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段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明如脆瓦》关于松锦之战的文章,欢迎各位朋友吐槽
第十三节 笔架山丢了
面对清军的围困,洪承畴觉得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命令吴三桂、王廷臣、王朴等各出一支军马,在不同方向对清军突击,争取打破他们的企图。
回到营中,吴三桂安排中军参将吴用仁和张大经配合出击。
在咄咄逼人的清军面前,出营与他们野战,是以己之短击人之长。为了消除野战中双方的差距,吴三桂让出击的吴用仁带足战车。
吴用仁带的明军分三个纵队,成品字形前出,队前是一派正厢战车,两侧的偏厢车成一列竖线保护车内侧士兵。他们冒着清军的炮火,井然有序地对着清军东西两边的大沟进行冲击。他们的两翼还有负责保护车阵、袭扰敌军的几百骑兵。
对于明军连到一起的偏厢车阵列以及不断打来的炮弹、火铳铅弹,清军骑兵不敢硬冲,佐领只派出重甲步兵,冲击明军的车营阵列线。
站在后边高处的吴三桂紧张地注视着中军参将吴用仁带的这支队伍。另一中军参将张大经准备好了两千关门铁骑【1】,时刻准备在吴用仁这支军马两侧偏厢车被突破后,前出救援。
吴用仁带着车营一个突击即把沿途没有设防的清军冲开,冲到清军挖开的大沟前。正面突击的正厢车后跟随着装满填沟用麻土包的正厢战车,没一会儿明军就把大沟填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
这也太快了!
满腹狐疑的吴用仁驱马来到大沟边,探身一看,沟底并不宽阔,而是斜尖形的,尖底部连一个人也站不住,只能两脚分开站在两侧斜坡上。
怪不得满人挖沟速度这么快,原来猫腻在这里!
达到了目的,吴用仁令旗一挥,阵型变成一字长蛇阵,隆隆地向着一侧开拓阵地。
看着远方越来越多的清军铁骑,吴三桂下令让突前的车阵退回。这时,参将张大经率铁骑冲出大营前出接应,在清军骑兵赶上来前,将吴用仁的人马接了回来。
对于明军这次试探性的进攻,洪承畴感到很满意,一个是演练了在不利形势下突围的预案,再一个也是稳定军心之举。意在告诉全军清军的大沟并不可怕,明军随时都能够填平通过。
要说洪承畴还是很有预见性的,演练突围预案没有几天就真正实施了。
在清军大营里,皇太极正在分兵派将,只见他拿起一支令箭,口中道:“武英郡王阿济格!”
他身前左右站立两列武将,从右侧队列里腾腾走出一身高马大之人,来到他的跟前插手施礼。
“阿济格在!”
“王弟,给你五千人马,务于今日拿下洪承畴的笔架山,断掉他们的粮草供应。”
“遵令!”
阿济格伸手去接令箭,皇太极迟疑一下又把令箭收了回去,嘱咐道:“不要贪他们的粮草,能够为我所用那是最好,如果不能,也不要让明军再夺了去!”
“小弟明白,如果明军来夺,我就一把火把粮食全烧了!”
户部督饷郎中佟翰邦负责十几万大军的粮饷,他手下有几千兵士保护从海上运来的粮草并负责运送到松山前线。
笔架山是一座紧靠海岸的孤岛,四周为海水包围。不过,每当海水落潮时,随着海水的回落,就会显现一条从岛到岸边的乱石通道,当地人称这条天然的通道为“天桥”。
在后金人步步紧逼的态势下,原来挂兵部尚书衔的孙承宗和总督袁崇焕,利用小岛的天然优势,将它变作明军粮草的集散地。从大海上运来的粮草不再进入锦州港,而是直接运进笔架山。
按照节气,夏季每个月月初都是半夜里退潮,这几天是笔架山守军最紧张的日子。尽管海岸边也有明军的守卫营垒,大批清军的逼近,还是让岛上明军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八月初六日这一天寅时,也就是三点至五点之间,是大海退潮的时间。
在从“天桥”进入小岛的入口,有一道防止敌人偷袭的长墙。守备王应铣亲自坐镇在海滩前的长墙内,督促军兵们的守卫。
睡到二更就听对面岸上营垒内火铳声大作,他一咕噜爬起来,穿好衣甲来到栅栏门前,大声招呼军兵们推起装满石头的小车,用车上的石头去堵栅栏门。
在栅栏门前的海中通道“天桥”上,王英铣设了三道正厢战车的阻击线。他知道,这些阻击线只能阻挡清军推进的速度,起不了大的作用,所以一开始就派人把栅栏门堵死。
笔架山是道教名山,岛上有三个山峰,二低一高形如笔架,因之得名。
岛上主峰三清阁旁边有一处官邸,是明户部为岛上督粮官员所建。此时,督饷郎中佟翰邦听到岸上的火铳声已经穿好衣服来到正堂,在听完守备王英铣派来人的报告后,神色淡定地吩咐:“回去告诉你们守备大人,烟墩已经示警,洪督师在得到鞑子偷袭我们的讯息后,援兵即刻就到。”
打发走了来人,佟翰邦点手叫过旁边站立的锦右粮厅加衔佥事朱廷榭,微笑着说:“鞑子不让咱们消停,没办法还得麻烦朱大人一趟。”
朱廷榭一躬身,口中道:“请大人差遣!”
