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赵安生
在生命的长河中,父亲的身影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然而,他却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深深的眷恋。
父亲,是那个默默付出、辛勤劳作的人。他用那宽阔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无论生活中有多少风雨,他总是坚定地守护着我们。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为了能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他在炎炎烈日下辛勤耕耘着土地,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依然奔波在外,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而努力。他的坚韧和毅力,如同那深深扎根于土地的大树,无论风雨如何肆虐,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父亲是农村电影放映员,和无数的同行一样,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点亮乡村夜晚的璀璨之星。
我清楚记得,每当夜幕降临,人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期待着一场视听的盛宴。而父亲虽然从田里归来,却顾不上劳累喘上一口气,又投入到了电影放映之中,他就如同一位神奇的使者,带着珍贵的影片,为大家带来欢乐与感动。
他不辞辛劳,经常背着沉重的放映设备,穿梭在蜿蜒的乡间小道。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都无法阻挡他的脚步。或许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只有寥寥数十户人家,但父亲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依然会准时出现,只为了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
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而正是因为有父亲这样电影放映员的出现,无疑成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道曙光。他们的付出,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与温馨之中。
父亲的辛苦努力换来了从地方到全国的殊荣,这些荣誉是我人生路上最大的财富,甚至比黄金还要贵重。正是有了父亲的教诲和影响,才使我在苦苦的追寻之中不再迷茫,让我这个农村的青年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不惧任何风风雨雨。
父亲也是一个极具智慧和耐心的人。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我找到答案。他从不直接告诉我结果,而是鼓励我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他说:“只有自己努力找到的答案,才会记得更牢。”他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了我求知的道路。
在生活中,父亲更是一位温暖的守护者。他会在我生病时,守在我的床边,一夜未眠;他会在我受到委屈时,将我拥入怀中,给予我安慰和力量。那些温馨的画面,如今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无尽的悲痛涌上心头。但我知道,父亲的爱永远不会消失,他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
如今,每当我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都会想起父亲的坚韧和智慧,仿佛他就在我身边,鼓励着我勇往直前。我会带着父亲的爱和期望,继续走下去,让他在天堂也能为我感到骄傲。
相关报道:
一篇旧材料引发的深情悼念
这是一篇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子乡政府档案资料的先进个人事迹。原来的秦州区李子乡,现已并入秦州区媳娘坝镇。李子乡域属于小陇山林区的一部分,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李子园。李子乡李子园,曾因安置天水海林轴承仪器厂职工家属、形成农企结合生产生活环境及本地前沿文化生活氛围而闻名遐迩。当年的繁华景象,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如何都抹之不去的美好心灵记忆。在现代生产力条件逐步充足完善的今天,尽情倘佯在电视网络、多媒体、数字智能化之中享受现代文化生活的人们,对当年承载宣传思想文化的大众媒介一一电影,以及中国农村,尤其是偏僻山村像赵正明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电影放映员,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激、怀念和铭记呢?
群众文化生活的贴心人
——优秀个体放映员赵正明同志的事迹
赵正明同志是天水市秦城区李子乡李子村人,在他从事电影放映工作的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坎坷。艰苦曲折的放映之路,是他平凡的工作,也是他不平凡的人生光彩。
