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每天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本原是存在于任何事物当中的,因此具有普遍性,也就是普遍存在于所有事物当中的。一些哲学家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是由5种粒子构成,火粒子,风粒子,等等,而自然数中的3.6.9这些在几何上能组成三角形的数字是世界的本原。 发展到现在只能说事物是由原子构成,事物的变化是化学和物理变化,这是现代科学的基本解释,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无法完全找到世界的本原。 现在再解释自然数的来源就好理解了,数学实际上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的抽象,是思维的产物,最早的数学,几何,就是人类对外界事物形状的观察抽象。后来使用数字记录,再后来数字逐渐和几何图形结合。 再到后来数学的越来越多是思维的产物,不是直接在外界事物的观察。数字和外界事物到底走什么关系呢? 罗素的哲学家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后来就写了数学原理,逐渐给数学一个基础。到自然数时,哲学家给出的答案是,自然数是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我的理解是,自然数是最普遍存在于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任何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并且,这个属性不会随事物的不同而不同。你想,你身边的事物,总能总数字描述它的属**,一台电脑,一个显示器,一个人,一个足球,这个“一”,普遍存在于以上事物,但却独立于他们,因为“一”不随事物的不同而改变。能变得也只是数字的多少,即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