“朱大人,一快带人乘小船去松山堡报告,务必要面见洪督师大人,请他多发援兵,他们到得晚一点咱们小岛就危险了。”
派走朱廷榭,他又把手下各级官员派往神龟出海、马鞍桥、梦兰湾等紧要处,督促各处军兵严守阵地,拖延时间等候援兵。
在报事官出去后,被惊到了的督师洪承畴后背冷汗直流。笔架山储存着全军的粮草,在皇太极带人来到之后,他专门派一参将带几千人守在通往小岛“天桥”前的海岸上,现在看来,派去的人还是少了。光顾着对付面前的清军了,在皇太极派人挖掘松山南面大沟时就应该想到这一层,应该将笔架山囊括在整个阵营中。
可是又一想,那时已经晚了,敌前移营断不可取,即使能够移营,构成面山背海的一字长蛇阵,此阵型也是用兵大忌。
现在应该怎么办?
见洪承畴迟迟没有反应,监军张若麒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走到洪承畴面前,催促道:“大人,现在笔架山危急,该派哪支援兵?”
回过神来的洪承畴拿起桌上的一个火牌,叫过传事官吩咐:“你快去大同镇总兵王大人(王朴)营,让他速发援兵!”
注释
【1】关门铁骑,关宁铁骑的一支,关即山海关,宁即宁远。孙承宗在兵部尚书任上,着力打造东北辽军,开始时由袁崇焕率领。袁崇焕死后,辽军分化成了多个派系,有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吴三桂的关门铁骑,高起潜的马军甲骑。严格来说吴三桂骑兵应该是夷丁突骑,因为队内蒙古骑兵占大多数,关门铁骑开始是由尤世威、张外嘉率领的。
第十三节 笔架山丢了
面对清军的围困,洪承畴觉得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命令吴三桂、王廷臣、王朴等各出一支军马,在不同方向对清军突击,争取打破他们的企图。
回到营中,吴三桂安排中军参将吴用仁和张大经配合出击。
在咄咄逼人的清军面前,出营与他们野战,是以己之短击人之长。为了消除野战中双方的差距,吴三桂让出击的吴用仁带足战车。
吴用仁带的明军分三个纵队,成品字形前出,队前是一派正厢战车,两侧的偏厢车成一列竖线保护车内侧士兵。他们冒着清军的炮火,井然有序地对着清军东西两边的大沟进行冲击。他们的两翼还有负责保护车阵、袭扰敌军的几百骑兵。
对于明军连到一起的偏厢车阵列以及不断打来的炮弹、火铳铅弹,清军骑兵不敢硬冲,佐领只派出重甲步兵,冲击明军的车营阵列线。
站在后边高处的吴三桂紧张地注视着中军参将吴用仁带的这支队伍。另一中军参将张大经准备好了两千关门铁骑【1】,时刻准备在吴用仁这支军马两侧偏厢车被突破后,前出救援。
吴用仁带着车营一个突击即把沿途没有设防的清军冲开,冲到清军挖开的大沟前。正面突击的正厢车后跟随着装满填沟用麻土包的正厢战车,没一会儿明军就把大沟填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
这也太快了!
满腹狐疑的吴用仁驱马来到大沟边,探身一看,沟底并不宽阔,而是斜尖形的,尖底部连一个人也站不住,只能两脚分开站在两侧斜坡上。
怪不得满人挖沟速度这么快,原来猫腻在这里!
达到了目的,吴用仁令旗一挥,阵型变成一字长蛇阵,隆隆地向着一侧开拓阵地。
看着远方越来越多的清军铁骑,吴三桂下令让突前的车阵退回。这时,参将张大经率铁骑冲出大营前出接应,在清军骑兵赶上来前,将吴用仁的人马接了回来。
对于明军这次试探性的进攻,洪承畴感到很满意,一个是演练了在不利形势下突围的预案,再一个也是稳定军心之举。意在告诉全军清军的大沟并不可怕,明军随时都能够填平通过。
要说洪承畴还是很有预见性的,演练突围预案没有几天就真正实施了。
在清军大营里,皇太极正在分兵派将,只见他拿起一支令箭,口中道:“武英郡王阿济格!”