早在1978年,赵正明同志认为李子乡是纯林区,交通便利,却也山大沟深,群众文化素养极度不平衡,一大部分人的思想始终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他就利用自己的三间房子办起了小型文化站。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借款购进了200多册实用农村农民的各类书刊和优秀小说,直至1980年增加到了500余册,免费给群借阅,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为提高群众政治思想素质做出了贡献。
(当年放电影画面)
1980年后,乡政府电影放映员回家务农,相当一段时间,电影宣传处于停滞状态,群众中无论是青年人或是老年人,都在农闲之际围坐在一起,谈天论地,打扑克,摸牌九,甚至有些人搞起了赌博,有的还利用歪门邪道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大有猖獗之势。赵正明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才能把这种坏风气转变好呢?1985年他主动向乡政府请示承担了放映工作,他认识到,农村电影市场的开发,不仅是发展电影事业资金来源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并深知放电影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但他知难而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请来老放映员李付德传授放映技术和机器维修管理知识。在李师傅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很快掌握了放映技术,以一颗赤诚的心,努力传播党和国家各项方向政策。
1987年2月22日,他到偏僻而边远的长河村去放映,因熬夜过度,加之往返路途远,没有赶上班车。为了及时把电影片子送回区电影管理站,就乘坐了拉木料的便车。汽车在半路出了车祸,车翻在路基下,他被压在木料下的河水里。在生命垂危的紧要关头,他忍着剧烈的疼痛,把电影片子高举过头,不让河水侵湿。当他把电影片子接给来人时,就休克了。在送往医院途中,昏昏迷迷地还说:“片子、片子,国家的片子要紧,不要管我”……(电影片子毫无损伤)往天水市救治途中共休克4次。经检查,胸口出血,肠子断裂两处,两腿均为严重骨折,背部肌肉大面积破损,第二天苏醒后还问:“片子咋样了?”这种宁肯牺牲自已生命,而不让国家财产受损失,爱机护片的忘我精神,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乡政府以及区管理站的表彰、奖励,被评为优秀电影放映员。出院后,拄着棍,忍痛坚持在邻近处继续放电影,并在养病期间,先后培训了多名业余放映员。
(赵正明在自己家门前制作的宣传栏)
1987年冬,为了更进一步搞好电影宣传工作,他在身体尚末全恢复的情况下,求亲靠友,四处奔波,凑集了资金,购买了一台16毫米的新电影放映机进行放映。在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时,有许多人劝阻说:“老赵,现在电视家家有,录像带常常放,放电影能挣几个钱?还是改行吧!” 有的还说:“李子园地方大居民少,居住又分散,放电影能挣多少战?人家划不来,不干了,你图的是啥呀?”可他说:“当前农村的文化生活虽然向多样化发展,但电影仍然是很受群众欢迎的。我放电影不只是单独挣钱,也不想发财。让电影事业在我们山区发扬光大,这是我多年来的愿望,说跟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这条路子我是走定了!”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六年如一日,直到如今。
(赵正明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留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认为当地文化落后,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缓慢,是导致农业生产,商品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的主要根源。针对这一问题,他每逢在新片上映时,首先加映科教片,播放区乡两级领导的讲话录音,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政策观念,宣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知识,引导群众开阔眼界,提供信息,从而群众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有了改观。据统计,截止1990年6年时间中共放映科教片1200多场次,播放区乡领导讲话录音470多场次。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赵正明同志为了表达对战斗在前线的解放军指战员的满腔热情,他多次主动为当地驻军某连慰问放映,这些虽不起眼的事情,体现的却是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子弟兵的赤诚之心。
赵正明同志一家两口人,可想到的却是全乡1099户,6116人,全乡村民分布在大大小小6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而且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居住在偏僻的山沟里,他为了让这些村民都能看上电影,在骑不成自行车,拉不成架子车时,他就背上放映机走起来,爬山涉水,风雨无阻地在全乡巡回放映。有次在离家20多里的长河村去放映时,路遇暴雨,他就脱掉衣服,包护好机片,继续赶路,既保证了放映时间,又使机子,片子没有受潮。
