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
一、认识仓央嘉措
今天的主题是“从仓央嘉措文字现象说起”,对这个话题我既熟悉又陌生。
很多人对仓央嘉措进行过不同方面的研究,评价各不相同。宗教人士对他的思想有宗教方面的解读,喜欢诗学和历史的人也有不同看法。世人眼中的仓央嘉措,可能只是一位文学艺术人物,而历史上真实的仓央嘉措,与现在人们的想象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历史人物与文学艺术人物有着很大差别。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有人可能认为,虽然他心地善良,严持戒律,头脑却有点呆笨,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才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其实,如果我们翻看《大唐西域记》(注释1),就会发现历史上的唐玄奘与人们所熟悉的唐僧相差甚远。
我以前看过这本书,里面记载了玄奘大师游历西域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后来的人参考它写了一部长篇文艺小说。所以,大多数人眼中的唐僧,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
仓央嘉措也是如此。
大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诗歌就已经被翻译成汉文。但大家真正开始关注他,是因为前几年电影《非诚勿扰2》 里面的个别台词,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或者“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 那一世…….” 这些词句,让仓央嘉措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你真正去思考、去研究,或者翻阅一些相关历史资料,会发现网上流传的有些诗根本不是他写的,只是署名为仓央嘉措而已。后来,这些诗火了,一些作者又站出来说,这不是仓央嘉措写的,是他自己写的。
很多读者也不管事实如何,只要能令他们感动,与其心意契合,到底是不是仓央嘉措本人所写,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所谓。
这个时代确实比较特殊,人们不关心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真假,只一味追求它是否易于理解,以及能否对心灵有所触动。
仓央嘉措出生于三百多年前,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宗教家,也是著名的诗学家,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一直众说纷纭。据记载,五世DaLai喇嘛圆寂后,当时的长官德钦桑吉嘉措派人找到了六世达lailama。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直到他十五岁,才在布达拉宫坐床。据说,康熙皇帝对于桑吉嘉措匿丧不报(注释2)的行为很不高兴。
西藏当时正处于政治、宗教种种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只住了九年(注释3)就被解送北上。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他是在北上途中,于青海境内示现圆寂。在历代DaLai喇嘛中,圆寂时间都不同,有的是十一岁,有的是十八岁,有的是二十几岁....
关于仓央嘉措后来的命运,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在1706 年示现圆寂;一种认为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他不得不藏匿起来。从二十四岁开始,周游四川、西藏、五台山等地。后来到了内蒙古的阿拉善,隐居三十几年,终年六十四岁。
相关资料记载,仓央嘉措只活到二十四岁,有关他的下半生,我们确实无从得知。但我去过距离银川约三十公里的南寺(注释4),寺中供奉着六世DaLai喇嘛的灵塔。据说仓央嘉措是在那里圆寂的,这一点至今仍没有确切的说法。
很多人认为,仓央嘉措是一位有情有爱的西藏喇嘛。大家关注的重点只是他的情诗,而不是他的政治生涯,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按照佛教的传统,出家人应该舍俗割爱,但他却为了追求爱情,不顾一切地从布达拉宫里跑出来,人们认为这种精神非常崇高。
所以,现在一提到仓央嘉措,大多数人就会想到,他有一个特殊而高贵的身份,却为了所爱之人付出一切,这是大家比较关注他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才把他的诗做了大量修改。现在的电影、电视,或者研究资料里看到的仓央嘉措情歌,与真正的本义有很大出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