他身前左右站立两列武将,从右侧队列里腾腾走出一身高马大之人,来到他的跟前插手施礼。
“阿济格在!”
“王弟,给你五千人马,务于今日拿下洪承畴的笔架山,断掉他们的粮草供应。”
“遵令!”
阿济格伸手去接令箭,皇太极迟疑一下又把令箭收了回去,嘱咐道:“不要贪他们的粮草,能够为我所用那是最好,如果不能,也不要让明军再夺了去!”
“小弟明白,如果明军来夺,我就一把火把粮食全烧了!”
户部督饷郎中佟翰邦负责十几万大军的粮饷,他手下有几千兵士保护从海上运来的粮草并负责运送到松山前线。
笔架山是一座紧靠海岸的孤岛,四周为海水包围。不过,每当海水落潮时,随着海水的回落,就会显现一条从岛到岸边的乱石通道,当地人称这条天然的通道为“天桥”。
在后金人步步紧逼的态势下,原来挂兵部尚书衔的孙承宗和总督袁崇焕,利用小岛的天然优势,将它变作明军粮草的集散地。从大海上运来的粮草不再进入锦州港,而是直接运进笔架山。
按照节气,夏季每个月月初都是半夜里退潮,这几天是笔架山守军最紧张的日子。尽管海岸边也有明军的守卫营垒,大批清军的逼近,还是让岛上明军感到了空前的压力。
八月初六日这一天寅时,也就是三点至五点之间,是大海退潮的时间。
在从“天桥”进入小岛的入口,有一道防止敌人偷袭的长墙。守备王应铣亲自坐镇在海滩前的长墙内,督促军兵们的守卫。
睡到二更就听对面岸上营垒内火铳声大作,他一咕噜爬起来,穿好衣甲来到栅栏门前,大声招呼军兵们推起装满石头的小车,用车上的石头去堵栅栏门。
在栅栏门前的海中通道“天桥”上,王英铣设了三道正厢战车的阻击线。他知道,这些阻击线只能阻挡清军推进的速度,起不了大的作用,所以一开始就派人把栅栏门堵死。
笔架山是道教名山,岛上有三个山峰,二低一高形如笔架,因之得名。
岛上主峰三清阁旁边有一处官邸,是明户部为岛上督粮官员所建。此时,督饷郎中佟翰邦听到岸上的火铳声已经穿好衣服来到正堂,在听完守备王英铣派来人的报告后,神色淡定地吩咐:“回去告诉你们守备大人,烟墩已经示警,洪督师在得到鞑子偷袭我们的讯息后,援兵即刻就到。”
打发走了来人,佟翰邦点手叫过旁边站立的锦右粮厅加衔佥事朱廷榭,微笑着说:“鞑子不让咱们消停,没办法还得麻烦朱大人一趟。”
朱廷榭一躬身,口中道:“请大人差遣!”
“朱大人,一快带人乘小船去松山堡报告,务必要面见洪督师大人,请他多发援兵,他们到得晚一点咱们小岛就危险了。”
派走朱廷榭,他又把手下各级官员派往神龟出海、马鞍桥、梦兰湾等紧要处,督促各处军兵严守阵地,拖延时间等候援兵。
在报事官出去后,被惊到了的督师洪承畴后背冷汗直流。笔架山储存着全军的粮草,在皇太极带人来到之后,他专门派一参将带几千人守在通往小岛“天桥”前的海岸上,现在看来,派去的人还是少了。光顾着对付面前的清军了,在皇太极派人挖掘松山南面大沟时就应该想到这一层,应该将笔架山囊括在整个阵营中。
可是又一想,那时已经晚了,敌前移营断不可取,即使能够移营,构成面山背海的一字长蛇阵,此阵型也是用兵大忌。
现在应该怎么办?
见洪承畴迟迟没有反应,监军张若麒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走到洪承畴面前,催促道:“大人,现在笔架山危急,该派哪支援兵?”
回过神来的洪承畴拿起桌上的一个火牌,叫过传事官吩咐:“你快去大同镇总兵王大人(王朴)营,让他速发援兵!”
注释
【1】关门铁骑,关宁铁骑的一支,关即山海关,宁即宁远。孙承宗在兵部尚书任上,着力打造东北辽军,开始时由袁崇焕率领。袁崇焕死后,辽军分化成了多个派系,有祖大寿的关宁铁骑,吴三桂的关门铁骑,高起潜的马军甲骑。严格来说吴三桂骑兵应该是夷丁突骑,因为队内蒙古骑兵占大多数,关门铁骑开始是由尤世威、张外嘉率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