又是1990年春节期间,他去白音村放映,因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雪,车辆不通,他毅然背起机子,踏着没膝的积雪,上山时手抓枯枝,往上爬;下山时,怀抱机子,往下溜。到达白音村时,半身雪水,一身汗,人们感动的热泪盈眶,老共产党员杨永清拉着他的手说:“像你这样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工作的人,我活了七八十才是头一次见啊。”
(当年村民们看电影盛况)
赵正明同志在几十年的电影放映工作中,在满足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紧密的配合了乡党委、乡政府的中心工作。1986年以来,长河村兴起了养鱼热,开塘面积连连增加,为了开发户很快掌握养鱼的科学技术,就住在北道区侯了三天,取来了关于养鱼技术的影片,经过放映,解决了群众养鱼缺乏技术的难题。在李子村业余剧团排演秦剧《三滴血》时,他主动花两天时间,取来了《三滴血》影片,让演员们边看边练,提高了演员们的演技。当群众看了演出以后,纷纷议论说:“咱们的演员有如此水平,全靠老赵的帮助和支持。”更为突出的是,1989年在全市开展普法学习的过程中,他取来了《大墙内外》、《诬师与骗术》、《近亲不要结婚》等影片,在全乡及时放映。在全国性开展扫除“六害”的斗争中,他多次在全乡放映了《赌博——罪恶之源》、《赌命汉》、《夜幕下的黄色幽灵》等影片,紧密配合了乡党委,乡政府的中心工作,增强了群众的法律观念,提高了群众学习法律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在开展学习雷锋,李润虎的活动中,他免费放映《雷锋》和《闪光的青春》等影片。尤其是在全区开展的“学习崔兴美”的活动中,他主动到乡政府借录音磁带,到各村进行宣传播放,对全乡掀起向崔兴美学习活动的高潮起到了很大作用。
(赵正明在偏远乡村放电影画面)
每逢节假日,无论是儿童节、妇女节、还是教师节、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节,他都要进行公益演出。在多年正常放映时,对老人、小孩、残疾人和困难户都免费看电影,经济收入是减少了,换来的则是突出的社会效益,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得到的是群众的支持和赞扬。
在上级历年下达的任务上,都超额完成。仅1989年就放映了320多场,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140场的128.6%。仅6年时间共放映故事片1500多场,记录短片1200多场,共上交片租20000多元。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表扬,奖励。年年被评为优秀放映员,并且受到了区委和区政府的嘉奖。
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不为名,不为利。放映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双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赵正明同志被誉为是“群众文化生活的贴心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要能方便群众,群众服务,突出社会效益,钱少挣也行,再苦再累也是情愿。”
李子乡人民政府
1990年8月25日
原秦州区李子乡电影放映员赵正明于2023年5月23日因病治疗无效逝世,一个平凡的生命走完了本该属于他的人生途程。他的乡亲因为他的离去悲痛呼号。他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李子乡政府总结上报的他的电影放映先进事迹。睹文思人,大众勾陈;执意电影,乡村感动。他的平凡生活,沉淀着一个乡村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鲜明特色和难忘记忆,这是一个平民精神世界的的“另一面”凝结。
天水女诗人、作家 闫武装的悼念诗:
悼先贤赵正明老先生
探望还在筹谋中,孰料飞传讣讯声。
随友灵前香一柱,寸心略表送君行。
(注): 赵正明先生1990年获得甘肃省电影发行放映“十佳农村放映人员”提名奖,1992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活动奖。
(农业部、林业部、广播影视部、文化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全国表彰先进个人33个,赵正明是其中一个)
天水作家谢月琴的悼念诗:
悼赵老正明先贤
李子园地起悲声,先贤正明归天庭。
人品纯朴有大爱,教子有方是安生。
仙逝人间四月天,花香鸟语飘祥云。
仙界多一佛菩萨,人间少一厚德君。
悼念逝者,是因为我们有祖宗崇拜和人伦信仰;追昔抚今,是因为我们喷涨着为生息生存奋力前行的热血。一辈有一辈的事业 ,一段历史有一段历史的个人追求和梦想。 赵正明先生几十年的农村电影放映生涯,时间虽说漫长却也短暂,背负的责任有如河山。那些年,腰包渐渐鼓起来的农民的文化生活已经不是仅仅依靠一方电影屏幕就能够满足的的, 农村古老戏曲、烟歌、社伙空前恢复,电视、录像进入“寻常百姓家”,兴旺四十年的电影这一传播媒介面临严峻地生存挑战。那些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又艰难曲折, 农村电影放映当然应该是一道无法与新兴大众传播媒体公平竞争的“暗淡风景 ”。即使这样在夹缝中,还得要求生存 。放映员的身份是关注程度低的,似乎是卑微一族,但他们却实际实在地执掌一方国家普惠政策,看似给一家挣点生活小钱,却也为国家完成着一桩社会大众心愿。骑车撘车,抬步走路,最偏远的村组人家在村头巷尾、麦场庭院就能观赏到各种电影故事片、农业科教片和法制宣传片。这是寸心寸功,体现的却是国家的大德大恩。
一个陇上偏远乡村曾经的电影放影员走了,留下的却是让亲人和大众永远抹不去的岁月思念。
安息吧,好人!
