了:“不怪他们,愿佛祖保佑他们平安。”
过了一阵子,二弟子下山化缘,一不小心摔伤了腿,倒在了李家庄的村口。村民发现了,就把二弟子抬回家中,还请来医生给他治疗。伤好后,二弟子回到寺里,把经过告诉了南山和尚。
南山和尚笑了,他问大弟子:“你还说李家庄的人可恶吗?”大弟子挠着头,说:“上次是挺可恶的,这次怎么友善了呢?”南山和尚说:“大善大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和这李家庄的村民一样,是些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恶。你给他一个善的契机,他就表现为善;你给他一个恶的契机,他就表现为恶。所以说,恶要原谅,善要引导。你把一担桃子丢在树下不管,还怪别人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