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神经官能症吧 关注:827贴子:22,044
  • 10回复贴,共1

胃肠紊乱反复治疗不好是怎么回事,原因竟是过度“焦虑”惹的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24-11-04 08:11回复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健康的身体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珍惜的。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胃肠功能的保养和护理。当大家不得已患上胃肠功能紊乱的时候一定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IP属地:广东2楼2024-11-04 08:13
    回复
      胃肠功能紊乱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几乎每个人都有患上过胃肠功能紊乱的经历。我们都知道胃肠健康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很多人都知道冬天要养胃。但很多人喜欢冬天吃火锅,这会给肠胃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并且找出一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那么,焦虑症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简单地了解和认识。


      IP属地:广东3楼2024-11-04 08:14
      回复
        王世龙中医治疗医案举隅:胡某,女,年约六旬余,胃脘部胀满不适感,泛酸嘈杂,伴有心烦,易急躁,烘热汗出,多思多虑,坐立不安,易紧张,常有恐慌感,情绪低落。,在当地医院检查胃镜: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平日纳呆,眠差,二便尚调。舌苔黄,欠润,脉象弦数。


        IP属地:广东4楼2024-11-04 08:14
        回复
          中医诊断:郁病,肝胃不和证,
          西医诊断:焦虑状态。


          IP属地:广东5楼2024-11-04 08:14
          回复
            处方如下:柴胡12克,麦芽30克,枳壳12克,香附12克,郁金15克,合欢皮12克,茯神15克,远志12克,莲子心6克,牡丹皮12克,百合12克,地黄15克,炒酸枣仁25克,浮小麦30克,半夏10克,黄芩15克,甘草12克等,水煎服,日1剂。


            IP属地:广东6楼2024-11-04 08:15
            回复
              患者服药一个周期25天后,自述心烦、多思多虑、坐立不安、易紧张、恐慌感均有好转,仍有胀满不适,泛酸嘈杂,烘热汗出。继服上方进行药物调整,在上方基础去甘草、枳壳,加煅牡蛎、炒枳实,厚朴行气敛汗。随后患者复诊三次,方药略作加减,患者自述症状逐渐改善,胃脘部胀满及泛酸嘈杂基本消失,无明显呃逆嗳气,心烦明显减轻,多思多虑较前减少,坐立不安消失,情绪低落好转,亦无明显心悸,余无其他不适感。王医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体规划治疗后,患者随后停药观察,随访半年,无复发。


              IP属地:广东7楼2024-11-04 08:15
              回复
                患者以胃脘部胀满不适明显为主前来找王世龙中医就诊,临床多从脾胃辩证论治,而王世龙医师诊断为:郁病,认为此病根本在于情志问题,病位主要在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肝胃不和,因此选择从肝进行论治。


                IP属地:广东8楼2024-11-04 08:15
                回复
                  胃痞的概述:胃痞是指以自觉心下痞满,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心下即胃脘部。胃痞也可伴有泛酸嘈杂,呃逆嗳气等症状,此类多与肝气有关。导致胃痞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感受外邪,邪气郁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调。二是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气机被阻,而生痞满。三是情志失调,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者忧思过度,气机不畅,发为痞满。可见其主要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其中,情志失调与胃痞有密切联系,临床上不乏因情志不遂影响肝气疏泄而发胃病之人。


                  IP属地:广东9楼2024-11-04 08:16
                  回复
                    肝与胃痞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以通为用,和降为顺,不宜郁滞。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协调五脏气机之升降,故脾胃气机的通降,有赖于肝气的调达。根据五行,肝属木,胃属土,土需木疏,木旺则乘土。正如《沈氏尊生·胃痛》所言:“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可见长期肝郁不解,情怀不畅,肝失条达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气机不畅,发为痞满。相反,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血乏源,则肝血失养,或者湿热内生,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可见两者相互影响,若不及时调治,则会出现恶性循环。


                    IP属地:广东10楼2024-11-04 08:16
                    回复
                      王医师辨证论治:根据患者胃脘部胀满不适,泛酸嘈杂,伴有心烦,易急躁,烘热汗出,舌苔黄,欠润,脉象弦数等症状体征,王医师辩证分析,本病根本在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当为肝胃不和证。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反而上逆,所以泛酸嘈杂,呃逆嗳气,脏腑功能不协调。故遵循《黄帝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和中消痞。王医师从肝辨证论治,组方精良,案中患者服后,症状明显好转。


                      IP属地:广东11楼2024-11-04 08:16
                      回复