赵安生
在生命的长河中,父亲的身影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然而,他却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深深的眷恋。
父亲,是那个默默付出、辛勤劳作的人。他用那宽阔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无论生活中有多少风雨,他总是坚定地守护着我们。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为了能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他在炎炎烈日下辛勤耕耘着土地,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依然奔波在外,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而努力。他的坚韧和毅力,如同那深深扎根于土地的大树,无论风雨如何肆虐,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父亲是农村电影放映员,和无数的同行一样,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点亮乡村夜晚的璀璨之星。
我清楚记得,每当夜幕降临,人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期待着一场视听的盛宴。而父亲虽然从田里归来,却顾不上劳累喘上一口气,又投入到了电影放映之中,他就如同一位神奇的使者,带着珍贵的影片,为大家带来欢乐与感动。
他不辞辛劳,经常背着沉重的放映设备,穿梭在蜿蜒的乡间小道。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都无法阻挡他的脚步。或许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只有寥寥数十户人家,但父亲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依然会准时出现,只为了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
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而正是因为有父亲这样电影放映员的出现,无疑成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一道曙光。他们的付出,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与温馨之中。
父亲的辛苦努力换来了从地方到全国的殊荣,这些荣誉是我人生路上最大的财富,甚至比黄金还要贵重。正是有了父亲的教诲和影响,才使我在苦苦的追寻之中不再迷茫,让我这个农村的青年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不惧任何风风雨雨。
父亲也是一个极具智慧和耐心的人。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我找到答案。他从不直接告诉我结果,而是鼓励我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他说:“只有自己努力找到的答案,才会记得更牢。”他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了我求知的道路。
在生活中,父亲更是一位温暖的守护者。他会在我生病时,守在我的床边,一夜未眠;他会在我受到委屈时,将我拥入怀中,给予我安慰和力量。那些温馨的画面,如今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然而,命运的车轮无情地转动,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无尽的悲痛涌上心头。但我知道,父亲的爱永远不会消失,他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
如今,每当我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都会想起父亲的坚韧和智慧,仿佛他就在我身边,鼓励着我勇往直前。我会带着父亲的爱和期望,继续走下去,让他在天堂也能为我感到骄傲。
相关报道:
一篇旧材料引发的深情悼念
这是一篇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子乡政府档案资料的先进个人事迹。原来的秦州区李子乡,现已并入秦州区媳娘坝镇。李子乡域属于小陇山林区的一部分,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李子园。李子乡李子园,曾因安置天水海林轴承仪器厂职工家属、形成农企结合生产生活环境及本地前沿文化生活氛围而闻名遐迩。当年的繁华景象,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论如何都抹之不去的美好心灵记忆。在现代生产力条件逐步充足完善的今天,尽情倘佯在电视网络、多媒体、数字智能化之中享受现代文化生活的人们,对当年承载宣传思想文化的大众媒介一一电影,以及中国农村,尤其是偏僻山村像赵正明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电影放映员,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激、怀念和铭记呢?
群众文化生活的贴心人
——优秀个体放映员赵正明同志的事迹
赵正明同志是天水市秦城区李子乡李子村人,在他从事电影放映工作的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坎坷。艰苦曲折的放映之路,是他平凡的工作,也是他不平凡的人生光彩。
早在1978年,赵正明同志认为李子乡是纯林区,交通便利,却也山大沟深,群众文化素养极度不平衡,一大部分人的思想始终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他就利用自己的三间房子办起了小型文化站。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借款购进了200多册实用农村农民的各类书刊和优秀小说,直至1980年增加到了500余册,免费给群借阅,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为提高群众政治思想素质做出了贡献。
(当年放电影画面)
1980年后,乡政府电影放映员回家务农,相当一段时间,电影宣传处于停滞状态,群众中无论是青年人或是老年人,都在农闲之际围坐在一起,谈天论地,打扑克,摸牌九,甚至有些人搞起了赌博,有的还利用歪门邪道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大有猖獗之势。赵正明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才能把这种坏风气转变好呢?1985年他主动向乡政府请示承担了放映工作,他认识到,农村电影市场的开发,不仅是发展电影事业资金来源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并深知放电影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但他知难而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请来老放映员李付德传授放映技术和机器维修管理知识。在李师傅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很快掌握了放映技术,以一颗赤诚的心,努力传播党和国家各项方向政策。
1987年2月22日,他到偏僻而边远的长河村去放映,因熬夜过度,加之往返路途远,没有赶上班车。为了及时把电影片子送回区电影管理站,就乘坐了拉木料的便车。汽车在半路出了车祸,车翻在路基下,他被压在木料下的河水里。在生命垂危的紧要关头,他忍着剧烈的疼痛,把电影片子高举过头,不让河水侵湿。当他把电影片子接给来人时,就休克了。在送往医院途中,昏昏迷迷地还说:“片子、片子,国家的片子要紧,不要管我”……(电影片子毫无损伤)往天水市救治途中共休克4次。经检查,胸口出血,肠子断裂两处,两腿均为严重骨折,背部肌肉大面积破损,第二天苏醒后还问:“片子咋样了?”这种宁肯牺牲自已生命,而不让国家财产受损失,爱机护片的忘我精神,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乡政府以及区管理站的表彰、奖励,被评为优秀电影放映员。出院后,拄着棍,忍痛坚持在邻近处继续放电影,并在养病期间,先后培训了多名业余放映员。
(赵正明在自己家门前制作的宣传栏)
1987年冬,为了更进一步搞好电影宣传工作,他在身体尚末全恢复的情况下,求亲靠友,四处奔波,凑集了资金,购买了一台16毫米的新电影放映机进行放映。在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时,有许多人劝阻说:“老赵,现在电视家家有,录像带常常放,放电影能挣几个钱?还是改行吧!” 有的还说:“李子园地方大居民少,居住又分散,放电影能挣多少战?人家划不来,不干了,你图的是啥呀?”可他说:“当前农村的文化生活虽然向多样化发展,但电影仍然是很受群众欢迎的。我放电影不只是单独挣钱,也不想发财。让电影事业在我们山区发扬光大,这是我多年来的愿望,说跟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这条路子我是走定了!”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六年如一日,直到如今。
(赵正明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留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认为当地文化落后,信息不灵,经济发展缓慢,是导致农业生产,商品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的主要根源。针对这一问题,他每逢在新片上映时,首先加映科教片,播放区乡两级领导的讲话录音,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政策观念,宣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知识,引导群众开阔眼界,提供信息,从而群众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有了改观。据统计,截止1990年6年时间中共放映科教片1200多场次,播放区乡领导讲话录音470多场次。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以后,赵正明同志为了表达对战斗在前线的解放军指战员的满腔热情,他多次主动为当地驻军某连慰问放映,这些虽不起眼的事情,体现的却是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子弟兵的赤诚之心。
赵正明同志一家两口人,可想到的却是全乡1099户,6116人,全乡村民分布在大大小小6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而且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居住在偏僻的山沟里,他为了让这些村民都能看上电影,在骑不成自行车,拉不成架子车时,他就背上放映机走起来,爬山涉水,风雨无阻地在全乡巡回放映。有次在离家20多里的长河村去放映时,路遇暴雨,他就脱掉衣服,包护好机片,继续赶路,既保证了放映时间,又使机子,片子没有受潮。
又是1990年春节期间,他去白音村放映,因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雪,车辆不通,他毅然背起机子,踏着没膝的积雪,上山时手抓枯枝,往上爬;下山时,怀抱机子,往下溜。到达白音村时,半身雪水,一身汗,人们感动的热泪盈眶,老共产党员杨永清拉着他的手说:“像你这样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工作的人,我活了七八十才是头一次见啊。”
(当年村民们看电影盛况)
赵正明同志在几十年的电影放映工作中,在满足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紧密的配合了乡党委、乡政府的中心工作。1986年以来,长河村兴起了养鱼热,开塘面积连连增加,为了开发户很快掌握养鱼的科学技术,就住在北道区侯了三天,取来了关于养鱼技术的影片,经过放映,解决了群众养鱼缺乏技术的难题。在李子村业余剧团排演秦剧《三滴血》时,他主动花两天时间,取来了《三滴血》影片,让演员们边看边练,提高了演员们的演技。当群众看了演出以后,纷纷议论说:“咱们的演员有如此水平,全靠老赵的帮助和支持。”更为突出的是,1989年在全市开展普法学习的过程中,他取来了《大墙内外》、《诬师与骗术》、《近亲不要结婚》等影片,在全乡及时放映。在全国性开展扫除“六害”的斗争中,他多次在全乡放映了《赌博——罪恶之源》、《赌命汉》、《夜幕下的黄色幽灵》等影片,紧密配合了乡党委,乡政府的中心工作,增强了群众的法律观念,提高了群众学习法律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在开展学习雷锋,李润虎的活动中,他免费放映《雷锋》和《闪光的青春》等影片。尤其是在全区开展的“学习崔兴美”的活动中,他主动到乡政府借录音磁带,到各村进行宣传播放,对全乡掀起向崔兴美学习活动的高潮起到了很大作用。
(赵正明在偏远乡村放电影画面)
每逢节假日,无论是儿童节、妇女节、还是教师节、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节,他都要进行公益演出。在多年正常放映时,对老人、小孩、残疾人和困难户都免费看电影,经济收入是减少了,换来的则是突出的社会效益,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得到的是群众的支持和赞扬。
在上级历年下达的任务上,都超额完成。仅1989年就放映了320多场,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140场的128.6%。仅6年时间共放映故事片1500多场,记录短片1200多场,共上交片租20000多元。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表扬,奖励。年年被评为优秀放映员,并且受到了区委和区政府的嘉奖。
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不为名,不为利。放映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双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赵正明同志被誉为是“群众文化生活的贴心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要能方便群众,群众服务,突出社会效益,钱少挣也行,再苦再累也是情愿。”
李子乡人民政府
1990年8月25日
原秦州区李子乡电影放映员赵正明于2023年5月23日因病治疗无效逝世,一个平凡的生命走完了本该属于他的人生途程。他的乡亲因为他的离去悲痛呼号。他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李子乡政府总结上报的他的电影放映先进事迹。睹文思人,大众勾陈;执意电影,乡村感动。他的平凡生活,沉淀着一个乡村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鲜明特色和难忘记忆,这是一个平民精神世界的的“另一面”凝结。
天水女诗人、作家 闫武装的悼念诗:
悼先贤赵正明老先生
探望还在筹谋中,孰料飞传讣讯声。
随友灵前香一柱,寸心略表送君行。
(注): 赵正明先生1990年获得甘肃省电影发行放映“十佳农村放映人员”提名奖,1992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活动奖。
(农业部、林业部、广播影视部、文化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全国表彰先进个人33个,赵正明是其中一个)
天水作家谢月琴的悼念诗:
悼赵老正明先贤
李子园地起悲声,先贤正明归天庭。
人品纯朴有大爱,教子有方是安生。
仙逝人间四月天,花香鸟语飘祥云。
仙界多一佛菩萨,人间少一厚德君。
悼念逝者,是因为我们有祖宗崇拜和人伦信仰;追昔抚今,是因为我们喷涨着为生息生存奋力前行的热血。一辈有一辈的事业 ,一段历史有一段历史的个人追求和梦想。 赵正明先生几十年的农村电影放映生涯,时间虽说漫长却也短暂,背负的责任有如河山。那些年,腰包渐渐鼓起来的农民的文化生活已经不是仅仅依靠一方电影屏幕就能够满足的的, 农村古老戏曲、烟歌、社伙空前恢复,电视、录像进入“寻常百姓家”,兴旺四十年的电影这一传播媒介面临严峻地生存挑战。那些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又艰难曲折, 农村电影放映当然应该是一道无法与新兴大众传播媒体公平竞争的“暗淡风景 ”。即使这样在夹缝中,还得要求生存 。放映员的身份是关注程度低的,似乎是卑微一族,但他们却实际实在地执掌一方国家普惠政策,看似给一家挣点生活小钱,却也为国家完成着一桩社会大众心愿。骑车撘车,抬步走路,最偏远的村组人家在村头巷尾、麦场庭院就能观赏到各种电影故事片、农业科教片和法制宣传片。这是寸心寸功,体现的却是国家的大德大恩。
一个陇上偏远乡村曾经的电影放影员走了,留下的却是让亲人和大众永远抹不去的岁月思念。
安息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